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關愛教育屬于情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態(tài)度體驗。盲校學生屬于特殊學生群體,在教學過程中更需要我們滲透關愛,重視這個特殊群體的心理發(fā)展進程,幫助盲生更好的成長。在盲校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研究學生對數(shù)學課程的興趣和愛好,尋求最佳的教學情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做到以盲生為本,處處為盲生著想,培養(yǎng)盲生的特殊技能。要結合盲生實際學習情況和知識的掌握情況,不斷更新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設計,在教學中盡量滲透對盲生的關愛,促進盲生的全面進步和成長。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盲校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實施關愛教育的原因,然后論述了盲校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實施關愛教育的措施,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盲校 小學數(shù)學 課堂教學 關愛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2-0-01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行為舉止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盲校作為一個特殊的教育機構,更應該重視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方法。一個心理健康、情緒穩(wěn)定、親切值得信賴的教師更應給予盲生更多的關愛和幫助,給盲生以勇氣,使這個特殊群體能夠產(chǎn)生一種樂觀學習的態(tài)度,感染和帶動盲生的積極情感,讓盲生在一種心情平靜、愉悅、活潑和民主的課堂氛圍內(nèi)更好的學習。因此,作為盲校的一名數(shù)學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和師德,要具備較強的心理調(diào)節(jié)能力,不斷完善自我,更要有仁愛之心,真誠的對待每一位盲生并接納每一位盲生,理解和尊重盲生,給予盲生更多的關愛,從而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用陽光的行動去感染和引導盲生,潛移默化的引導盲生心理和性格健康成長。
一、盲校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實施關愛教育的原因
1.盲生先天存在的生理缺陷
盲生作為特殊群體中的一員,在生理上和一般兒童有著一定差異性,不論是先天原因還是后天原因,特別是全盲生,他們看不到世界上的事物,只能通過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去感知身邊的一切。對于普通兒童正常的生活能力和學習手段,對于他們來說可能比較困難,生理缺陷嚴重的盲生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學習能力差,所以在生活和學習方面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生活中就要給予盲生更多的關愛和照顧。
2.盲生的思想問題更加突出
要想讓這個特殊群體認識自身缺陷和接受這種缺陷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也是盲校教師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題。因看不到、看不清,盲生會更加容易缺乏安全感。在日常教學和生活過程中只有通過愛的教育,讓他們先接受自己,從而慢慢的認識到整個社會也是接受他們的,周圍絕對大多數(shù)人都是友好的,沒有惡意傷害他們,這樣才能更好的打開盲生的心扉,才能讓盲生從思想層面拉近和我們的距離,盲生思想問題解決了,盲生的其他問題也就能迎刃而解。盲生思想上的問題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愛。每個特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比正常學生脆弱很多,他們比一般孩子更為敏感,大部分盲校的盲生都會存在一種自卑感,特別是生理方面的缺陷會直接導致他們心理方面的自卑感,他們更容易失落,更容易將周遭的負面情緒放大,這樣時間一久,在盲生的心理就會產(chǎn)生一種惡性循環(huán),所以,盲校盲生的思想問題是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的,這也是教師需要給予盲生更多關愛的原因。
二、盲校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實施關愛教育的措施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盲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盲校盲生的心理特點、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為盲生提供充分的數(shù)學活動和交流的心理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將某些數(shù)學知識和盲生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營造一個包含數(shù)學問題的情景,讓盲生在這個情景中對生活事件進行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讓盲生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學科和我們?nèi)粘I畹穆?lián)系性,讓盲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更好地保證這些特殊盲生能夠融入到教學情景中,通過自主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得到情感的滿足,縮小特殊群體和一般兒童差距,逐漸克服自身心理障礙,不斷提升盲生的學習自信心。
2.在團結合作活動中培養(yǎng)盲生關愛他人的情感
盲學生雖然視力不好,但盲生聽覺敏銳,觸覺敏感,想象力也非常豐富,因此,在進行盲校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鼓勵盲生多聽、多觸摸、多看(低視力生)、大膽猜測,并開展學生的自主探究、小組分析,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團結合作,讓全盲生和低視力生、先進生和后進生之間開展密切的合作學習,在班集體內(nèi)部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讓班級中的聰明學生不驕傲,并不斷努力來幫助其他學生,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能做到不自卑,敢于參與其中,虛心誠懇地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讓盲生群體中一些性格孤僻、膽小、心理自卑的盲生能夠大膽溝通交流,在探究中理解新知識和發(fā)現(xiàn)新知識,提升盲生群體中的情感共鳴,更好的滲透關愛教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盲生為主體,教師要成為盲生探究學習的伙伴和成員,只要是盲生能夠解決的問題,教師絕對不能幫扶,教師和盲生要一起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從中協(xié)助即可。同時每次探究完畢后教師要給予盲生積極的鼓勵,鼓勵盲生大膽的質(zhì)疑,勇于探究,通過廣泛的情感交流,讓盲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數(shù)學學習中,提高盲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在這樣團結協(xié)作的和諧氛圍中,老師耐心指導學生,同學之間互助互學,學生積極回應老師的提問和教學目標,在這個良性循環(huán)中,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關愛,也學會了關愛他人。
3.讓盲生體會成功的樂趣,為回歸主流社會打基礎
盲校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僅只是為了讓盲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盲生在學習和掌握數(shù)據(jù)知識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肯定,從而產(chǎn)生一種自我滿足和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提高學生盲習的自信心,擺脫盲生自卑、怯懦的心理,切實發(fā)揮出盲生最大的潛力。對于盲校學生來說,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這個過程,體驗那種滿足感,增強盲生心理健康,升華教師和盲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盲生有了這種正面情感體驗就會更加愿意去嘗試新事物、去參加更多的活動,這就為盲生日后融于主流社會而打下結實基礎。
愛是教育的基礎,教師要全身心的愛護、關心、幫助每一位盲生,做盲生的朋友,切實發(fā)揮關愛教育的力量,通過關愛,贏得盲生信賴,讓盲生樂于接受教育,真正提升小學數(shù)學教育質(zhì)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小學數(shù)學課堂學生主體性文化構建及意義探索[J].王瑾.西部素質(zhì)教育. 2017(16)
[2]探究型學習單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運用[J]. 代樂樂.基礎教育研究. 2017(15)
[3]小學數(shù)學課堂錯誤資源有效利用教學探討[J]. 魏敏.基礎教育研究. 2015(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