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陳
內(nèi) ?化 ?于 ?心
閑時,徹上一壺茉莉花茶,靜品,濃郁的茉莉花香沁入心肺,只見玻璃杯里漸漸泡開碧綠的葉團,然而卻不見茉莉花潔白的蹤影。
記得小時候喝的茉莉花茶,茶葉中可見摻雜的片片茉莉。后來,一個制茶人告訴我,好的茉莉花茶是只聞花香不見花。
茉莉花茶的窨茶過程是艱辛繁復的。清晨,采花人就迎著晨曦,將花田中還沾著露水含苞欲放的花蕾采回,用于窨茶。首先將茉莉花與茶葉揉搓在一起,讓茶葉吮吸花香,被窨的茶達到一定的溫度后,窨茶工用簸箕將茶與花分離,讓茶攤開降低溫度,之后,再次將茶與花揉在一起,讓茶繼續(xù)吮吸著花香。此時,已是夜深人靜之時,每過一小時,窨茶工就要起床翻動茶葉,這樣既利于茶香的散發(fā),又不至于因溫度過高讓香氣走味。經(jīng)過幾輪窨制,最后窨制工將茶與花分離,窨制后的茉莉花茶就只有花香不見花了。
因為窨制,讓茶香與茉莉花香融在了一起。品茗之時,我不禁對茉莉花心生欽佩,它把花香全部給了茶葉,而自己卻不留下一片花瓣,不因自己留下身影而降低了茶的品質。因為如果花瓣殘留會產(chǎn)生悶味,反而會影響茉莉花茶純粹的口感。我也很感念茶葉,肯于吮吸這花的香氣,在吸吮中,香氣融入于茶葉的每一個細胞之中,茉莉花香成就了茶;我也很感念世人,起了很好的名稱,讓人品茗時,談得最多的還是茉莉花,不會因為不見花而忘了茉莉花。
品著茉莉花茶,聞著茉莉花香,讓我想起了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句子。茉莉花茶窨制的過程就是內(nèi)化于心的過程。我們學習茉莉花奉獻精神,也要如茶那般在窨制中內(nèi)化于心,外化出的是品茗時散發(fā)出的淡淡清氣。
只有內(nèi)化于心,才能外化于形。對一個人來說,要不斷提升內(nèi)在素質,加強品行鍛煉。內(nèi)化于心,無形,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卻支配著一個人的行為,外化出一個人的形象。我們當如茉莉花茶的茶一樣,把功夫下在內(nèi)化于心上,多吮吸涵養(yǎng)清氣、正氣、文氣。
品茗時有感而記。
靜是一種狀態(tài)
靜,是一種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相對于喧囂、熱鬧、嘈雜。人久居于鬧市,就會尋一個僻靜之處,放松身心。人被煩惱事纏繞,也會尋一處清靜之地,排遣和調適自己的心情。
無聲,是靜的一種狀態(tài),成語中用“鴉雀無聲”“萬般寂靜”來形容這種狀態(tài)。這種靜的狀態(tài)往往蘊藏著一種期待。課堂里鴉雀無聲,那是一種學習狀態(tài),是為了更好地聆聽老師的授課,更好地思考問題,環(huán)境無聲,但心有聲,心有思,這是心動。在一曲音樂中,在似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彈奏之后,音樂戛然而止,整個音樂大廳一片寂靜,靜得掉下一根針可能都會聽到,此時無聲勝有聲,這種安靜,是音樂的延續(xù),是音樂的升華。當然也有一種靜的狀態(tài)叫孤寂,這種孤寂好似連空氣都凝固了,靜得讓人窒息,甚至心生恐懼。
最富有詩意的靜不是寂靜,而是唐詩句“鳥鳴山更幽”的靜。一次出差,下榻的賓館后邊就是瑞云山。晨時,天剛吐白,沿小溪逆流拾級而上,可聞細細的流水聲,聲低緩,如訴;可聞知鳥聲,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不時微風拂動,枝葉輕搖,山雞在草間竄動。這水聲、知鳥聲、風聲,愈讓我感到山的清幽。記得一年中秋夜,獨自賞著一輪明月,人望著月,月照著人,人與月對話,思緒萬千,寧靜的夜給人愜意的享受。還有一次,站在海岸邊,望著輕輕推涌的海浪拍打著沙灘,那聲音像是在吟唱一首搖籃曲,輕盈而舒緩,我感到海的遼闊而靜謐。
有一個詞叫“動靜”,靜的狀態(tài)往往因動而改變,有時又往往因動而彌靜。這種靜,讓人體會到生機與活力。
靜,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在獨處中享受寧靜、享受恬淡。在靜中讀書、思考,詩人的筆下,靜是美好的。
彎
“彎”從弓,意思是屈曲不直。繁體字“彎”,下部的弓,彎彎曲曲,很形象。上部的“亦”字的兩點原本是個“纟”,后來簡化為兩個點。繩絲,是一條線、一根帶,可以隨意纏繞。一日,提筆寫下“彎”字,我想到溪流江河,如大自然潑寫在大地的墨痕,任意而瀟灑。
那日,從京城回閩,風和日麗,高空的能見度特別的好。坐在臨窗舷的位置,穿過白云的間隙,俯瞰大地、群山、村落。我長時間注視著一條河流,一條我不知道名字的河流。這條河流很長很長,隨著山勢,在山谷間流淌,從一座山谷又到了另一座山谷,河道彎彎曲曲,用九九八十一道灣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有的大拐彎處差不多是個大回旋。望著幅度這么大的拐彎,我感嘆,這河道多費勁啊,如果取直了,能縮短多少距離,能減少多少奔波?。?/p>
我知道,這個想法有些天真。我所見的每一條江河,沒有一條是一模一樣的,它們都是大自然的造化,都是順勢而成。這河道,順著山勢,歷經(jīng)千百年的山水沖刷而形成。彎彎的河道,靜靜地流淌著。倘若把河道取直了,距離短了,水就湍急了,那帶來的水患可能也就多了。
每條江河的形成,在源頭上都只是涓涓細流,在流淌過程中,不斷地匯聚,不斷地有其他溪流的加入。這個過程,是能量匯聚的過程。倘若把每道彎全取直了,源頭之水也許還沒有匯入大海就已經(jīng)蒸發(fā)了,這就好比人體只有毛細血管而沒有主動脈。那山間之水不能匯入江河,只能漫流于原野。好在這河道是彎曲的,讓無數(shù)溪流匯入,在彎曲中壯大自己,又讓水上溝溝壑壑有了歸處,形成了一條水系。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無數(shù)美景,讓人為之折服,為之贊嘆,為之陶醉。武夷山的九曲溪乃著名景點之一,到了武夷山不泛游九曲溪,不登臨天游峰賞九曲,可以說是枉到武夷山。曲,彎也,九曲,就是九道彎也。我曾經(jīng)在登天游峰的石階上賞九曲。碧水丹山,曲水如玉帶環(huán)繞,有時這曲與那曲之間相距不到幾百米,但是,一個大拐彎,又營造出完全不一樣的景致。如果沒有九曲的彎,也就沒有九曲的美。這彎,給人含蓄,給人想象,給人婉約,似乎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朦朧美,讓人心懷探幽的沖動。
由“彎”想到“灣”。灣,水流彎曲的地方。也就是說,水流彎曲是灣形成的基本條件。那天,我從空中俯瞰那條長長的河流,水彎處,可望見碼頭、房屋、村落。臨水而居,水滋養(yǎng)著生命。在水灣建設自己的家園,是祖祖輩輩生活實踐的選擇,彎彎的水道,惠及多少子民。
水彎處,水流相對和緩,在這拐彎之處,一路夾帶而來的沙土沉淀淤積,形成相對開闊的平原,或是沙洲、濕地。沙洲之上,鷗鳥繞飛,蘆葦輕拂,一片靜謐、閑適的景象。
繼續(xù)欣賞著墨汁已干的“彎”字,琢磨著還能讀出些什么。
放對地方的朽木
一日,去一位書法造詣頗深的書家的書房。整個書房布置得清新淡雅,原木制作的案桌,案桌上放的一盆菖蒲,書房內(nèi)的蘭花,壁上新近創(chuàng)作的書法作品,與主人談吐間表現(xiàn)出的文氣相得益彰。最讓我感到好奇的是,案頭上用于擱置毛筆的筆架,是一小段朽木,竟為書房添了不少雅氣。
仔細端詳,這應當是一截埋在潮濕的泥土中,在歲月中被蟲蛀、腐蝕的一段朽木。蟲已將它蛀得坑坑洼洼,斑斑點點。主人說,這截朽木是他閑暇登山時拾得的,回來后將它清洗,除去污泥,剔去已經(jīng)爛壞的木屑,蒸煮消毒,不上油、不上漆。
端詳中,一種美感油然而生。要論天然去雕飾,這截朽木,是真正的不經(jīng)雕飾,但我卻感到它是一件藝術品。我再問自己,它真的不經(jīng)雕飾嗎?非也!這截朽木,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無數(shù)蟲子在時光中漸漸地侵蝕它,那些潮濕的泥土為蟲子提供了生存環(huán)境,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些蟲子也是雕刻家,只是它們漫無目的地侵蝕木頭,使一塊好木頭變成了一截朽木,但又有如藝術家在沉香木上雕刻出作品,有山巒、有溪流,可見漁翁、可觀花鳥,收到了無心插柳柳成蔭之功效也。
這截散發(fā)著清香的朽木,是一截被蟲腐蝕的樟木塊。倘若把它放在較為現(xiàn)代、較為時尚的環(huán)境中,這截朽木可能與環(huán)境極不協(xié)調,但它卻與古色古香的環(huán)境相宜。在這環(huán)境中,一截朽木,也可以登大雅之堂,成為一件藝術品。
我佩服屋主人的慧眼,為這截朽木找到了合適的地方。
晨 ?的 ?海 ?灘
清晨,東方剛剛吐白,急急忙忙去了東山馬鑾灣的沙灘。此時的沙灘,有晨練的、賞海景的、在海浪中暢游的,寧靜中又讓人覺得充滿生機。
遼闊的大海,水湛藍湛藍的,非常的碧透。踏在細潤的、濕濕的沙灘上,涼意從腳心沁入,微風溫柔地吹在臉頰上。有一個人,面朝著湛藍的海,像是欣賞,又像是沉思,并不像有的少男少女那樣,面朝大海,扯著嗓子縱情呼喊,來表達自己對大海的眷念與向往。她無語,卻讓我感到她對大海的深情,深到不用言表。
昨晚,在我的腦海里想象日出的景象:站在沙灘邊,看著遠方海天一色間躍出的那片黃,先是月牙形,進而半圓,最后整個太陽躍出海面,再看著它慢慢地升起??墒?,當我看到太陽從一片烏云間露出時,心中有些失落,它不是如我想象從海平面上升起來的,而是從海的東面的陸地、一片森林中躍起的。那片烏云在太陽的輝映下,成了晶瑩剔透的藍。這縷陽光映照在側面沙灘與海水的交接處,濕濕的沙灘耀著金輝,海水更是色彩斑斕,海浪推涌,浪花也是金輝的。好美??!哪怕是背光,還有不少人在這里拍照。更有一位少婦,迎著海浪,將自己的腿沒入海水,長發(fā)低垂,彎下身子戲著海水,忘情地享受這縷陽光。我欣賞著這道景致,一種溫馨、閑適涌上心頭。
海浪涌向沙灘,“嘩、嘩、嘩”,一陣又一陣海浪聲,有如在吟唱一首搖籃曲,又有如大海的背景音樂,大海有了這浪聲,給人一種浪涌海更靜的感受。穿著休閑短褲、赤著腳走在沙灘上,腳后,留下一個又一個或深或淺的腳印,只是又一個浪涌來時,很快就將腳印抹平,讓腳印永遠消失。海浪一波又一波卷起襲來,一次又一次地打在我的腿上,打濕了我的短褲,我毫不在意,心中反倒泛起了一陣又一陣愉悅的快感。這浪,涌來時,形成了一條晶瑩的海浪線,像是卷曲的麻花。翻卷的浪給沙灘留下泡沫,似一朵朵小浪花,就這樣,周而復始,只是,卷起的浪時高時低,那海浪聲也時疾時緩,讓人陶醉。如果有懂音樂的人將這海浪的聲音譜成樂曲,應當是一首不錯的曲子吧。
陽光從烏云中磅礴而出,照在了眼前的這片大海,海浪依舊在一浪又一浪地涌著,拍打著海岸,親近著海岸。只是如我這樣的觀海人,雖心有不舍,但又不得不離去。
責任編輯林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