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云
摘 要:范讀,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具有示范性作用的朗讀。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既給予學生朗讀的示范,也在朗讀中傳達出自身對教材的感悟,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教師的范讀對學生來說,更是一種心智的啟迪,美感的熏陶。
關鍵詞:范讀;操作;時機
范讀,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具有示范性作用的朗讀。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既給予學生朗讀的示范,也在朗讀中傳達出自身對教材的感悟,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它是朗讀教學中最原始、最樸實、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普及,教師的范讀在慢慢地被錄音范讀所取代。雖然錄音示范也是一種可利用的教學手段,但教師范讀有著其更大的優(yōu)勢。它不但不應由其他范讀形式取而代之,相反還需適當加強。教師的范讀對學生來說,更是一種心智的啟迪,美感的熏陶。
一、 范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實際教學中,學生不敢讀,不能有感情地朗讀,除去朗讀水平的原因外,心理顧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擔心其他學生譏笑,害怕嘲諷,由此缺少實踐鍛煉的機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造成朗讀教學成效不高。而教師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范讀,是學生信任老師教學水平的一個感性依據(jù)。即使有的教師音質不佳,普通話也不很標準,聲調、重音、節(jié)奏等朗讀技巧掌握不好,但重要的是學生通過教師的范讀認識到了朗讀的重要作用,他們就會效仿老師的朗讀而絕不是單純地模仿教師的語音語調。有了朗讀的興趣,實踐的機會多了,朗讀的水平就會提高了。
二、 范讀可以感染激勵學生
按心理學所說的“范型啟發(fā)”,教師范讀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比錄音教學更為直接,其正遷移效應也更為明顯。我們不否認錄音中行家朗讀的示范作用,但它僅是一種輔助性手段,是無法替代教師范讀的。教師范讀的聲音更真切,更具立體感,除了聲音的傳遞外,教師的眼神、表情、手勢等體態(tài)會作為一種信息,及時直接傳遞給學生,感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悟其情,直接領略教師范讀時的語調、神情、情感,進而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感情基調。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就能更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個性化朗讀。
三、 范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
葉圣陶先生講:“文字語言的訓練,我認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苯處熅实姆蹲x本身就是對學生語感培養(yǎng)、訓練的一種好方法。聲情并茂的范讀,把教材上的語言文字化作了有聲有色的畫面,使學生在形象感受語言文字、展開豐富聯(lián)想和想象的基礎上,會有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的感覺,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師范讀時,學生視其人,聞其聲,感受著文章的語言,領略著文章的氣勢、文法,并在腦中不停思索:“老師為什么用這樣的語氣讀?”“作者在這里為什么這樣寫?”“用這個詞好在哪?”等問題。在思索中,學生感悟著語言內在的含義、情味和形態(tài);體會著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享受著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正所謂范讀出于教師的口,入于學生的耳,了然于學生的心。于是,在教師范讀過程中,學生通過揣摩、領會、聯(lián)想、想象、體味等一系列感知活動,增強了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學生的語感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培養(yǎng)和訓練。
四、 范讀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
要做到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和方法,諸如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輕、重、緩、急,朗讀的節(jié)奏與韻律等。教師的范讀融入了教師的體悟,朗讀時的技巧與方法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從教師的范讀中受到熏陶和啟發(fā),而且他們會自覺地向老師學習,從而學會一些朗讀方法和技巧,促進他們朗讀水平的不斷提高。那么對于朗讀不好的教師而言,教師的范讀是否就失去意義了呢?不是,實際上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大腦不斷進行著思維活動,既考慮著如何模仿,課文的理解,也不斷進行比較,那就是這句話究竟應該怎樣讀才能更好地傳達作者的意圖。而比較的過程,就是學生朗讀能力再提高的過程。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教師的范讀并非只有一種形式,也并非只能有成功的朗讀。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變換不同的范讀形式。需要感染學生的,教師要成功地讀,讓學生模仿;在幫助學生揣摩分析時,教師也可以錯誤地讀,讓學生感受誤讀的危害,或進行正誤的比讀,目的是強化學生的認知,提高朗讀的水平。
范讀的好處如此之多,然而教學中的范讀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一味地范讀,那就成了教師的表演,喧賓奪主,造成課堂教學的浪費,反而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的朗讀必須要恰到好處。那么教師如何把握范讀的時機呢?
一、 學生在朗讀中讀破、讀散句子,從而影響對句意和文章內容的理解時教師要范讀。如《送東陽馬生序》等文言文的學習,生字、生詞就是學生難以逾越的一道鴻溝,學生朗讀極易將句子讀破,聽起來磕磕巴巴,教師可以緩讀,做到字字準確,發(fā)音清晰,學生可以邊聽邊記,為讀通讀暢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 需要調動學生情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時候可以范讀。教學情境本身就是對學生的影響,而朗讀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一種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如《黃河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詩歌教學時,教師聲情并茂、惟妙惟肖的朗讀可以深深地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課文的意境中徜徉。
三、 對朗讀中被學生忽視的文字,教師可通過范讀引導學生領會文字的豐富蘊涵。如《紫藤蘿瀑布》文中在極寫藤蘿花開繁盛之后有兩個語句獨立成段:“‘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眱蓚€“我在開花”,由于文字相同,學生在朗讀時最容易忽視,讀成同樣的語調、重音和情感。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就可通過不同的范讀讓學生體會不同的意蘊。學生通過教師朗讀,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會出這兩句盡管字句內容相差不多,卻蘊含了大量的語言信息:第一句應重讀“在開花”三個字,因為這是一朵藤蘿花在欣喜地向世界宣告,她正在綻放生命的美麗,所以文中用的是“它們在笑”,第二句應重讀“我”,因為后邊有“它們嚷嚷”,這些花們在爭吵:“你在開花?我也在開花,我更美!”它們爭得面紅耳赤。類似上面看似平淡的文字卻寫盡了藤蘿花孩童般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情態(tài)。教師的范讀比講解更容易直觀地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遣詞造句的深意及這樣的語言文字之大美。
四、 進行精彩賞析品讀中教師可以朗讀。比如《藤野先生》一文中,藤野先生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這句話是非常精彩的,也只有藤野先生能這樣做開場白,也只有這句話才符合藤野先生的性格和特征。如果換成了“我就叫藤野嚴九郎”?!拔揖褪翘僖皣谰爬伞??!拔医刑僖皣谰爬?。”,那么博學、善教、慈祥的藤野先生就不見了。如果不用緩慢抑揚頓挫的語氣讀,而是大聲地快速讀“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那么藤野先生無疑就充滿著對學生的敵意。這樣精彩的地方必須要引導學生反復咀嚼體味。
五、 在教學將要結束時教師可以范讀。教師結束時的范讀對讀的指導意義是相當大的,這時學生對課文已基本了解,對文章的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如何帶著感情投入朗讀呢?這時教師的朗讀示范作用更加明顯,學生期盼著示范性朗讀,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幫助。這時的范讀是真正意義上的范讀,既可以讓學生在聽讀中學到朗讀的方法和技巧,也能在聽讀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領悟。
六、 在朗讀教學時教師更要范讀。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不能單靠一些要求,更重要的是教師要給予恰當?shù)闹笇АS行r候,語文教師要像音樂教師教音樂一樣,一句一句地教,不厭其煩地反復教,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總之,范讀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對于語文教學至關重要,教師萬不可以忽視范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