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峰
摘 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美術教學得到了廣泛的重視。作為美術教師,我們要積極探索有效教學策略,在教會學生基本美術知識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中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7-01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102
隨著美術新課標的實施,國家對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因此,美術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教學水平,靈活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實現美術教學目標,促進美術教學改革。
一、仔細講解繪畫步驟,提高學生基本技能
美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有一定步驟的。首先,要從欣賞入手,再按照“靜物速寫、風景速寫、人像速寫、動態(tài)速寫、主題性速寫”這一順序進行由淺入深的創(chuàng)作。初中生對于速寫并不感到陌生,雖然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但是并不細致,同時也欠缺主觀情感表達能力。對于這一年齡段的學生,他們的筆法往往比較簡潔,繪畫生動活潑,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用有趣的圖畫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是初中生難能可貴之處。作為初中美術教師,我們一定要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和長處,引入多樣化教學手段,給學生講清楚繪畫的具體步驟,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實際上,速寫的題材與內容都非常豐富,可以畫靜止物體,如:文具、書包、花盆等,也可以畫人物,如:家人、朋友等,還可以畫大自然景物,如:大樹、鮮花、小橋、房屋等。速寫的基本步驟如下:一是從整體上看實物;二是觀察實物,找出基本特征;三是找到最佳的入手之處;四是依次繪畫;五是對整幅畫進行補充和修改,最終完成一幅畫。由此可見,貫穿速寫畫始終的就是兩個字——觀察,每一步都離不開觀察,觀察力強的學生必定能畫出優(yōu)秀的作品。又如,在畫人物畫時,學生應先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人物的形體和動態(tài),這幾根線就是主線,然后再畫出其余次線。在人物畫像中,只要是貼近人體結構的線條就是實線,一定要畫得準確;只要是不貼近人體結構的線條稱之為虛線,要畫得生動與流暢,加強畫面的節(jié)奏感。還有一種速寫方法是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繪畫,先從大的形塊入手,可以畫得比較有情趣、比較生動。此外,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人體的解剖結構,以免在形體結構上發(fā)生錯誤。教師只有讓學生熟悉速寫技法,并掌握整個繪畫過程,才可以化難為易,激發(fā)學生濃厚的繪畫興趣。
二、貼近生活實施教學,拉近與藝術的距離
藝術來源于生活,任何成功的藝術都離不開生活的熏陶,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貼近生活實施教學,不能脫離實際。教師通過生活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站在學生的角度選擇教學切入點。通過實踐教學,我們發(fā)現很多學生不愿動腦思考,總喜歡模仿別人的作品,所以出現很多雷同畫作。面對這一現狀,教師要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凸顯自我、大膽創(chuàng)新,將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當中,讓自己的作品富有靈感。例如,在教學“靜物素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身邊的事物作為素描對象。首先,教師將自己的一幅作品導入新課中,讓學生對這幅作品進行評價,并相互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素描的構圖技巧和關鍵點。由于素描知識相對枯燥,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物體形狀和陰影變化有更深的了解,教師應引入生活中的實例實施教學,讓學生聯系生活主動學習,充分了解物體形狀與光影的變化。貼近生活引入實例,不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拉近學生與藝術的距離,促使學生主動發(fā)現生活中的閃光點,讓美術與生活更加貼合,使學生在藝術殿堂中感受生活的溫暖。
三、利用電子白板技術,凸顯教學的人文性
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是由人創(chuàng)造的,那么其中就蘊含了各種各樣的人文思想,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尤其是古今中外的藝術佳作,蘊含了豐富的道德、情感、意志等思想特征,需要學生深層挖掘。但是傳統(tǒng)美術教學中,教師大都采用書本或掛圖呈現藝術作品,這樣的呈現方式相對單一,而且不能將作品的空間存在形式展示出來,無法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當然,這種展現形式也缺乏美感,不能調動學生的審美欲望,更無法從中把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因此,隨著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教師應充分利用電子白板軟件,從網絡中精心選取教學素材,結合學生實際,創(chuàng)建每個章節(jié)所需要的資源文件夾,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從中選擇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的藝術作品呈現給學生。為了讓學生對作品產生更為深刻的認知,教師可以利用三維或四維空間功能,將作品全方位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觀察每一個細節(jié),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并充分感受作品中蘊含的人文思想,深刻體會優(yōu)秀作品的藝術魅力。例如,在教學古代書畫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呈現工筆畫的花鳥圖和寫意畫的花鳥圖,讓學生對比分析其中的不同之處,再給學生呈現水墨山水和青綠山水,并講解畫的發(fā)展史,同時鼓勵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探究、欣賞,并提出自己的心得體會。通過多媒體呈現,學生能夠在仔細觀察中對比分析,發(fā)現美術藝術的豐富多樣,并采用不同的繪畫方法展現不同的視覺效果。這不但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鑒賞能力,并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人文思想。
總之,作為初中美術教師,我們一定要注重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深入挖掘美術教學的藝術價值,讓美術課程在素質教育中真正發(fā)揮作用,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戴高桃.中小學美術教學活動設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 朱艷茹.關于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8(8).
[3] 孫家優(yōu).美術教學應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情趣[J].瓊州學院學報,2008(S1).
[4] 卞文霞.淺談小學美術人物畫的創(chuàng)新教學和實踐[J].長三角(教育),2012(12).
[5] 陳智華.關注創(chuàng)新 發(fā)展創(chuàng)新——淺談美術課堂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J].福建陶研,200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