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亞玲
“廣場舞”作為一個群眾健身中的新名詞而備受關注,但目前見諸各媒體的多是廣場舞的各種負面新聞,占道、擾民、爭奪場地等等,似乎因為因為“廣場舞”才會出現諸如此類的社會問題,但仔細研究后會發(fā)現許多背后隱含的深層次問題,并沒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廣場舞大媽這一名詞,是一個2000年以后伴隨著廣場舞風靡全國的腳步,踏著最炫民族風等音樂的鏗鏘節(jié)奏,走進了大江南北、甚至是世界的各個角落。廣場舞迅速崛起的因素有許多,但近些年來國家及各級政府大力倡導的群眾體育運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另外,隨著城市居民物質、居住等環(huán)境的改善,城市居民養(yǎng)老從溫飽型到健康型的飛速跨越,以及社會老齡化趨勢的逐步形成等等,所有這些都進一步加速了“廣場舞”大媽群體的增加。隨著而來的就是不斷見諸于各大媒體的有關廣場舞大媽的負面新聞,擾民、占路、爭場地等事件不斷升級,各級政府、公安部門也是應接不暇,但一直沒有找到一個根本的解決途徑,時至今日終于導致群毆事件的發(fā)生。
事情的發(fā)生絕不僅僅只是負面效應,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近十年以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提高,物質資料得到了較好的滿足,生活的質量、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隨著而來的就是精神的需求與發(fā)展需要更多關注。“廣場舞”簡單明快的節(jié)奏、適合男女老幼的廣泛適應性,迅速成為退休人員首選的休閑健身內容。物質的滿足催生了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樣精神的發(fā)展與滿足需要更加豐富的物質資源作保證。于是強烈的健身需求與城市不斷擁擠的生活空間之間的矛盾與日俱增。
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的城市規(guī)劃缺乏應有的超前意識,往往更多關注于眼前居住空間的改善上,加上城市居住用地資源的逐步稀缺以及地價的大幅增長,“寸土寸金”已經從過去的傳說,目前早已成為大家每天都要面對的嚴酷現實。而新建的體育中心或城市公園,大多建在地價相對較低的城市邊緣或人煙稀少的地區(qū),加上大多缺乏整體科學規(guī)劃,后期的交通服務管理不到位,這些“高大上”建筑除了作為城市新地標之外,距離服務城市居民的目的還有很大的改革空間,面對城市居民高漲的健身熱潮,它們真的成為了“居民可望而不可及的城市現代景觀”。
隨著全民健身熱情的不斷高漲,加上社會老齡化問題的加劇,社會養(yǎng)老健身的態(tài)勢不斷增加,但是作為社會體育的管理部門,還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或相關規(guī)定來分管或統(tǒng)籌相關內容。由于管理的不到位,使得社會體育中老年體育的發(fā)展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干擾,加上體育管理部門的權限等問題,很多想法與措施都很難推行或實施,因此“廣場舞大媽的問題成為持續(xù)升溫的新聞”也就不足為奇啦。
就目前而言,體育產業(yè)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朝陽行業(yè),很多社會資本紛紛涉足體育產業(yè),例如:足球、馬拉松、自行車、戶外運動等等,但是老年體育卻不夠重視。但是如果從未來發(fā)展的趨勢來分析,老年體育的市場和前景十分廣闊,老年人有錢、有閑、有強烈的健身意愿,只要有企業(yè)愿意投資相關領域,收益與回報相信也是十分可觀的。但是目前的投資可能更多地關注于短期回報,對于這種長期的領域還有待于進一步挖掘。
“廣場舞”的問題并不是群眾體育發(fā)展過程中的簡單問題,它是一些社會問題積聚形成的外部表現,要根本解決也不能僅僅靠嚴禁或其他行政手段就能很好解決的,需要全社會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才能達到相對比較滿意的處理結果。
首先“廣場舞”問題由來已久了,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個案問題或是某一區(qū)域的獨立事件,它是城市發(fā)展中的一些遺留問題或現象,由于我們缺乏前瞻性或是重視不夠導致的,政府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在未來的城市規(guī)劃中對相關的居住配套設施,需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和科學性,對交通、服務、管理等必須有充分的考量。對已經建成的老社區(qū),本著“改造、轉移、共享”等原則合理解決。改造:就是對原有社區(qū)的公共活動區(qū)域進行合理規(guī)劃,拆除一些私搭亂建的違規(guī)建筑,拓展公共區(qū)域,改善社區(qū)居民休閑娛樂的活動空間,通過與公交部門合作開行點對點的小公交,為居民健身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出行,拓展他們的健身空間,減少對居民休息的干擾。另外,可以和轄區(qū)周圍、商業(yè)中心廣場、機關企業(yè)內部空地實行共建共享,利用他們下班后的空余時間,將內部的健身產地或設施與附近居民共享,從而讓轄區(qū)的社區(qū)居民既能安靜休息又能休閑健身。
廣場舞的問題根源在于資源的有限,首先是活動空間的問題,然后就是時間的問題,對于空間與時間的問題,需要主管部門與物業(yè)和社區(qū)等管理部門溝通協調,找到各個使用單位之間的空余時間,同時合理配置來解決問題。還有就是可以引入社會資金,通過相關的企業(yè)(老年保健品、老年服務、老年旅游)等的深度介入,前期投入一定資金和人員,在收取適當回報的基礎上進行有償服務。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在這一領域的發(fā)展空間較大還有很多的模式可以開發(fā)利用。
政府可以牽頭首先投入一筆啟動資金給學校用于基本管理人員的聘用和設備的更新,然后與體育主管部門協調跟進,對社會人員的開放時間、人員組成、主要項目、收費標準、服務范圍等進行合理限定,對雙方的權益進行明確的劃分,從而保護雙方的服務都能夠獲得相應的回報,對于向社會開放體育設施的學??梢圆扇《嘀鬲剟畲胧?,從經費審批、設備購置、社會捐贈、土地劃撥、對外收費等方面給予優(yōu)惠,通過各種措施加上政策的扶持,讓學校能夠自覺自愿地將體育設施與社會共享。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已經步入了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但是現有的群眾體育團體的信息化相對滯后,加上老年人的信息化普及程度有限、使用頻率和水平跟不上現代社會的節(jié)奏,為此相關的體育管理部門應該積極介入搭建信息平臺,組織相關部門將各自的體育資源及使用情況適時在平臺上顯示,通過各種智能終端及時推送,并將平臺的建設進程以及社會滿意度,作為評定相關職能部門業(yè)績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各個社區(qū)建設居民健身服務平臺,組織專門人員進入社區(qū)對老年人進行輔導推廣,幫助他們使用了解平臺的各種功能,從而根本解決體育服務進社區(qū)的落地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社區(qū)居民的健身需求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問題”,它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到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問題,成為人民分享改革成果的重要一環(huán),各級主管部門以及社會相關機構,不能“等靠要、或者一推了事”,要充分重視起來,通過各自的努力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幸福感,這些責任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職責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