胡秋巖 (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400000)
小號演奏需要多種技術(shù)支撐,包括舌頭、氣息、手指等方面的單項訓練與配合訓練,要達到多種技術(shù)的融匯貫通,默契配合,才能在演奏中運用自如,把握音樂風格,體現(xiàn)作品的內(nèi)涵,達到最佳的演奏狀態(tài)來詮釋音樂作品。因此,要加強基本功的練習,主要包括:長音練習、泛音練習、連音練習、吐音練習、手指練習,針對每種練習我們需要每天進行嚴格、系統(tǒng)的訓練,循序漸進的提高各項技術(shù)能力,也包括各項肌肉機能的增強。
氣息是演奏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最基礎(chǔ)的要素。氣息的質(zhì)量好壞決定著演奏的音質(zhì)和音色,也直接影響其他各項技術(shù)的發(fā)展。我們要解決氣息問題,就要進行日常的長音練習,保證呼吸的正確性。長音練習主要包括吸氣和呼吸兩個環(huán)節(jié),要做到滿吸、滿呼。所謂滿吸是指:首先兩手掐腰,如游泳時潛水時的深吸氣,又如打哈欠時的深吸氣,把氣息飽滿而放松的吸入到掐腰的部位,也可以看做是腰帶的位置;滿呼是指:把所吸入的飽滿氣息,充沛而松弛的呼出體外,不留余氣。整個呼吸過程是自然而放松的,完全符合人的生理機能的正常運動方式,在連貫中保持一氣呵成,不能有緊張和憋氣的感覺,口腔、喉部、胸腔、腹腔保持完全松弛狀態(tài)。另外要求胸腹式結(jié)合的方式來呼吸,由下而上的自然吸入。長音的練習,可以通過從本人演奏的最低音開始,以80的速度演奏長音8拍即可,中間休息4拍用于充分吸氣,繼續(xù)下一個音符,保證每個長音都演奏的飽滿,音色標準、聲音松弛、傳送距離遠。這里強調(diào)一點誤區(qū),要注意不可演奏8拍以上甚至更長,因為過長的氣息是沒有質(zhì)量的,隨著氣息的縮小,會變得聲音單薄,又細又癟,對氣息與聲音的訓練起到反作用,得不償失。到了高音區(qū),可以降低為演奏4拍即可,再到更高音區(qū),再次降低為2拍即可,目的是為了保證音質(zhì)的訓練,同時也可以放松嘴部的壓力和緊張,從而達到,輕松自然地演奏,而不是一味在高音區(qū)練習長音,則會形成一種反作用效果,使得嘴部肌肉過于緊張,號嘴壓力過大,適得其反。
泛音練習主要解決的是氣息的強弱伸縮控制和口縫的大小控制。在氣的飽滿支撐下,由弱到強的變化,同時控制口縫,無間斷和無斷層的演奏泛音,保持音色的統(tǒng)一和聲音的飽滿。泛音練習可以分為兩項來進行:一、自然泛音練習;二、三度、四度泛音練習。自然泛音練習,主要是從中音區(qū)的C音為根音,根據(jù)個人能力的不同,分別開始向上演奏4、5、6、7組泛音,然后逐漸往下半音遞減根音,照此方式演奏泛音。練習中要注意一氣呵成,在飽滿的氣息支撐下,氣流量作一個拋物線式的遞增與遞減,同時口縫作一個由大到小再到大的變化,從練習中尋找兩者的默契配合感覺,這樣使嘴部肌肉能做一個大范圍的收縮能力提升,從而拓展高音與控制力;而三度、四度泛音練習,可從中音區(qū)的G(13指)開始,向上作一個三度泛音練習(有的音是四度),然后逐漸往下或者往上作半音的遞減或遞增。在飽滿氣息的支撐下,快速而靈活的運動嘴部肌肉,使得口縫作靈敏的收縮。這種小泛音的快速演奏,可以有效地鍛煉嘴部肌肉小范圍的肌肉伸縮能力,從而提高口縫肌肉的控制能力,提高演奏的靈敏度、高音、和把握性。
連音練習主要是解決氣息的強弱控制、連貫性、手指配合、和口縫的控制。這項練習也是強調(diào)充足飽滿的氣息,從個人演奏的最低音開始,根據(jù)能力程度,向上作1或2組八度連音練習。在演奏中要注意氣息強有力的支撐,氣流量作一個拋物線式的遞增與遞減,同時口縫要求作出大小變化控制,配合手指要求果斷迅速的按鍵到底,保證飽滿的聲音力度,音色統(tǒng)一。這種練習主要促進嘴部肌肉的最大范圍的伸縮,同時也使得口縫變化程度最大化,手指的配合要密切,按鍵要有一定力度,按鍵到底。
吐音練習主要解決舌頭的訓練,同時要求氣息和手指的有效配合。小號的吐音技術(shù)主要包括單吐、雙吐、連線雙吐、三吐等。單吐:要求氣息飽滿,演奏吐音時不間斷,是建立在氣息一條線的基礎(chǔ)上,舌頭“蜻蜓點水”般的把音斷開,每個吐音之間沒有間隙,可以“tu”或者“te”的發(fā)音。雙吐:要求氣息飽滿,也是建立在氣息一條線的基礎(chǔ)上,舌頭輕輕點開每個音符,可以“tu-ku”或者“te-ke”發(fā)音,要保證兩個音符的均勻性,還有時值的飽滿。連線雙吐:要求氣息飽滿、持續(xù)不斷,連線后的兩個吐音要輕輕演奏“tu-ku”或“te-ke”,需要注意這兩個音要時值飽滿,不可以演奏成跳音,盡量松弛平穩(wěn)。三吐:要求作“tu-tu-ku”或“te-te-ke”的發(fā)音,需要強調(diào)的是,三連音的均勻性,保證每個音符時值均等,每個音符力度、強弱、音色的一致性,三個吐音之間沒有縫隙,在平穩(wěn)的氣息下過渡,同時要由慢到快,循序漸進的練習才可獲得效果,否則欲速則不達。在練習這幾種吐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分組進行,中間需要有4拍的間隔休息,一組吐音后立刻放松4拍,然后繼續(xù),這樣可以多組訓練,才能保證舌頭的放松,養(yǎng)成良好的吐音演奏習慣,一味追求快速吐音或者不間斷的練習吐音,則會使得舌頭越來越僵硬,適得其反。
手指練習主要解決手指靈活性的問題,要求靈敏的配合舌頭、氣息、口縫的變化,從而達到舌-氣-指的完美統(tǒng)一。手指的手型猶如演奏鋼琴的手型,每個小關(guān)節(jié)要立起來,手型呈現(xiàn)“拱橋”形,按鍵的時候要使得手型不塌,按鍵有力并且按到底,過程要迅速果斷,不可拖泥帶水。針對手指練習,我們可以從24個大小調(diào)音階和琶音入手練習,也可以練習《克拉克練習曲》(即針對手指練習的一本教材),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結(jié)合節(jié)拍器來訓練,由慢到快,逐漸增加難度,同時可以變化每一條練習曲,把它改為前附點節(jié)奏型或后附點節(jié)奏型,連音練習或吐音練習,各種不同的組合進行訓練,這樣對手指的獨立性和靈活性,以及對氣息和舌頭的配合,有很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