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勝
摘 要:高中是學生學習的關鍵階段,學生的身體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高中體育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主要講述了現階段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以及針對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分析了分類選項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踐,從而促進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展開。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 現狀 分類選項教學模式 實踐
引言
高中生只有確保健康的身體狀況才能更好的開展其他課程。這就需要高中教師充分的意識到高中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分類選項教學的方法來有效的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促進高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
1、高中學生體育教學現狀
1.1對高中體育重視不夠
目前高中階段,對文化課的學習非常重視,而對體育類的學科比較輕視。只是將體育當作是一門放松的課程,并沒有意識到體育課程的重要性。
1.2體育教學方法相對比較單一
現階段的高中體育教學方法單一,對學生知識單純的進行知識的灌輸,并沒有對學生的意見進行重視。因而導致體育課堂相對比較沉悶,學生學習體育積極性不高,限制了體育課程的教學。
1.3沒有意識到學生的差異性
由于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不一樣,所以必須差異對待。然而大多數的體育教師在展開體育項目時并沒有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對學生進行統(tǒng)一的評價和管理,這就導致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降低,甚至會讓一些身體素質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對體育課堂產生抵觸心理,非常不利于體育課堂的展開。
1.4教師身兼其他教學任務,體育教學場地相對比較缺乏
現階段的高中體育教學任務繁重,而教師并不專業(yè),對體育課的投入精力不足。另外,大部分的高中學校體育場地相對比較缺乏,場地的限制也影響了高中學生體育成績的提升。
2、高中體育教學分類選項教學的實踐
2.1科學靈活的分組
要對學生進行分類選項教學模式,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將綜合水平相差不大的學生分成一組進行學習,讓他們在競爭合作學習中共同進步。然后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再將身體素質以及學習能力相差比較大的學生成為一組,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領學習能力相對比較弱的學生進行學習。小組學習最主要的是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通過交流更好地掌握體育學習的知識。
2.2增加體育項目
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因此必須進行體育鍛煉進行身體素質的提高。然而,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熱愛的體育項目興趣愛好也不相同,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中充分的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興趣愛好的差異性,組成多個不同的興趣小組進行多種體育項目的教學。例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體育項目教學,組成多個興趣班,如跑步班、籃球班、足球班、瑜伽班、羽毛球班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想要參與的體育項目。
2.3合理地進行分層
由于學生是不同的個體,所以各方面的條件也都不同,所以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例如,教師在進行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的教學訓練中,教師可以先對全體學生進行測試,了解每個學生的大概實際情況,然后再以這個試驗統(tǒng)計結果進行分層,指導學生在跑步訓練的時候更好的調整呼吸。
2.4注重合理的評價
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要對其的綜合情況進行合理的評價。不能對學生進行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會限制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體育分類選項教學模式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興趣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各項知識,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從而更好地展開體育分類選項教學,促進體育教學效率的提升。
3、開展分類選項教學的重點
3.1落實教學計劃
在進行分類選項教學時,教師需要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并且要經常性進行一些體育健康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3.2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要想更好的進行,必須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因此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的內容,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動作示范,給學生展示的空間,讓學生可以在體育課堂上得到滿足,從而提升他們學習的信心。
3.3合理地組織比賽
為了增加學生的興趣,體育教師要適當的進行一些體育賽事。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體育項目中,通過比賽,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體育的樂趣,增加與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另一方面可以讓教師在比賽中了解學生學習體育項目的情況,從而促進教師更好地進行體育教學。
結語
綜上所述,有效開展體育教學對高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各體育教師應該充分地意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在體育教學中合理的運用分類選項教學模式來提升體育教學效率,從而提升全體學生的體育素質。
參考文獻
[1]黃芳芳.開封高中體育課選項教學現狀調查與研究[D].河南大學,2015.
[2]雷長春.高中體育教學中分類教學模式的實踐[J].考試周刊,2014(98):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