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摘 要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文化的多樣化多元化傳播以及信息傳播的冗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也帶來不小的沖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域性差異、傳播范圍小、傳播力度差、展現方式單一、傳承人員缺失、外界文化的入侵和融合,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fā)展受到進一步擠壓,如何保護、傳承、發(fā)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當下的一個重點。文章立足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保護與傳承的現狀,以及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重點探討了新媒體形勢下非物質文化遺產騰沖皮影戲的數字化建設方案,以期為促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提供思路。
關鍵詞 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騰沖皮影戲;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24-0048-02
在科技迅速發(fā)展的今天,新媒體技術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宣傳推廣提供了嶄新的道路。通過數字存儲、可視化展示等技術保存與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一條有力的新途徑。通過對新媒體藝術和技術的研究,追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起源與歷史,有選擇的、有目的的、有機的把二者結合起來。
1 新媒體的媒介優(yōu)勢
新媒體呈現出廣闊的應用環(huán)境及應用方式的同時,也體現出其特有的傳播優(yōu)勢。
第一,互動性。新媒體打破傳統媒體單向傳播的劣勢,傳統媒體中傳播者發(fā)布的信息,接收者都是被動接收,二者之間沒有互動交流及反饋。新媒體時代,利用新的技術手段使得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溝通沒有障礙,眾多網絡平臺的出現極大便利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互動。而且傳播者和接收者之間的界限不再那么明顯,傳播者與接收者信息傳遞是相互的,傳播者在傳播信息的同時,接收者看到消息后的反饋也是一種信息的傳遞。網絡信息平臺的出現,更為傳播者與接收者提供了良好的互動平臺,不斷充實豐富信息的傳播。
第二,即時性。即時性在信息傳播的時代變革下尤為重要。新媒體展現出信息傳播更加快速、信息量大、成本低等巨大優(yōu)勢。受眾可以在PC端、移動端上第一時間接收到信息,如在微博平臺發(fā)布一則消息,受眾可立即拿起手機閱讀消息內容,如果事件有進一步的信息更新,受眾也可以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
第三,便捷性。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更多的是利用碎片時間來進行信息接收,而通過手機、iPad、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了解信息,無論是在工作、學習之余,還是在等車坐公交都可以進行信息接收,充分把人們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隨時隨地進行信息獲取,對信息的接收更加便捷化。
第四,個性化突出。新媒體可以根據受眾的需求和要求創(chuàng)造不同程度、不同用途的網絡平臺。受眾和社會有某一方面的需求,專業(yè)的技術人員都會根據受眾需求制作出專向的網絡平臺。多樣的傳播平臺和模式使大眾都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
第五,受眾選擇多樣性。新媒體呈現的形式多樣,受眾的選擇也是多樣的。人們可以選擇不同模式、不同平臺獲取信息。新媒體信息量大的特點也讓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關注點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信息進行接收,極大地增加了受眾接受信息的興趣和處理信息的方法。打破了傳統媒體信息量不足、不集中等劣勢。
第六,新媒體突破地域性限制。新媒體打破了地域性的限制,一則消息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可以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進行傳播,信息傳播的范圍大大增加,潛在的消息受眾人群也大大增加,更有利于信息的傳播。
2 騰沖皮影戲的數字化建設探索
騰沖皮影戲現在受到地方和政府的大力保護及開發(fā),已經在騰沖創(chuàng)建相關的傳承館、博物館以及產業(yè)公司。但騰沖皮影戲的保護和開發(fā)僅僅停留在一定地域上,數字化建設方面的進展不大,網絡上也很少有具體介紹、宣傳信息的網站、公眾號以及相關的網絡平臺等,使普通大眾不能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
通過對國內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建設的了解,對騰沖皮影戲展開了以下幾點的數字化建設探索。
1)影視動漫的呈現。利用影視、動漫的表現手法,開發(fā)騰沖皮影戲系列劇情故事,包含皮影創(chuàng)作過程,傳承故事,制作流程等并融入云南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氣息與文化內涵。還可以運用更加娛樂化的、生動的動畫表現形式,借助騰沖皮影戲特有的樣式元素,演繹相關的劇情故事,充分保留了原有騰沖皮影藝術的神韻,具有鮮明中國元素風格,達到了讓受眾了解騰沖皮影、進而接受和喜歡騰沖皮影戲文化的目的。這種展現方式拓寬了騰沖皮影走向大眾的道路。
2)新媒體舞臺劇的展現。把騰沖皮影在歷史傳承發(fā)展的過程編排成舞臺劇的形式,借助新媒體舞臺的吸引力,展現騰沖皮影傳承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趣的故事以及文化氣息,如騰沖皮影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來的故事,融入民族特色文化面向觀眾進行傳播。充分體現了民族特色、時代特征、中國元素,展現中國的絢麗多彩和民族的魅力,也讓騰沖皮影戲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
3)數字博物館的再現。基于新媒體平臺創(chuàng)立數字博物館,將騰沖皮影戲歷史傳承資料、發(fā)展資料、精美圖片、視頻、3D圖像等多種形式信息整合在一起,借助互聯網、移動端、各類網絡平臺傳播,使騰沖皮影戲數字博物館成為適用于傳播的一種新的平臺。它與普通博物館不同,不僅是靜態(tài)藏品的展示,更是通過數字化轉換的方式將騰沖皮影制作的過程、工藝、演繹全方位展現。進入數字博物館,就可以看到騰沖皮影制作工藝3D記錄視頻、圖案等,以大眾角度,720度來觀賞,觀眾在觀賞的同時,鼠標點擊不同樣式的皮影,就可以看到對應的皮影戲內容,并與手藝人進行交流溝通,使大眾更便捷的了解騰沖皮影。
4)互動游戲的開發(fā)。近年來,人們已經逐漸探索采用游戲、音樂、影視等形式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的游戲注重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移植到游戲場景畫面,人物建設,服裝道具等。騰沖皮影以其獨特的形式運用到游戲場景、服裝道具中定會是一大亮點。在游戲中創(chuàng)建皮影形態(tài)的建筑、服裝、武器道具,游戲玩家進入游戲會直觀了解騰沖皮影的特色文化。還可以制作出針對皮影的小游戲,玩家在游戲中模擬騰沖皮影的表演,雕刻制作等,更可以把在游戲中制作的皮影發(fā)送給老藝人,制作出屬于玩家自己的騰沖皮影戲,并且在游戲中還可以出現關于騰沖皮影的有獎問答活動,讓游戲玩家間接了解關于相關的信息。以游戲互動的方式更能進一步讓大眾感受騰沖皮影的工藝美、古典美,了解它的歷史文化。
5)借助移動媒體平臺進行推廣。對于微博、微信等新形勢傳播宣傳,相關人員進行的宣傳開發(fā)嘗試不足。微信功能強大的社交方式,有利于傳播者擴大社交網絡,使騰沖皮影戲的宣傳方式多樣化。微信點對點深度溝通的優(yōu)勢,有利于傳播者進行客戶關系管理。傳播者可以在微博組建社區(qū),即時分享騰沖皮影戲的相關信息。開設專向的微信公眾號,推送騰沖皮影的歷史資料、有趣故事、傳承人互動交流等信息,并通過微博、微信、QQ等與網民的交流,舉辦一些線上問答活動,以及購買騰沖皮影的優(yōu)惠活動,提升影響力。從長遠來看,微博、微信的普及,移動平臺的傳播形式能更大化的傳播、推廣騰沖皮影戲,二者的結合是非常必要的。
6)專門的網絡平臺建設。目前網絡上并沒有出現專門的騰沖皮影網站。專門的網站不僅能提供騰沖皮影的歷史背景、制作介紹等各種信息,還可以發(fā)布圖文相間的報道,下載騰沖皮影工藝品的圖片。制作皮影工藝流程的視頻在線直播,將制作好的皮影直接送達大眾手中,同時也是購買騰沖皮影的線上渠道。消費者可以網上訂貨,自選樣式與制作者進行溝通交流,制作者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特殊定制,也使制作者更好地了解市場的需求。網站訪問者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與網站內容進行互動,把用戶轉化為主動在線參與者,可以使產品及其文化內涵得到更好的傳播。
3 總結
利用新媒體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展示推廣的優(yōu)越性與多樣性,對擁有獨特民族風情和深厚歷史文化氣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保護、呈現方法、傳播廣度都有促進作用,對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了解,騰沖皮影在宣傳方面一般以展覽會或者對傳承人的報道等,傳播力度差,傳播范圍小。對騰沖皮影戲進行數字化建設,可以更好地進行傳播推廣,讓大眾對騰沖皮影戲有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對騰沖皮影戲的傳承、保護與傳播中,讓騰沖皮影更好傳承下去的同時,也可以帶動騰沖皮影產業(yè)鏈的開發(fā)。
參考文獻
[1]畢曉梅.國外新媒體研究溯源[J].國外社會科學,2011(3):114-118.
[2]熊澄宇.對新媒體未來的思考[J].現代傳播,2011(12):126-127.
[3]王耀希.民族文化遺產數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