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目前部分陪審員在實踐生活中“陪而不審,審而不議,議而不決”的現(xiàn)象,我認為有必要加強陪審員隊伍的建設,而陪審員的選任機制研究是其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本文主要從我國陪審員的選任現(xiàn)狀進行分析,從而找到存在的問題及分析其成因,最后提出選任制完善的措施。
關鍵詞:人民陪審員;選任制問題;完善
陪審這一制度起源于西方國家,它使得民主進入了司法活動當中,極大地推進了當代中國司法活動的進步。通過對選任機制具體內(nèi)容的研究,找到存在的立法漏洞,對癥下藥,從根部切除陪審員“陪而不審”的病態(tài)發(fā)展,使我國陪審員制度設立的初衷:公民監(jiān)督司法審判、參與司法活動得到真正的實現(xiàn)。
一、中國人民陪審員選任制度存在的問題
對于人民陪審員選任機制的研究,我認為選任制度存在著以下主要問題:
1.參選人員范圍較窄
目前我國立法規(guī)定擔任人民陪審員的,除了需要擁護我國《憲法》、年滿23周歲、品行良好外,還需要滿足大專以上學歷。該條立法限制了人民陪審員設立的目的,因為人民陪審員主要審查事實,而人民對事實的感知、判斷是不以文化程度和專業(yè)知識為前提的?;蛟S有的人雖然是初中畢業(yè),但他們生活能力很強,描述案件事實一點都不遜于其他高學歷者。擴大陪審員選任范圍有利于吸收在當?shù)赜绊懥Υ蟆⑷罕娡^高的公民來擔任人民陪審員,減少知識分子思維的專向性和片面性。
2.選任程序缺乏合理性
理論上,人民陪審員有可由所在單位或基層組織推薦,還可以自己主動申請兩種參選方式,提交材料后由基層人民法院與同級司法行政機關進行審查,最后提請人大常委會任命。不難看出,人民陪審員雖然是由人民代表大會最終做出決定的,這看似很民主、公正,但其實在實踐中,人民法院才是選任人民陪審員的直接決定做出者,法院作為資格審查的主體,更多的表現(xiàn)為形式主義,雖然由其選任可以提高選撥效率,便于法官開展工作,但事實上陪審員在資格審查問題上如同虛設一般,并沒有起到陪審員監(jiān)督法官斷案的效果。
3.陪審期限較長
很多人民陪審員一旦被選任之后,就會出現(xiàn)連選連任的情形。法官可能會覺得經(jīng)過長期的相處,已經(jīng)熟悉有了默契感,其工作流程也都以掌握,不想換人重新適應。陪審員也覺得長期在法院擔任陪審工作似乎是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工作環(huán)境好又不費神、費力,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這樣“陪審專業(yè)戶”這一名詞就誕生了。
4.公民參與審判的積極性不高
在審判臺上,有很大一部分陪審員不敢發(fā)言,也許怕打斷法官的思路,也許怕說錯話引來非議,也許只想玩手機、看閑書,不管他們出于怎樣的心理。總之一句話:參審的積極性不高,似乎整個庭審活動與自己無關,這樣一種病態(tài)繼續(xù)發(fā)展將踐踏我國的庭審活動,容易對當事人心理產(chǎn)生陰影,從而不相信司法的公正權威。
二、以改革試點為基礎分析選任制完善的措施
1.選任對象的改革
借鑒其他國家的立法經(jīng)驗,他們對參審的國民資格并沒有過多的限制,保障了其具有代表性和廣泛性。因此,我們應擴大參選人群的范圍,公民只要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具有辨別案情事實的能力,就可以勝任此工作,沒有必要對種族、學歷、職業(yè)、家庭條件進行限制。否則司法活動就不能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情感訴求和社會主流價值體系,影響陪審制度功能的發(fā)揮。
2.選任機構的改革
人民法院為了“方便使用”“省時省事”,往往會選擇學歷高或者自己的親朋好友擔任陪審員,因為我們國家是一個注重人情社會的國度。這樣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司法監(jiān)督和抑制腐敗作用就不能得到實現(xiàn)。故我認為法院不該過多的參與人民陪審員的選任和管理,應該適時的削弱法院在陪審員選任中的權利。除此之外,人大常委會應更加注重發(fā)揮其監(jiān)督權的作用,制約法院以及司法機關在人民陪審員選任過程中的審核工作,這樣才能更好的預防腐敗滋生。
3.實行個案抽選制
世界上無論是英、美等國的陪審團制度還是歐洲大陸的參審制度,基本上都實行個案抽選制,我們應選用大數(shù)據(jù)建立初選陪審員人才庫,使陪審員名冊中的每一位陪審員,都可能被選為正式的陪審代表參與案件審理。法院從候選人名冊中選出來陪審員之后,除非有一些法定的回避事由,法院應通知他們在指定的日期去法院接受選任,同時通知檢察官、辯護人和被告人在選任期到庭,合議庭的法官對陪審員進行詢問,確認其是否能公正履行職責。然后法院以隨機抽選方式從通知出席的候選陪審員中,選出與案件審理需要數(shù)量相同的陪審員。當案件審理完畢后,這些選出的陪審員職責則自動解除。
三、結語
文章雖然分析了人民陪審制選任概況,并提出改革的意見,但尚有很大的空間可以來完善,以后我會努力填補空缺來彌補這些方面的缺憾。
參考文獻:
[1]吳春峰.論人民陪審員的職能及其實現(xiàn)一一對于“陪而不審”批判觀點的學理審思.學海,2013(5).
[2]劉方勇.人民陪審員角色沖突與調(diào)試.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6(2).
[3]付紅萍.人民陪審員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的司法檢視.職工法律天地,2016(6).
作者簡介:
段麗清(1991~ ),女,山西長治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