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華
小時候家里窮,吃碗河粉就像現(xiàn)在吃鮑魚湯?,F(xiàn)在想起來,那時候的河粉為什么是那么的好吃呢?如叉燒粉,叉燒切得薄薄的,加上綠色的蔥花,紅白綠三色竟顯,那加了蝦皮熬過的湯,一陣香味沖來,恐怕神仙聞了都站不穩(wěn)。但它要5分錢一碗,我們吃不起。還是吃齋粉吧!2分錢一碗,撒點蔥花,美味無窮。記得一次跟小伙伴玩累了,想吃齋粉,但兩人口袋只有一分錢,于是兩人就合著共吃一碗,我們就這樣你夾一箸我夾一箸輪流著吃,后來越吃越快,在吃的過程中不免鼻涕流進碗里,照樣吃。
跟我一樣,惠州人都喜歡吃河粉,因為粉是惠州本地人的美食之一,較出名的有橫瀝湯粉、平潭金龍湯粉、永漢腸粉、多祝冷粉、高潭湯粉、龍門米粉、瀨浹(瀨鑊邊)等。
橫瀝湯粉,惠州境內(nèi)橫瀝湯粉店很多,至少70家。當代橫瀝湯粉“掌門師傅”李子玉的店鋪開在橫瀝老街,非常正宗。
制作橫瀝湯粉,湯底最為關(guān)鍵,其次是選配食材。湯底用左口魚干熬湯,還有鮮蝦、豬筒骨、豬皮、肉丸等;配料有鹵蛋、牛腩、豬腳、鹵豬腸、肉丸、鹵豬皮等。到湯粉店吃湯粉,老板會用竹笊籬從翻滾的開水里將潔白的湯粉燙熟撈出,加上燙熟的幾棵青菜,以及姜絲、蔥花少許,同時放進海碗里。再根據(jù)客人的口味要求,配上燜軟的牛腩、豬腳或鹵香腸等,澆上靚湯,立刻香氣四溢。冬季寒冷的天氣,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腩或豬腳粉,或加個鹵蛋,原汁原味,讓人溫暖如春。如果怕膽固醇高或口味較清淡的顧客,也可來一碗齋粉;炎熱的夏季,一碗清淡的齋粉,湯面放一小撮蔥花,“一青二白”,十分誘人;或一碗叉燒粉(瘦肉用醬油、糖等配好,烤熟后切成薄片),放在海碗里,配上青菜、叉燒、白粉,可謂紅、綠、青、黃、白等“五色”俱全。
平潭金龍湯粉,店主張學(xué)勝學(xué)做湯粉10多年。該店選用優(yōu)質(zhì)大米,淘洗干凈后浸泡磨成粉狀,和水調(diào)成糊狀后放入錫鍋猛火快蒸,蒸好后用竹筒卷起平鋪在竹蓋上,放在竹篾上風(fēng)干。這樣的粉口感非常嫩、滑、韌。制作的湯粉配料以釀豬皮、豬肉丸等食材為主。釀豬皮很有特色,把豬皮烘烤呈金黃色,全部膨化,烘烤好后清洗4次。一塊烘烤好的豬皮,面積比沒烘烤的要大一倍。豬皮烘烤后,才能放豬肉餡。豬皮富含油脂,只有洗干凈里面的油脂,做釀豬皮時,豬皮和肉餡才不容易分離。張學(xué)勝的釀豬皮已配送到全市30多家湯粉店。為讓更多的人品嘗到美味的湯粉,在做湯方面,張學(xué)勝動了不少腦筋,認為湯料除了骨頭及其他湯料外,他還放好的魚露。湯粉中的豬腳也要選用家豬腳。他的徒弟很多,徒弟開的湯粉店有60多家,分布在上海、湖北、福建、江西等地。
永漢腸粉,龍門永漢腸粉晶瑩剔透,吃到嘴里韌中帶滑,很有嚼頭,被譽為“宮廷美食”。做法如下:頭一天晚上浸米,凌晨三四點開始磨米漿,以保證新鮮。磨米漿要用新鮮大米,浸了的大米要軟硬適中,這樣磨出的米漿才滑。腸粉的做法是:煤氣爐上面有一個專門定制的蒸粉架,蒸粉架中間空,兩頭有出入口。店家根據(jù)顧客的口味添加各種餡料,把鋪上餡料的米漿送進蒸粉架蒸。這頭剛將裝米漿的四方盒送進蒸粉架內(nèi),另一頭出來就是蒸熟的腸粉。永漢腸粉的餡料有豆角、眉豆、腌蘿卜、咸菜、沙葛、肉碎、雞蛋等。
多祝冷粉,所謂冷粉,粉是冷的,最主要是有炒花生米、甜豉油和花生油的濃香,這幾樣配料是天生的“最佳拍檔”,雪白的米粉、金黃的炒花生米、甜豉油的紅和花生油的黃,顏值很高。還有那碗冒著熱氣的鮮美肉丸湯,肉丸爽口彈牙。吃冷粉最佳時間是在夏季,吃著清涼的粉皮,配以“熱氣”的炒花生等,正好是夏季補陽,以減少夏天“陽氣”的損失。如今,多祝冷粉店有很多,最有名的當屬“冇油開聲”粉店。上世紀60年代,糧油緊缺,調(diào)味用的醬油和花生油都十分稀少,大多腸粉店的腸粉都只澆上小小一湯勺醬料和一丁點油,吃起來很澀。一家名為“冇油開聲”的粉店老板為了讓腸粉更滑、更符合食客口味,在給顧客端腸粉時總會關(guān)照地說:“冇油開聲!”這句關(guān)照話對于那些食客,特別是那些想要增添醬料的食客來說,顯得親切隨和。改革開放后,多祝原有的30多間腸粉店逐漸減少,唯有這間“冇油開聲”店一直堅持下來,經(jīng)父傳子、子傳孫的家族式經(jīng)營,誠信待客,風(fēng)味獨特,最終發(fā)家致富,靠大排檔式賣冷粉蓋起樓房。
瀨浹也稱瀨浹粄,滑溜溜的,是惠州民間的家庭美食之一。制作方法是:將黏米粉漿淋在鐵鑊上端周邊,最后將一層又一層的粉皮薄片與蘿卜絲、蝦頭、豬肉絲等一起煮熟,簡單調(diào)味出鍋。瀨浹滑溜溜,有點像北方的“面疙瘩”,配料豐富,加上湯水鮮香清甜、開胃。
責任編輯:青芒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