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
摘 要:文章從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發(fā)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原因剖析以及對策等方面進行簡要的闡述,希望為未來高校的資助工作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議,在不斷完善的資助體系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受惠其中,并成長為對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材。
關鍵詞: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建設;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02-0015-02
高等院校是為國家輸送人才的重要途徑和基地,高質量的高等教育更是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建設與發(fā)展是現代高等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和堅持教育公平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強調教育的公平性,使每個學生都有學上,不能因為貧困而失學,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所以,這就使得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建設越來越完善,發(fā)展越來越迅速。據相關資料統(tǒng)計,全國資助高校經濟困難學生人數逐年攀升,投入金額不言而喻。然而,高校在資助工作開展過程中,由于資助政策體系不夠健全、資助工作經驗少、資助政策宣傳不到位等原因,出現了許多問題,使得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實,經濟困難學生問題沒有得到全面、合理的解決,仍然存在有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而失學的情況。
一、高校對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現狀
從2015年7月起,為進一步提升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實施效果,教育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jiān)會就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提出了更詳細的建議:學生在讀期間(本科及研究生階段)利息全部由財政補貼;貸款最長期限從14年延長至20年;簡化學生貸款手續(xù);完善國家助學貸款考核制度;積極開展誠信教育活動和征信宣傳;加大國家資助政策宣傳力度等。
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普通高?;窘⑵鹆藝要剬W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勤工助學、研究生“三助”崗位設置、學費減免、“綠色通道”等多種資助形式有機結合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此外,學校也會積極向社會各界宣傳,以獲得社會各界對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注,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也可獲得來自社會各界的資助,減輕經濟負擔。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對教育的重視,國家對經濟困難學生問題的研究越來越深入,資助政策得到了更多的重視,也逐漸得到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可。資助主體范圍不斷擴大,國家、各級政府、社會企業(yè)、金融機構、民間團體以及高校自身等方面組成的資助整體也相比初期的國家、政府和高校三個層面更加豐富,金額也不斷增大,資助對象的范圍也在逐漸拓寬,越來越多的學生從中受惠。當然,這些進步離不開國家、社會和高校自身的探索和付出。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目標是把“資助”與“育人”相結合,并最終實現教育公平。資助政策體系不僅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緩解經濟壓力,也包含育人的內容,比如對于資助對象的首要要求就是學生熱愛祖國,堅持社會主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誠實守信等,這些都是經濟困難學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條件。資助與育人同時進行,達到資助的終極目的,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
二、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剖析
1. 存在的問題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問題,逐漸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對實現教育公平實施發(fā)布了很多優(yōu)惠政策,也實實在在地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但是,因經濟困難而對上學產生猶豫的學生,大部分處在偏遠地區(qū),交通不發(fā)達,信息流通慢,對國家的先進政策了解不及時、不透徹,所以,宣傳力度應當加大,高校在發(fā)放錄取通知書時,應該在其中仔細介紹國家優(yōu)惠助學政策,預留咨詢電話、聯系方式,方便學生及家長了解;入學后,學校及下屬學院相關工作人員,應及時組織對有意向申請資助的學生,集中開會解答疑問,幫助了解辦理流程。當前,雖然對經濟困難學生的重視程度較以往有所提高,但是隨著申請人數的增加,資金投入明顯不足。據相關資料統(tǒng)計,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來源主要是國家,高校自主的資助來源偏少。所以,高校應當根據自身特色,實現更多的資助來源,以解決經濟困難學生的上學問題。
我國的高等教育規(guī)模龐大,各高校管理運行體制不盡相同,所以必然會存在運行效率低下,經濟困難學生上學難的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經濟困難學生往往生活在貧困地區(qū),考到大學上學,與其他的學生相比,難免會產生自卑心理、攀比心理,也會有一部分同學會對自己的家庭現狀難以啟齒,怕其他同學嘲笑。這些問題都應該得到重視,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妥善解決。
2. 原因剖析
資助體系目前的運行模式基本是經濟困難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政策,入學后,根據相關流程辦理手續(xù),獲得資助。首先,資助的宣傳渠道單一簡單,辦理手續(xù)相對復雜,體系的配套設施不完善,整個流程進行不順暢,一些學生對資助政策及體系了解甚少。負責管理資助的工作人員,工作職能不明確,效率低,不能完全準確傳達資助政策及相關內容,容易誤導學生。此外,整體社會的經濟環(huán)境和教育發(fā)展水平、貧困生資助力度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經濟發(fā)展水平慢、經濟環(huán)境差的地區(qū)無法滿足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需求,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qū)相對南方及沿海地區(qū)相比,經濟落后,要想滿足經濟困難學生的需求就有一定的困難。
三、完善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建設的對策
隨著教育公平這一理念的普及,國家越來越重視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學上。所以,高校應加強宣傳國家的資助政策,促進政策的順利執(zhí)行,這樣有利于提高資助透明度,接受社會各界監(jiān)督,讓經濟困難的學生看到光明;高校也應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平臺等現代化信息溝通的窗口和手段,積極向社會宣傳對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不斷提高宣傳的深度和廣度。另外,對于貧困生的認定是高校做好經濟資助工作的根本前提,并要貫穿整個資助過程。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漫長、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要進行不定期的復核、抽檢。對于申請的同學,要進行班級評定、教師談話、資料上交、民主評議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評定,并在第二年重新進行評定,以保證認定的公平、公正和公開。
要加強對高校資助管理人員的培訓以及業(yè)務水平提升,使其能夠準確解讀資助政策,對學生及家長提出的相關問題得以準確回答,嚴格規(guī)范學生資助管理人員的工作態(tài)度及效率,嚴格要求管理人員的業(yè)務素質,提高整體資助隊伍的業(yè)務服務水平。此外,高校應重視對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經濟困難,該群體學生極易產生自卑心理,高校應當把經濟困難學生側面、間接地納入重點關注對象,在各個方面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高校資助中心及下屬單位可以組織心理咨詢互動,邀請與他們經歷相似的優(yōu)秀前輩為他們作報告,激發(fā)他們的斗志,消除他們自卑的心理,使其樹立自信,相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校還可以組織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加強對經濟困難學生的感恩教育和誠信教育。形式多樣的活動,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充分體會到來自國家、社會、學校、老師和同學的關懷,充分展現自我,自強自立,培養(yǎng)他們堅強獨立的性格。與此同時,要引導經濟困難學生自覺樹立誠信教育,文明守禮,樹立奉獻精神,關愛他人。在不斷完善的資助體系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受惠其中,并成長為對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韓巧霞.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的風險防范與控制[J].財會研究,2015(06).
[2]張董.高校貧困生生源地助學貸款風險因素及控制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5(02).
[3]梁廣東.新常態(tài)下高校學生精準資助體系構建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02).
[4]李升紅,張穩(wěn)剛.論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完善[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9).
[5]姚軼懿.基于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激勵功能分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