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無疑是華語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作品,而原作《妻妾成群》則更是華語文學(xué)史上璀璨的明珠。它同平實的語言,簡單的勾勒,細膩的人物刻畫以及最貼切生活的筆法,敘寫了幾個女人悲慘的命運以及封建禮教下家族妻妾成群的自我斗爭。
頌蓮本是“五四”時期的新女性,可是家道中衰,因著一樁交易不得不嫁入深宅大院。這樁舊式的婚姻悲劇,這樣急劇的環(huán)境變化,導(dǎo)致了頌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思考以及自身的不斷蛻變,大概可以算作人性最完美的揭露。簡單來看,小說從四個女人的爭風(fēng)吃醋上展開,但是作品的主題遠遠高過女人。《妻妾成群》是在頌蓮的本該為知識分子所不恥所不屑一顧的名利虛榮上與人性中無法泯滅的愛恨情仇的掙扎中衍生,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下人性的扭曲和女性的悲劇命運。
頌蓮是傍晚時分由四個鄉(xiāng)下轎夫抬到陳家的,她擦汗時不用手帕而是用衣袖,對周圍的竊竊私語不理不睬,洗一把臉之后和丫鬟耍威風(fēng)。故事一開頭就給小說定了基調(diào),一個十九歲本該單純的女孩子,卻在進入陳府的片刻之間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堅強。頌蓮瞬間從一個新女性轉(zhuǎn)變?yōu)橐粋€封建家庭中的姨太太,其蛻變令人驚訝,這無疑就暗示著頌蓮本性當(dāng)中就存在著斗爭、自私、狠毒的一面。而事實上也證實,十九歲的頌蓮與另外三位太太的斗爭絲毫沒有顯出劣勢。
陳佐千的大太太毓如表面上一心吃齋念佛,不問世事,蒼老、僵硬、缺乏生氣,對人冷漠,實際上她是整個陳府的統(tǒng)治者,不動聲色卻充滿隱形的敵意。二太太卓云則是陳府里城府最深的女人,她有著大家閨秀一般的氣質(zhì)與面孔,總是笑面對人,一面表現(xiàn)出對頌蓮的關(guān)心備至,對陳佐千的千依百順,對所有人都表現(xiàn)出友善的態(tài)度,而實際上的她卻極盡歹毒陰險,暗地里使卑鄙的法子與其他太太斗爭,以博得陳佐千的喜愛。三太太梅珊出身梨園,美麗直爽,總是看似神經(jīng)質(zhì)地吟唱著戲文,對頌蓮時而冷漠,時而體貼入微,但是在壓抑的陳府里,她卻是最寂寞的人。對梅珊而言,寂寞是最難打發(fā)的,于是她終究因為耐不住寂寞與人私通,最終落得投井的下場。
十九歲的頌蓮就這樣開始在這個火藥味十足的大家庭里生存,她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旁人的監(jiān)視。漫長的勾心斗角終于將起初單純的女學(xué)生墮落成為惡毒的少婦——她開始與各位太太明爭暗斗,開始變著法子折磨丫鬟雁兒,學(xué)會趨炎附勢,學(xué)會報復(fù)。比如發(fā)現(xiàn)雁兒箱子里的小布人,“一把抓住雁兒的頭發(fā),把雁兒的頭一次一次地往墻上撞”,繼而逼問得知二太太是主謀,于是隔日給卓云剪頭發(fā)時“無意”地剪到耳朵,反而表現(xiàn)出一種病怏怏的神情——“我病著呢”。再如她斥責(zé)在后院燒樹葉的女傭們,而且在陳佐千不在家時公然與大太太毓如飯桌上爭吵。她努力付出一切去抓住陳佐千,例如在陳佐千五十大壽時自覺白天有些任性,晚宴時索性不管不顧地當(dāng)著眾人的面親吻陳佐千的臉,“親了一下,又親了一下”。她試圖利用“床上的機敏”博取陳佐千的歡心,以此作為自己致勝的籌碼,然而似乎大凡富貴之家的男人都有一種喜新厭舊的情結(jié)。頌蓮雖然年輕,但是終究會有成為“舊”的那天,而當(dāng)那一天到來的時候,頌蓮的人生便結(jié)束了。于是頌蓮開始了與梅珊一樣的寂寞,開始不得不排遣寂寞。
其方法無非兩種,第一是跟大少爺飛浦相處。從最先的“按輩份你不該喊我名字”,到后來聊天、學(xué)吹簫、看菊花、送別,更甚至在與陳佐千巫山云雨之際幻想“飛浦躺在被子里會是什么樣子”,直到在面對面呷酒時不由自主地學(xué)起了三太太梅珊。但是飛浦回她:“頌蓮我喜歡你……我還是怕女人”。似乎是這條路再也走不通了,頌蓮醉了酒撒酒瘋。大概這也是頌蓮對愛的、對追求愛的失望、死心甚至絕望。
小說中不止一次寫到院里的那口“井”。從頌蓮進入陳家的第一天在水井邊洗臉開始,到她瘋,都始終圍繞著“井”。頌蓮不開心的時候、寂寞的時候就去井邊說說話,她在井中看到了自己的樣子,她聽陳佐千閃爍其詞,她聽梅珊說這里邊有對男人不忠的上幾輩的女眷,直到她親眼看到東窗事發(fā)的梅珊被投進井里?!熬痹谛≌f中似乎預(yù)兆著命運,封建禮教下大家庭中地位卑微的女性的命運。古話講“女人如水”,而女人的宿命似乎也就是這口井,若順從命運安排,便可安生地生活在井底,如井底之蛙一般獨享一片天地。若是貪圖外邊世界,那么命運也將發(fā)生自然而然的扭轉(zhuǎn)。頌蓮就是這樣。她本來是“白衣黑裙”的女學(xué)生,她本來可以安安分分做陳佐千的四太太,她本來可以踏踏實實生活在陳府,生兒育女安度余生。然而她最終沒耐得住寂寞,她試圖走上跟梅珊一樣的路子,試圖去體驗梅珊的生活,然而她最終沒能如愿,甚至白白喪失了自己本該有的安穩(wěn)生活。如小說結(jié)尾所寫“頌蓮說她不跳井”。
頌蓮確實不想跳井,因為畢竟她沒有做出對陳佐千不忠的事情。頌蓮確實不想跳井,因為她從一開始就在井里看到了自己。她不甘心命運的安排,她著實聰明干練堅決,但是到最后,她因此而瘋,最終一無所有。
小說取題《妻妾成群》,一瞬間就將讀者的思維吸引到婚姻悲劇之上。故事中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diào),偌大的一個陳府,陳佐千也只能算作一個線索人物。他是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下男子的代表,試圖以娶年輕女子來麻痹自己,特別是弱化年齡概念。而他的長子飛浦卻和顧家少爺有不一般的關(guān)系,飛浦和顧少爺都怕女人,這似乎也象征著封建禮教制度的腐朽沒落,甚至摻雜著一種因果報應(yīng)的宿命觀念。
陳府的女人們以絕對性優(yōu)勢實際統(tǒng)治著陳府,四位太太,丫鬟雁兒福子,卓云的兩個女兒,女傭們,甚至第五房姨太太文竹。每個人的命運自從進入陳府便不再由自己說了算。雖然這些女人們性格各異,彼此爭風(fēng)吃醋,明爭暗斗,然而她們的命運卻是一致的,那就是“井”所預(yù)兆的“死”。
總之,《妻妾成群》作為蘇童的代表作,充分展現(xiàn)出了蘇童高超的敘述能力以及字里行間透露的對女性命運的關(guān)照。頌蓮的悲劇便足以代表那個年代里女性的無法逃脫的悲慘命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