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摘 要:跨文化意識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思想,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視。而作為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英語教學本身就是外來文化導(dǎo)入的重要介質(zhì)。文章從解釋內(nèi)涵、分析歸納、引導(dǎo)猜測三個角度來論述通過背景介紹滲透跨文化意識。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跨文化;英語教學;背景介紹;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32-0084-01
在新課標要求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將其作為促進英語教學的一大動力成為了新課題。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無疑是最基本的四項技能,跨文化意識的滲透無疑要著落在這四大領(lǐng)域。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文化背景和語言教學的有機結(jié)合,不斷縮小學生和所學習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距離、社會心理距離等,有意識地將跨文化意識滲透到英語課堂教學中。
一、解釋內(nèi)涵,提升聽力效率
在一般人看來,聽力教學與跨文化意識似乎并不沾邊兒,聽力的學習無非是多聽就好,背景知識的介紹時常被忽視。然而,背景知識的熟悉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能否正確理解聽力材料。因此,聽力效率的提升完全依賴于對內(nèi)涵的理解與否。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中,有很多地方在訓練學生的聽力以及聽力背景介紹。在Unit 6中教師介紹Liu Tao與Wang Bing的對話時,Liu Tao:Who's your friend ?(你的朋友是誰?)Wang Bing: He's Peter. He lives in the UK。(他叫彼得,是個英國人。)課本中就提到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se countries?(你對這些國家了解多少?)教師在講解中可以為學生穿插英國的風俗人情、名勝風景之類的內(nèi)容。當然,英國人的交流習慣、談話方式與中國的不同也應(yīng)當進行著重介紹。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聽力學習,并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對學生理解不同文化下為人處事方式的不同大有裨益??梢?,教師在聽力教學之前對背景知識進行介紹很有必要。
二、分析歸納,助力詞匯記憶
同一個單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釋義。教師如果能夠?qū)煞N文化下詞匯的異同加以分析歸納,就不難將跨文化意識滲透進去。當然,這對加強學生詞匯記憶也有著積極的意義。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的六年級下冊Unit 3中就有這樣一段,Mike likes eating sweets,cakes and ice creams.(麥克喜歡吃甜品,蛋糕和冰激凌。)He does not like drinking water. He only drinks a little water every day.(他不喜歡喝水,每天只喝一點點的水。)這其中的“drinking”“drinks”在不同的語境中用不同的時態(tài),教師要為學生進行講解。因為like是介詞,可以加doing,也可以加to do。Doing表示一種狀況,而to do則表示一種具體動作。然后,教師要做出適當?shù)囊龑?dǎo),在這里,麥克喜歡吃甜品是一種狀態(tài)還是一種具體動作呢?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為何這里用eating而不用to eat。不同文化背景下詞匯內(nèi)涵的不同理解,會幫助學生更好、更快、更透徹地掌握英語。詞匯教學對外語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跨文化意識滲透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釋義的對比來學習詞匯,顯然更加高效而科學。
三、引導(dǎo)猜測,補全故事寫作
在寫作教學中,面對中西方文化天然的鴻溝,如何合理地將跨文化意識滲透進去呢?補全故事的寫作方式無疑是個好辦法,因其一方面生動而有趣,另一方面可以將文化背景完全糅合進去,引導(dǎo)學生學會以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思考故事的走向。以對方的文化為背景進行寫作,對跨文化意識的滲透是非常有價值的。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的Unit 4中,“Can you play basketball,Wang Bing?” (你會打籃球嗎,王兵?)“Yes, I can.”(是的,我會。)那么接下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教師可以順勢而為,引導(dǎo)學生繼續(xù)往下發(fā)展對話。如果將這段平常的對話中的主人公換成我們自己,我們一般接下來都會問些什么呢?然后鼓勵學生以英語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比如一個學生補出以下的這段對話 “What about you,Liu Tao?”(劉濤,你呢?)“Can you play basketball?”(你會打籃球嗎?)“No, I can't.”(不,我不會。)在西方文化中一般都是以鼓勵的方式來幫助他人,再用英語表達出來,“Have a try, Liu Tao.”(沒關(guān)系,嘗試一下吧,劉濤。)然后再幫學生繼續(xù)完成這則小故事,劉濤在一系列的努力之后,“Yeah, I can play basketball!”(我終于學會了打籃球)。教師經(jīng)過正確的引導(dǎo)讓學生自己思考故事走向,能夠增強他們的思維能力。這種由教師設(shè)置情境,學生進行猜測并加以續(xù)寫的方式更易為學生接受,在一定程度上也更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
四、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對外語教學的意義是重大而深遠的。教師只有在學習和生活中,對這些跨文化差異有意識地去積累發(fā)現(xiàn),并將其融入到外語教學中去,才能更好地達到對跨文化意識進行滲透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注重文化背景和語言教學的有機結(jié)合,不斷縮小學生和所學習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距離、社會心理距離等,有意識地將跨文化意識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李玉娟.淺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J].考試與評價,2011(01).
[2]趙麗.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與滲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06).
[3]甄文艷.論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