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 曈
(首都師范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北京 100000)
目前,全國很多高校開設了游泳課程,與此同時,安全游泳一直是開設游泳課程的校領導和游泳教師所要面臨的重點問題。高校游泳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存在重視游泳技術的教學,缺乏游泳救生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對于學生而言,如果不懂得水中如何自救,那么游泳的安全系數(shù)將處在較低水平。針對這個問題,教師應采取的對策不僅是傳授游泳的安全意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自救,如何擺脫危險,最終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游泳技能和救生技能。使高校游泳課堂更具有實用性。
對于部分具有恐水心理的零基礎學生而言,恐水原因多以怕嗆水、沉底等。教師在教授課程中加入自救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心理上恐懼感程度降低,幫助克服部分學生的恐水心理。課堂具體操作步驟如下,教師要先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然后讓學生下水進行游泳,不僅消除了學生的恐懼心理,而且也使他們能夠更快的掌握游泳技巧。高校游泳課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游泳相關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教授學生如何進行救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游泳課堂的安全性。
不少年輕大學生為了救人自己喪命,這是缺乏救生時的安全意識及救生技能的掌握。當面對求救者的求救時,教會學生冷靜思考,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展開施救。另外,提高救生的安全意識,可以使救助者學會保護自身的生命安危,并冷靜處理危險狀況,避免發(fā)生悲劇。注重救護知識的傳授可以讓學生知道在施救時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救。
游泳不僅是一項體育鍛煉,更是一項生存技能。學會在水中自救的方法,可以進行自救;學會在水中施救他人的方法,可以救助他人。高校游泳課堂應教授學生不僅會游還有掌握自救的能力以及了解救助他人的方法。在高校游泳課程中加入救生技能的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實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游泳作為高校的選修課程,其教學內容也應給予重視,以作為不同水平的學生實施不同難度的教學,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都能有所收獲。將游泳課的設置按技能水平分為水平一至水平四,每個水平的教學中設置不同難度的游泳、救生的教學內容和評價指標。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不同難度的游泳教學內容和救生技能的教學內容。
游泳既然是一項求生技能,那么學會自救和救助他人顯得更為重要,加入高校游泳課程的教學內容實為必要。救生技能主要以赴救技術為主要內容,也就是救護他人的救生技能,這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游泳基礎。而自救技能的培養(yǎng)需要灌輸在學生基技能的學習過程之中,使學生了解到當一個人在單獨游泳時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一些緊急情況,如肌肉痙攣、腿后側肌肉痙攣、手指、腳趾肌肉痙攣、腹部肌肉痙攣以及游進中因為體力不支突然下沉的狀況,并學會應對的處理方法。對于自救技能學習之后的感悟,一方面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學生要清楚了解準備活動不充分,也是導致水中發(fā)生危險的情況之一。
赴救技術是游泳救生的關鍵,分為間接赴救技術和直接赴救技術。直接赴救技術需要每位學生掌握,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知道當遇到溺水事故時,學習知道對現(xiàn)場進行觀察和判斷的方法,根據(jù)不同情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時施救的方法:例如運用救生圈、救生浮標、手援和其他救生器物的使用,包括長毛巾、繩子、有浮力的物品等。而直接赴救技能的實踐學習可以安排在水平三及水平四,學生需具備一定的游泳基礎能力才能進行救護他人的技能學習。通過課程學生將學會如何開展水中營救,包括入水的方式、接近溺水者的技術、在遭遇溺水者的抓抱時如何解脫并有效控制的技術、在控制溺水者后的拖帶技術、如何從水中送上池岸的救助技術以及如何將溺水者送至急救室或附近醫(yī)院的運送技術。大大增加了課程的實用性,學生在學習課程后可以根據(jù)自己掌握游泳的能力及現(xiàn)場情況,在確保自身安全和進行了準確觀察和判斷的前提下,及時展開施救。另外,體育教學融入醫(yī)學知識,教授每位學生心肺復蘇的操作方法,使學生掌握在沒有任何設備下,現(xiàn)場徒手進行操作,這是針對心跳、呼吸驟停的溺水者所采取的最初級的心肺復蘇技術,是挽救生命的重要階段,是實用的有效方法。
由于高校游泳課程受課時的限制,以及參與課程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教師單單采取常規(guī)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不夠的,應將傳統(tǒng)游泳教學和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方法相結合,采取課上進行實操訓練提高水中游泳技能,課前、課后運用藍墨云班課軟件的教學方法進行補充學習。教師在課程開始前發(fā)布網(wǎng)絡課程,學生運用自己的手機、電腦、平板等各種電子工具通過學生游泳和救生技能的視頻,對游泳技能進行預習和復習。更好的了解游泳以及救生的安全知識和理論知識,加快游泳的學習進度。減少當前多數(shù)高校游泳學生對于游泳理論欠缺的問題,潛移默化地加強學生水中的安全意識,對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學生通過對救生技能的視頻學習,可以了解到遇到自身以及他人在水中出現(xiàn)危險情況時應如何處理和救護,在掌握救生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游泳技能的實用性以及學習游泳課程的安全性。另外,學生通過在線交流與教師或其他同學進行互動,可以及時解決自身薄弱技術動作上的學習困惑,提高在水中學習的效率。
高校游泳課程的評價方式以過程性評價結合終結性評價作為評價形式。在過程性評價中,除了對學生出勤、學習態(tài)度、練習的積極性進行考核,還應將藍墨云班課軟件作為形成性評價的一部分,檢驗學習在課堂外對于相關教學視頻的學習情況。在終結性評價中,除了進行水中的實踐考核之外,加入游泳和救生知識的理論考核,加強學生對救生知識學習的重視程度。在考核分值比例的分配上要注意到由于游泳屬于實踐課,實踐技能的考核占大部分分值,理論的考核占小部分分值。相比很多高校進行單一的實踐考核形式,進行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考試形式可以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游泳和救生知識,對游泳這項運動有更深入的了解。
隨著國內高校游泳課程的開展和普及,安全問題不同忽視,在課程中加入救生技能的學習迫在眉睫;高校游泳教師要注重學生自救的技能以及救助他人的技能,使學生對水中救生知識有清晰的認識,懂得運用間接或直接赴救技能開展救生,使課程與社會實踐緊密聯(lián)系;實施分層教學,從水平一至水平四,每個水平區(qū)間包括游泳技能和救生技能的教學內容,由易到難更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采用傳統(tǒng)教學結合藍墨云班課軟件的教學方法,以過程性評價結合終結性評價作為評價形式,在課程中加入自救技能、心肺復蘇技能、間接赴救技能的學習,可以減少游泳課程的危險系數(shù),增加游泳的安全性。同時更好地促進游泳和救生技能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