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菊艷
【摘 要】現階段,是一個信息普及化的時代,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中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潮流,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建一個有利的空間。筆者通過本文對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解題策略的研究,希望可以促進小學高年級數學整體成績的上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268-02
小學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決定了小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用有效的方式提升學生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高年級小學階段的學生通過長時間的數學學習,具備了數學知識應用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對高年級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做強化訓練。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有哪些作用
應用題的解決問題作為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關注,學生應用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整體數學能力培養(yǎng)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和發(fā)展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可以將學生整體數學解題能力提升。還有就是,學生通過對解決問題的訓練,可以有效的提升自身的整體的思維能力,使思維能力得到訓練。教師可以通過某些特定的應用題題型,對學生進行許梿,可以有效的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第一,通過我國現階段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決問題教學的情況看來,還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存在,其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單一化的教學方式。由于受到長時間傳統(tǒng)教學思想觀念的影響,有一大部分的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課堂上,依然沿用著“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被動的接受著知識,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和數學能力的養(yǎng)成。
第二,教師在進行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授課過程中,太過于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靈活性的發(fā)展,而忽視了理論知識和解題技巧的教授,學生對存在的數學公式知識死記硬背,在實際的是試題中不知道該怎樣使用。
第三,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策略的應用和轉換沒有給予太高的重視。教師在教授學生怎樣去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學生并沒有學會靈活的運用相關的理論公式,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受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三、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相應的解決措施
1.營造寬松氛圍,使學生“敢問”。
有不少科學家自己對某些現象產生好奇,而去積極探索和思考,最終獲得科學的成就。比如,創(chuàng)立高級神經活動學說,就是巴甫洛夫對狗流唾液好奇質疑。而蒸汽機的發(fā)明,就是因瓦特對蒸汽沖動水壺蓋好奇的質疑。推動學生探索心理的推動力是好奇,學生從一般性思維發(fā)展到創(chuàng)新思維鏈上質疑則構成了的關節(jié)點,疑而啟思,疑而生變。激發(fā)學生好奇心通過創(chuàng)設一種師生民主交往良好、心理相融的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疑竇,常使學生的情緒處于激動、亢奮之中。因此,在教學中努力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孩子們之間構建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鼓勵孩子們滿腔熱情地敢說敢想的積極性:
說得不完整時可以想好了再補充;說錯了允許重說;即便是提出的問題漫無邊際,或是幼稚可笑,都不輕易否定,而是耐心地提示學生換個角度再想想。只有平等的、民主的對待學生,鼓動學生大膽提問、質疑,鼓動學生求異求新,正確對待學生所提出的提問,對那些新穎的、獨特的觀點和見解,要及時給予熱情地贊賞和鼓勵,即使是對一些錯誤觀點也要給予精神上肯定,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才能為學生的問題意識這顆種子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土壤、充足的陽光、充沛的水分,使其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2.做好信息收集,胸有成竹做題。
在進行完對問題的識別工作之后,學生就要對信息進行一番“采購”,即尋找自己解題所需要的條件和數據,這其實是學生對問題的分析過程,學生分析完問題,才會知道自己需要在題目中尋找什么條件來解決。信息的收集與整理是一項較難的工作,因為題目中往往會給出一些誤導學生的因素,所以只有學生真正了解清楚了問題的來龍去脈,才能夠準確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解題策略。例如,這樣的一道問題:“有一位籃球運動員,他的三分球命中率最高為40%,最低為20%,若他要投進10個三分球,則最少要投籃多少次?”這道題給出了兩個命中率來迷惑學生,解決這道問題的關鍵就在于篩選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命中率,學生需要明白的道理是:想要投籃次數最少,那么投籃就一定要“準”,所以應該選擇較高命中率來解題,想明白這一點那么這個問題就相當簡單了。信息的收集與整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學生不僅要思考整理,還需要判斷推理,信息的來源當然不只有文字,題目所給的圖片和表格往往都蘊藏著重要的信息。
3.習題練習,鍛煉學生解題方法與創(chuàng)新能力。
數學習題仍然是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基本載體,高年級學生在長時間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大量的數學題目,但是真正的考核通常是對數學整體知識應用的考察,因此,學生如果只是對基本的題目有單次的接觸,其對于經典的解題方法的掌握以及創(chuàng)新解題方法的能力都不能有效的強化。教師在這一背景下,仍然要采用習題練習的方式,讓高年級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將知識滾動的帶動起來,進而為其鞏固數學基礎知識,鍛煉學生的數學解題方法和創(chuàng)新能力。
每日一練小講義是某學校教師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而采用的有效方式,這種鍛煉模式不同于市場中所出售的參考資料,而是教師在長久的教學過程中對于班級學生特點進行匯總之后的成果。教師按照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基礎題的形式讓學生再次對知識進行學習,而對于學生學習情況比較理想的知識,教師以綜合題的形式強化學生對于知識應用的能力,并鼓勵學生對解題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
結語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每個小學生都應該具備的,教師應當首先教會學生識別數學問題,再依次收集解題信息,探索解題方法,規(guī)范解題過程,最后再反思評價促進解題能力的產生,讓學生不僅能夠解決書面上的數學問題,還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現數學教學的真諦。
參考文獻
[1]錢敏.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8):73-73.
[2]陸濟.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策略教學中需關注的幾個問題[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2,(6):186-187.
[3]羅素玲.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主要策略[J].教育界,2015,(5):1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