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ISEC)融入國際化課程理念,以成果導向行為教學模式,注重強調過程化學習,采用階段性考核,運用明辨性思維的教實踐學方法。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ISEC項目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日漸成熟。本文著重于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分析以及提出相關改進意見。
【關鍵詞】ISEC 教學模式 明辨性思維 OBE
ISEC即“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項目,是由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東方國際教育交流中心舉辦。該項目強調“通過教育國際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ISEC項目融入國際化教育的優(yōu)秀辦學思想,實現(xiàn)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的轉變。同時,培養(yǎng)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專業(yè)技能較強的優(yōu)秀學生隊伍。
一、OBE成果導向型教學模式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簡稱OBE)是指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是以學生通過這個過程的學習最終能夠取得什么樣的成果為目標進行教育,即學生通過某一階段的學習后能夠獲得的最大能力為導向[1]。OBE成果導向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不同的: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中大多數(shù)學生是消極地填鴨式,體現(xiàn)在“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模式,漸漸演變成教師“表演”,學生“觀看”的形式,這種“一刀切”的教學。學生聽課的主要動力為應付期末考試。而OBE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教學正相反,它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確定學習成果
在教學中教師先以學生應掌握的各階段學習內容為基礎,確定每一階段學生應該確定的學習結果。在設計最終考核時結合所學內容進行設計。
(二)構建課程體系
以成果為導向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多高校的目標是構建應用型人才,注重學生的實踐性培養(yǎng)。而ISEC課程的體系構建就在此基礎上為指引,無論是在做教學計劃還是教學大綱中都以此為導向。課程體系中很多與國際教學接軌的課程,著重培養(yǎng)學生英文寫作,明辨性思維以及英文能力等。比如課程中加入明辨性思維,英文學術寫作,英文文學寫作,心理壓力與管理,社會學,跨文化交流等課程。
(三)確定教學策略
因為每個階段每名學生特點和基礎不同,所以制定完總體的課程體系之后要進行個性化的教學策略研究。教學中老師應根據(jù)學生課程的不同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應該首先明確告知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以目標為導向,進行學習。在教學中中英雙語教學,把英文教學融入課程當中,提高學生的英文水平的同時,對所學專業(yè)課成與國際化接軌。
(四)自我對比評價
ISEC項目每位教師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給出不同的考核目標。對基礎不太扎實,學習習慣不太好的學生,需要通過不同階段的考核目標,給予一定的獎勵和鼓勵機制,使其向積極有利的一面發(fā)展。這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同。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用統(tǒng)一考核標準,沒有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對策。通過考核學生能夠從每次考核中進行自我對比評價,更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的不足,有針對性提升。
二、教學理念多元化
ISEC項目教學理念把傳統(tǒng)教學理念與國際化教學理念相結合。國際化教學在教育教學方面,不會像傳統(tǒng)學校的老師那樣采用灌輸?shù)姆绞浇淌谡n程,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質疑精神,啟發(fā)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學習,這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性,以及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能力,也就是質疑精神,這與發(fā)現(xiàn)探索是相輔相成的[2]。其次在教學中課堂中引導學生與老師互動,敢于表達自己,學生可以與老師接觸交流更自由,注重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此外此項目希望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取長補短。在課程教學當中,學生通過課堂討論,小組作業(yè),小組討論等教學活動能夠吸收其他同學的想法,在交流中實現(xiàn)取長補短。
三、評價方式多元化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沿用中國的傳統(tǒng)方式,考試的形式。在中國的傳統(tǒng)課堂,學生的成績體現(xiàn)在期末考試的成績當中,如果學生在考試中沒有發(fā)揮好,也將導致本科成績不理想。而且評價考核方式單一,不能多方面評價一個學生此門課程的掌握理解情況。而ISEC項目教學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并存的方法,有針對性的多元化的進行考核。比如可以采用的評價方式有課堂參與,小組討論,小論文,演講,階段性考試等手段進行考核。那么次考核不僅能綜合的考核一個同學的素質,且不會一考定終身。
四、在ISEC教學中,遇到許多與傳統(tǒng)教學中不同的困難
(一)學生在學習過程因英語教學而接受困難
在教學中,教師采用雙語教學模式,在授課中課件是全英文的,老師教授時大部分采用英文教學,導致學生有聽不懂跟不上的現(xiàn)象。在大學教學課程,大部分內容是全新的,中文授課都會有聽不懂不理解的情況,更何況如果采用英文教學,學生無論從知識的理解與語言的融入上都會產生困難。
(二)學生評價方式多樣化而缺乏學習動力
ISEC項目在考核中采用階段性多樣化考核,在考核手段中包括小組討論,小組作業(yè),演講,論文等形式。此種考核方法考核學生不僅僅是知識的掌握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交流與表達能力??己私Y果不是一代切的形式。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動力,時有懈怠懶動等現(xiàn)象。
(三)教師在教授過程中雙語教學能力有限
在ISEC教學中,采用的是雙語。很多老師英文水平有限,不能全程或整段采用用文教學。在授課過程中中文講解時間大于英文教學時間,違背ISEC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還會出現(xiàn)中文的思維英文的表達的情況,這也會影響教學的質量。
五、ISEC教學還應不斷提高,根據(jù)上述問題給予以下建議
(一)堅持英文教學,循序漸進提升學生英文水平
在教學中學生更多建議老師采用中文教學,而忽視對自我英文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英文教學,循序漸進??梢猿跏际谡n時放慢英文講解速度,從重點詞匯短語出發(fā),逐漸過渡到整段的英文教學。讓學生在不斷的英文學習以及英文環(huán)境中提升自己英文水平。
(二)增加考核難度,融入課程內容
在考核評價中,應多融入日常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授課過程中更多關注課程內容,把壓力與動力相結合,提升課堂學習熱情。
(三)提升教師隊伍教學水平
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教師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ISEC教學中雙語教學對老師英文要求很高。老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英文水平,多參加培訓,在培訓中不斷提升自己。此外教學手段與思想也應跟隨國際化體系,轉變自己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在當今社會,經濟在轉型,高等教育也同樣在轉型,ISEC項目作為國際化接軌的課程教學體系,應當以OBE成果導向教學模式為主導,堅持雙語教學,培養(yǎng)能被國際接納的國際化學生。同時面對著機遇與挑戰(zhàn),ISEC項目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師隊伍建設,學生接受能力方面不斷做出更多的努力。相信通過此項目的學習,真正能讓學生受益,在此教學模式與思想下,探索中國大學教育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李曉光.ISEC項目教學模式淺析[J].教育國際化與改革,2016,001:10-11.
[2]陳雷明.基于ISEC項目的基礎課程雙語教學與思考.鄭州航天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14,001:08-10.
作者簡介:劉天雪(1989-),女,漢族,遼寧沈陽人,教師,講師 ,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