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子
健步走是一種十分適合中老年人的運動方式,簡便安全。健步走有什么樣的訣竅?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氣呵成。拿出30~40分鐘的時間,一口氣走下來,避免走走停停,這樣鍛煉的效果較好。
三點一線。所謂“三點”是指耳朵上峰位置點、肩峰位置點和胯骨凸起點,“一線”則是指這三個點在一條直線上。這樣才能避免駝背,塑造良好的體形,減少背部疲勞。
百會上引。百會上引是指頭頂?shù)陌贂ú课灰癖焕K子牽引一樣垂直向上頂,這樣才能很好地避免頸肩過度前傾,同時保持正確的頸椎位置,避免頸椎長時間對椎管內(nèi)神經(jīng)、血管壓迫而導致頭暈、缺氧等不適。
彎臂擺手。擺臂是走路時的基本生理活動,大部分人都是直臂擺手,但在健步走過程中要求彎臂擺手,肘關節(jié)夾角呈90度。因為直臂擺手在健步走的過程中離心力過大,會導致血液回流不暢,進而出現(xiàn)手臂發(fā)麻的感覺,影響神經(jīng)末梢。彎臂擺手則會避免這樣的問題,擺動過程中手臂沿體側(cè)前后擺動,幅度稍大些才能更好地鍛煉上肢。
軀干扭動。絕大多數(shù)人走路時軀干沒有扭動,對那些有“將軍肚”和想減掉腹部脂肪的朋友來說,健步走時動軀干尤為重要。在健步走的過程中,手臂擺動將帶動左右肩前后擺動,這樣會讓腰腹部很好地運動起來。
大步向前。一般來說,健步走的步幅是由個人的身高來決定的,最合理的步幅是身高乘以0.45~0.5。步幅過小會導致小腿過粗,同時容易出現(xiàn)小腿酸痛的感覺,步幅過大則對膝關節(jié)的沖擊力較大。
后落前蹬。在健步走的過程中,先讓腳后跟著地,再過渡到前腳掌離地,這是一個完整的著力過程。這樣可避免前腳掌走路帶來的足底疼痛和小腿肌肉緊張問題。
快步前行。在健步走的過程中保持一定的頻率,才能更好地提高心肺功能,達到健身減肥的效果。一般來說,男性每分鐘走90~130步,女性每分鐘走80~120步。
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是普通成人保持健康和降低慢性疾病發(fā)生風險所需要的,如果是為了減輕體重或保持身材,則每次60~90分鐘的運動是必要的。健步走每周進行3~5次最為適宜,最好以隔天一次的方式進行。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30分鐘并不包括運動前的熱身時間以及運動后的整理時間。
在我們每次健步走之前,應該進行5~10分鐘的熱身運動,如四肢小肌群及腰背部核心肌群的拉伸,肩、胯、膝、踝關節(jié)的旋轉(zhuǎn)以及緩解緊張焦慮情緒的心理準備等,如此使身體微微發(fā)熱出汗,心率緩慢提高,便可進行中速甚至快速的健步走。
同理,健步走后最好有5分鐘左右的整理時間,用來避免運動突然停止后造成的回心血量減少及預防乳酸在肌肉內(nèi)的堆積。
這樣算來,最合適的步行時間是40~45分鐘。當然,對慢性疾病患者來說,運動時間是因人而異的,可相應縮短,推薦平均20~30分鐘的運動時間,這其中同樣包括熱身及整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