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嬈 陳虹君 蔡靜怡 (廣東工業(yè)大學 510160)
我國文化歷史悠久,并且屬于多民族多文化國家,因此對于傳統(tǒng)藝術(shù)的發(fā)展有著天然的、肥沃的土壤。各地方的紙藝藝術(shù)正是借著這土壤不斷的蓬勃生長,最重成為支撐起中華傳統(tǒng)手工藝文化藍天的參天大樹。
紙藝很古老,從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尼羅河流域的紙莎草薄片至中國西漢時期的植物纖維“紙”到明確意義上的東漢蔡倫造紙術(shù)發(fā)明的紙;從東方平面或立體的剪紙、折紙、紙扎(彩燈、風箏、歡門、明器紙扎、戲曲人物紙扎等等)到西方二維或多維的剪影、紙拼貼、紙構(gòu)成、紙雕塑、紙裝置、紙漿藝術(shù)、實用紙藝(紙玩具、紙家具等等);從民間藝人的鄉(xiāng)土紙藝,到印象派、立體派、野獸派、表現(xiàn)主義及包豪斯的現(xiàn)代紙藝,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唐代,我國福建南部的農(nóng)村就盛行彩扎,用紙制成各種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神話故事。明清,滿族婦女用紙制作成紙花,紙花碩大而艷麗。
1.談及紙藝的現(xiàn)狀,我們首先需要稍微提及一下常見的紙藝。我們可以將其簡單分為兩大類:一是以東方傳統(tǒng)手作為主的紙藝,例如剪紙,折紙,紙扎等;一是以西方現(xiàn)代風格為主的紙藝,例如紙雕,衍紙,紙家具等。近年來,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guān)注傳統(tǒng)文化,也開始接觸到紙藝手工。國內(nèi)也許還并沒有真正開始掀起紙藝熱潮,但在世界各國紙藝可以說是大行其道。除了紙張材料成本較低的原因以外,紙本身的可塑性非常強。因此藝術(shù)家們也喜歡用紙藝進行各種創(chuàng)作嘗試,使得各種紙藝作品大放光彩。例如美國紙藝工作室The Makerie Studio,它是由兩位極具才華的女性組成的:Joyanne和Julie。她們相識于大學時期,彼此有許多共同愛好。The Makerie Studio采用特殊工藝紙張以及3D打印技術(shù),制作出各種令人驚艷的紙質(zhì)藝術(shù)品。由她們所制作出的“紙”堪稱全球最好的紙工藝品,動物,服裝,建筑,只要是能夠想象出來的,她們都能用紙張進行創(chuàng)作。(摘自《鳳凰藝術(shù)網(wǎng)》)其中Cloud City是她們的出色的紙工藝品之一,用復雜的工藝制作了精美的雕刻和裝飾。
2.雖然不及國外的紙藝熱潮,但國內(nèi)也有一些紙工藝組織如同雨后春筍般相繼冒出。而由賴嘉偉先生帶頭建立起來的嘆為觀紙紙藝博覽工作室就是其中一個。除了宣傳我國一些傳統(tǒng)紙藝制作以外,嘆為觀紙工作室也通過電視節(jié)目,微博等渠道宣傳,吸引更多對紙藝有興趣的人。除了紙藝工作室,也有一些躋身在設計前列的紙藝師。溫綺雯正是其中一個對這個“冷門”藝術(shù)有著極大熱愛的紙藝工作者。她主要專注于紙雕藝術(shù)。她說,紙張的可塑性給她的創(chuàng)作帶來無限的可能性。
3.除了在文化方面,紙藝手作也有一定的商業(yè)發(fā)展?jié)摿?。近年來市場上,手作商品的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與追捧。比起現(xiàn)成的商品,人們更趨向于在禮物中加入自己的心意,花一點時間去完成手作禮物。而比起布藝針線手工一類,紙藝手作成本較為低廉,可操作性也比較強,適合更多新手進行操作?,F(xiàn)下市面上已陸陸續(xù)續(xù)出現(xiàn)許多紙藝手工材料店鋪,諸如衍紙材料,制作手工定裝書本材料,紙雕材料等等大量涌現(xiàn),為人們提供更多挑選渠道。當然,也還有許多紙藝手工的半成材料包,使得紙藝手作產(chǎn)品的制作更為頻繁。除了這些較為省時省力的小手作以外,紙家具(瓦楞紙家具)的出現(xiàn)也是紙藝商品的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隨著人們搬遷需求的上升,紙家具越發(fā)成為人們短期居住生活的選擇:便于拆放搬卸,價廉質(zhì)優(yōu),承重力和防水性較好,也能循環(huán)利用,更有利于環(huán)保。而且紙質(zhì)材料所帶有獨特的“自然之美”,更能為生活添加柔和親切的氛圍。因此紙藝手作的潛力尚有上升趨勢,仍有待觀察。
無疑,紙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藝術(shù)品。紙材既容易獲取,又具有多變性。是一種獲取順手拈來,就要有想法,就能有無限可能的原材料。
紙,通過人的手,腦,心,可以簡約有力,也可以婀娜多姿。
民間紙藝無疑是地域本土文化最生動簡潔的象征。民間紙藝家將紙材配合一絲不茍的工藝,變成神話人物,變成龍袍鳳冠,變成窗花喜帖,在各大節(jié)日,喜事白事之中必不可少。
兒童將一張張薄紙變成一個個可愛的小動物,一朵朵鮮艷的云彩,天馬行空的想象得以釋放,用紙進行手工創(chuàng)作使兒童在動手過程中提高了審美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F(xiàn)代紙藝的愛好者嘗試著用更高效率更簡潔的辦法用紙制造出更現(xiàn)代的造型。如“嘆為觀紙”的創(chuàng)始人,折紙愛好者陳曉,就習慣挑戰(zhàn)用一張正方形的白紙,不作任何剪接拼貼,折出各種各樣的人物造型,如身穿飄帶紗衣的嫦娥,或是長著大翅膀的天使。
剪,刻,拼,疊,揉,編織,壓印,裱糊.....從古至今人們對紙藝的探索從不停歇,正是因為各種各樣的紙材帶給人們無限的創(chuàng)作空間。
如江河湖海,因其既可以至陰至柔,亦可以磅礴浩大,所以得以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連綿不絕,生生不息地奔流。紙材因其將一個個文化迥異的地域的文化又具象又生動的的方式一脈相承,成為簡潔的文化象征。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商業(yè)的設計創(chuàng)作也越來越趨向于無紙化。
怎樣才能使紙藝多變的藝術(shù)風格為市場所接納,而且還能它的魅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呢?這就需要將紙藝推上當今各種新的平臺,結(jié)合到各種藝術(shù)形式當中,從而將紙藝推廣到普羅大眾。
(1)將紙藝的元素運用到平面設計中
這令我想起設計師黃海為電影《黃金時代》設計的幾張海報。其中就靈活地運用到的紙的各種元素,例如剪紙工藝,紙的紋理,立體紙藝。這就展現(xiàn)出紙藝在平面設計中表現(xiàn)的無限可能。
一張是主人公站在墨汁橫溢的宣紙上,白紙乍看是一片白雪皚皚,細看卻能看出宣紙的紋理。映襯出一個蕭瑟蒼涼,又魔幻新奇的場景。
一張是一支巨大的鋼筆尖上貼滿了金箔,主人公的剪影醒目地出現(xiàn)在鏤空的筆尖中央,運用了剪紙的形式,這樣一個精致的場景,突出了人物的孤獨伶仃。
另一張是主人公坐在一一座由鋒利的紙組成的立體的紙做成的森林里,細看原來是漢字的橫豎撇,運用了類似3d立體書的工藝。
(2)將紙藝的元素運用到書籍的版面設計中
紙藝輕薄便攜、可塑性強、立體等特點,可以靈活運用在各種書籍的封面,排版設計中。
我們在童書設計上使用更多紙藝設計,立體童書會將天馬行空的故事以精致的手工感表現(xiàn)出來。
很多精品童書都是用立體書的形式,試圖將書做得內(nèi)容更生動,更容易吸引孩童的眼球,促使他們理解書中的內(nèi)容。
立體書被稱作POP-up book(POP-up是彈出的意思),也可稱為movable book(可動書),它是出版物中一個非常特別的種類。立體書和紙雕,立體賀卡的制造方法相似,獨特之處是它以書的形式展現(xiàn)。作用是增強紙藝對孩子的影響,傳承紙藝文化。
(3)公共場所與紙
紙材還可以更多地為人類的生活服務嗎?
這讓我想起宜家商場的紙尺子,因為紙成本低廉,又輕薄便于攜帶,來到商場的顧客可以用紙尺子測量準備買的家具,也可以將輕薄的紙尺子帶在身上。這樣的做法幫助了顧客挑選合適的家具。
就像一些工業(yè)設計師喜歡研究利用竹子這一種兼具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的的原材料做各種家具,紙作為一種又輕便又低廉的材質(zhì),也成為一種制造大型公共藝術(shù)裝置材料的常用材料。
嘆為觀紙工作室近日在太原市茂業(yè)天地購物中心開設了一個大型紙藝展示區(qū),展示了各種各樣的紙藝作品,傳播了紙藝文化,給去購物的人帶來了一道獨特的風景。這正是說明了紙藝和公共藝術(shù)能夠有機結(jié)合起來。
在互聯(lián)網(wǎng)推廣紙藝文化,能夠使紙文化更貼近我們生活方式。
一個名為“嘆為觀紙”的紙藝博覽工作室,是大陸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活躍度最高的紙藝工作室之一。它作為一個致力于弘揚紙藝的非營利組織,通過在新浪微博,新浪博客以及果殼小組有著自己的宣傳平臺。
平臺主要提供紙藝教學視頻,使紙藝初學者能夠跟著視頻學做一些簡單的紙藝作品,也令紙藝愛好者得以自由暢通地交流,跨越了時空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