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鵬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我國高校教育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但如何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觀是我們一直關心的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高等教育現狀以及大學生學習觀,并分析了該現象出現的原因;針對上述現象和原因,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包括:自主學習和選擇性學習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
關鍵詞:學習觀;現狀;原因;對策
隨著國家的發(fā)展以及對教育事業(yè)的不斷重視,上大學已經成為多數學生的選擇。其中,大學生學習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東西,良好的學習觀對學生知識的學習、情操的培養(yǎng)以及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然而隨著國家高校的不斷擴招、社會風氣的轉變以及大學生就業(yè)難等問題的出現,使得大學生的學習觀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進而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現象。由此看來,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學習觀是大學教學的一項相當重要的工作。雖然我國高校教育事業(yè)正處于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針對大學生的學習觀問題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因此做好對大學生學習觀現狀的分析并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策略,這對于大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我國高等教育現狀
(一)高等教育的背景
從2010年開始,我國高校在學人數開始顯著增加,據統計,在2000年時,我國高校在校人數為1080萬人,到2004年時,我國高校在校人數突破2100萬人,這一階段是我國高校在校人數快速增長的一個階段。從2004年以后,增長速度有所降低,但仍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到目前為止,我國高校人數已基本維持平行,但人數也相當大。通過以上數據分析說明,我們國家對于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視。這也體現了我國“科學發(fā)展觀”的方針,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當今世界變化形式很快,當代中國發(fā)展變化也很快,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在這種情況下,相比過去我們的學習任務非但沒有降低,反而是學習任務更重了。對于我們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要想能夠更好的解決,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強我們自己的本領,加強學習。總體看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呈現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二)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現狀
雖然我國高校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速度較快,但當代大學生學習狀況仍存在較多的問題。通過調查發(fā)現,大學生學習現狀只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大學校園內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60分萬歲”,這就說明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表現出明顯的應試傾向。在學習過程中被迫的去接受知識,缺乏熱情、主動性以及創(chuàng)新型。
(2)重視專業(yè)課程,忽視公共課程。學習應該是系統的、全面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再學習過程中,既要抓住學習的重點,也要注意拓展學習領域;既要向人民群眾學習,也要向專家學者學習。但目前中高校教學過程中,不僅是學生,甚至一些老師也存在著這種觀點,過分的強調專業(yè)課程的重要性,而忽視對公共課程以及選修課程的學習。這就會導致大學生畢業(yè)后只了解本專業(yè)的知識,對本專業(yè)之外的內容一無所知,這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也是相當不利的。
(三)當代大學生的學習觀
隨著社會風氣的變化以,當代大學生的學習觀念也開始發(fā)生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高分至上,成績優(yōu)先。在大學教育過程中,學校仍是將學生成績作為最主要的一個評價指標,無論是獎學金的評選還是黨員名額的選拔,都是以成績?yōu)橹鳌_@就導致學生學習形成了“高分至上,成績優(yōu)先”的思想觀念,使得一些學生把大把的精力放在專業(yè)課程的學習上。在選修課的課堂上看專業(yè)書做作業(yè)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選修課幾乎就成了自習課。
(2)將大學視為社會。有人說大學就是半個社會,走進大學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同時也要學習處世之道。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就以為得到解脫了,認為大學是進入社會的第一塊歷練石。走進大學校園后,開始盲目的參加和各種社團活動,雖然這種行為并無過錯,但是過多的參加社團活動對學習有一定的影響的,使得大部分學生抱著“60分萬歲的態(tài)度”,認為大學生活中最重要就是通過各種渠道去鍛煉自己的“能力”。
二、當代大學生學習現狀形成的原因
(一)專業(yè)興趣不濃厚
正所謂“興趣是做好的老師”,在學習過程中更是這樣,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關鍵。然而根據一項調查報告我們發(fā)現,在學生高考選報專業(yè)時,50%以上學生選擇的是未來發(fā)展以及就業(yè)率高的專業(yè),20%左右的學生是考慮到學校及錄取情況,約有10%的學生是聽從了家長的意見,約有5%的學生在報考專業(yè)時無明確目標,約有15%的學生在專業(yè)的選擇上是考慮到個人愛好。從以上統計數據分析表明,我國大多數學生所選擇的專業(yè)并非是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這也就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消極、懈怠的情緒,長此以往,形成不良的學習觀。
(二)學習主動、創(chuàng)新性不足
現在大學教學過程中出現一種明顯,學生在學習過程總表現出被動性,而非主動性。并且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雖然能夠理解知識的內容,但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的學生較少,這也體現出當代大學生缺乏創(chuàng)造性。
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然有一般以上的學生更傾向于完成具有挑戰(zhàn)任務的學習內容,但仍有30%左右的學生對學習缺少挑戰(zhàn)性。在對學習策略的調查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大多數學生在知識點的記憶方面選擇理解記憶,但對知識的運用卻只有27.6%,對于知識的創(chuàng)新就更少,只有6.1%。上述數據也反映了我國高校教育現狀,雖然理論知識比較扎實,但是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
(三)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
雖然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生后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人們社會價值觀也發(fā)生了變化,表現出急功近利。高校作為大學生走向社會的已做橋梁,也會被這種環(huán)境所影響,體現出一種心浮氣躁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一項調查發(fā)現,對于學生大學期間的學習目的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有23%的學生上學時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有接近40%的學生大學的目的是為了將來能夠找一個好工作;有15%左右的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順利畢業(yè);而還有10%左右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目的并不明確。通過上述調查發(fā)現,多數學生的學習目的都是為了工作,失去了學習的真正意義。endprint
三、改善大學生學習觀的對策
(一)將自主學習和選擇性學習相結合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自覺主動的學習,并帶有一定的主見性,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對傳統學習觀念在虛心接受的同時,也必須有選擇性的繼承。自主學習的主體應該是學生,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方法去學習,這樣對學生來說不僅能夠激發(fā)強烈的學習欲望,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學生也應根據自身特點和興趣不同有選擇性的學習。在學習的同時還應不斷提高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正所謂“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時要躬行”。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應加強實踐教學。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持之以恒
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學習觀的重要手段,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可以發(fā)自內心的去自主學習。學習興趣培養(yǎng)一方面在于學生自己,在專業(yè)的選擇上盡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另一方面在于學校和老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XX學校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采用小組討論、小組論證等新穎的教學方法,不僅顯著提高了課堂教學氣氛,并且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正如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中所說的,把學習最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終身學習。要善于擠時間,多一點學習,多一點思考。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沉下心來,做到持之以恒,不能心浮氣躁、淺嘗則止、不求甚解。要把學習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讓學習逐漸成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積跬步以至千里。
(三)加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
雖然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但老師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優(yōu)良的師資隊伍對于學生良好學習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對于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學習風氣具有重要意義。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多方面的:一是加強老師品質的塑造,所謂“身正為師、學高為范”,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能力的培養(yǎng)者,更是學生品質的塑造者,加強老師思想品質建設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核心。二是加強教師思想和觀念的更新,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作為老師應該了解學生的思想觀念,這樣才能更好的與學生溝通,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生觀念。
(四)樹立全面學習觀念
21世紀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全面學習,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這也是現代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全面學習就是要求學生不僅要認真學習知識,同時更要學會如何有效的利用知識。在學習過程中,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終身學習觀念。學習不僅是在學校里進行,在后期的實踐過程中要不斷的靠自己去挖掘、理解和把握?;畹嚼?,學到老也是毛主席告誡共產黨員的經常說的一句話。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想群眾學習、向專家學習,同時也應虛心接收國外優(yōu)異的學習經驗。首先,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去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不斷補精神之鈣,固思想之元、培為政之本。要堅持獨立思考,學會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再學習和實踐中不斷進步。其次,要加強對歷史的學習,特別是對中國古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共產黨史的學習,從歷史中得到啟迪,得到定力。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黨章黨規(guī)和國家法律法規(guī)。
四、結論與展望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我國高校教育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但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學習觀念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主動性以基創(chuàng)新性不足。學校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的重要場所,必須將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上進,中國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學習不斷走向未來。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要不斷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把創(chuàng)造性思維貫穿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并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觀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