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近十年國內(nèi)外警察幸福研究綜述*

      2018-02-07 07:02:54
      中國勞動關(guān)系學院學報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幸福感心理研究

      陳 卓

      (浙江警察學院 社會科學部,浙江 杭州 310053)

      近年來,隨著學術(shù)界對幸福的深入研究,人們逐漸將注意力轉(zhuǎn)向了一些特定群體,如教師、警察、知識型員工、高層次醫(yī)護人員等。警察①本文所說的“警察”是從狹義上而言,指的是公安部門管理的公安警察(即“公安機關(guān)人民警察”),包括治安警、戶籍警、刑警、交警等,不包括國家安全機關(guān)、監(jiān)獄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授予警銜的工作人員。對應(yīng)于英文 police,意指“(members of an)official organization whose job is to keep public order,prevent and solve crime,etc”,即“從事維護社會公共秩序以及預防和解決犯罪等問題的官方組織或其組織中的成員”。(參見[英]霍恩比.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M].李北達.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7:1136.)幸福成為人們?nèi)找骊P(guān)注的重要話題,國內(nèi)外研究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顯著成績。近10年國內(nèi)外關(guān)于警察幸福的研究經(jīng)歷了以下發(fā)展趨勢:2010年是一個分水嶺,2010年前研究相對較少,自2010年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了大量研究成果,警察幸福問題目前仍備受關(guān)注。

      就國外研究而言,近10年的研究呈現(xiàn)出以下發(fā)展趨勢:第一,從最初關(guān)注較為宏觀的模式、模型和方法,轉(zhuǎn)變?yōu)檠芯扛鼮榫唧w的問題。2007年Rothmann就南非西北地區(qū)警察工作幸福感模式進行了實證研究,[1]在2010和2011兩年內(nèi),測量警察幸福感的新方法[2]與警察幸福相關(guān)的理論模型[3]受到重視,隨后幾年,宏觀意義上的模式、模型和方法探討讓位于對具體問題的研究。第二,心理學視角的研究一直占主導地位,采用哲學、倫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的研究日益增多。2013年,Cohen等人運用Schwartz的人類基本價值觀理論、心理幸福感和情感性組織承諾,研究個體價值觀之間的關(guān)系。[4]隨后,2015年Hesketh等人研究了幸福觀、節(jié)儉和警務(wù)之間的關(guān)系,[5]Birch等人研究了警察職業(yè)幸福和職業(yè)公正的關(guān)系。[6]第三,從兩個變量的相關(guān)性分析,過渡到多個變量之間的復雜關(guān)系研究。2012年,管理情緒智慧認知(情商)[7]和職業(yè)生活質(zhì)量[8]被納入研究范圍。2013年,除了關(guān)于警察職業(yè)壓力與工作幸福感之間的相關(guān)性研究,[9]還出現(xiàn)了以情商[10]、心理彈性[11]為自變量的研究。上述研究內(nèi)容各異,但都是以某一個要素為自變量,分別與警察幸福這一因變量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2015年開始,這種情況出現(xiàn)了變化:警察壓力、總體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的關(guān)系,[12]工作態(tài)度、職業(yè)壓力認知、角色間沖突與幸福感的關(guān)系,[13]環(huán)境、領(lǐng)導力和心理彈性問題,[14]工作要求、婚姻狀況與幸福感的關(guān)系,[15]警察與市民的聯(lián)系、標簽化的固定印象與工作相關(guān)的幸福感這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16]情商、樂觀人格和情緒衰竭三者對警察幸福感的影響[17]等成為研究內(nèi)容,多個變量之間的復雜關(guān)系研究日漸增多。

      就國內(nèi)情況而言,近10年來關(guān)于警察幸福的研究,較早的當屬2009年鄭友軍發(fā)表的《論警察的職業(yè)幸?!罚恼陆缍司炻殬I(yè)幸福的內(nèi)涵,分析了造成目前警察職業(yè)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升警察職業(yè)幸福的途徑。[18]2010年丁文俊等人發(fā)表了《EAP心理工作模式下的民警工作幸福感研究》一文,明確指出:“目前,公安工作更多地關(guān)注人民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滿意度和群眾幸福感,卻忽視了民警自身的身心狀況。”進而運用EAP心理工作模式,提出提升民警工作幸福感的思路。[19]在2010年12月20日召開的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上,國務(wù)委員、公安部部長孟建柱提出要牢固樹立文化育警的理念,“使廣大公安民警能夠快樂工作、幸福生活”。[20]以此為契機,隨后的幾年內(nèi),關(guān)于警察幸福的研究日益增多,在2012-2014三年里出現(xiàn)了一個小高潮,共有20余篇學術(shù)論文發(fā)表,1本學術(shù)專著出版。2015年以來,研究勢頭放緩,但仍有研究者以人民警察為例追求生命幸福的智慧,[21]審視新時期人民警察幸福觀,[22]對重慶地區(qū)警察職業(yè)與主觀幸福感進行實證研究,[23]還有一些研究涉及警察文化、[24]警營建設(shè)[25]及相關(guān)策略[26]等多方面內(nèi)容。

      總體上看,近10年國內(nèi)外警察幸福研究呈現(xiàn)出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對“警察幸?!备拍畹睦斫獯嬖诜制纾嚓P(guān)測量因素的分類差別較大

      對“警察幸?!备拍畹睦斫?,可以從兩個方面考察:“幸?!钡暮x及其組成要素。前者涉及到對基本概念內(nèi)涵的理解,后者涉及到實證研究中測量因素的確定。最近10年的研究,在這兩個方面均未能達成一致。

      一方面,就概念本身的含義而言,“幸?!币辉~存在諸多模糊地帶,不同研究者目前尚未達成共識,因此對“警察幸福”內(nèi)涵的理解存在分歧。中文的“幸?!币辉~,通常對應(yīng)于英文的well-being。但由于well-being在英文中還有“福利”、“生活安寧(康)”等意思,在強調(diào)幸福感時,英文中往往會加上一些限定詞,例如 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wellbeing、affective well-being、workplace wellbeing、overall well-being等,按照字面意思,可以翻譯為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情感幸福感、職場幸福感、總體幸福感等。在表示“福利”這一含義時,也往往加上一些限定詞,例如用economic well-being表示“經(jīng)濟福利”,按照這個邏輯,還有political well-being(政治福利)和spiritual well-being(精神福利)等。[27]撇開“福利”這層含義不論,就上述諸多“幸?!倍?,這些概念之間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關(guān)系?它們之間的共同點何在?又有哪些差異使它們各自區(qū)別開來?至今為止,尚未發(fā)現(xiàn)有相關(guān)研究較為系統(tǒng)地回答上述問題。

      有研究者從一個角度對相關(guān)概念進行了比較分析。丁文俊等人指出,現(xiàn)代幸福感包括主觀幸 福 感(Subjective Well-Being, 簡 稱 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簡稱PWB)。主觀幸福感從快樂論發(fā)展而來,強調(diào)的是情感體驗(較多的積極情感和較少的消極情感),以及對生活的滿意;心理幸福感則由實現(xiàn)論演化而來,更關(guān)注個人潛能的實現(xiàn)。[28]關(guān)于幸福問題,快樂論和完滿論(即“實現(xiàn)論”)的分野自古有之,也為學術(shù)界所公認。但將兩者分別對應(yīng)于SWB和PWB,理論依據(jù)何在?作者并沒有指出。Rani等人的研究從一個側(cè)面呼應(yīng)了丁文俊等人的觀點。他們認為,必須從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幸福觀(Eudaimonia)的角度理解員工的心理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意味著員工可以結(jié)合個人真正的潛力,通過行動和意志實現(xiàn)目標最大化。這也表明一個人是否以及在何種程度上較好地應(yīng)對生活的挑戰(zhàn),主要集中在注重自我實現(xiàn)或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xiàn)“人”的功能。[29]這種觀點體現(xiàn)了完滿論的幸福觀。即便如此,也沒有理由認為SWB和PWB分別對應(yīng)于幸福的快樂論和完滿論。心理學權(quán)威Diener指出,在西方學界,學者們傾向?qū)WB等同于幸福(well-being),用以評價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與生活質(zhì)量。[30]然而,就國外警察幸福研究的實際情況而言,相比之下,采用PWB的遠遠多于SWB,前者多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以快樂論為理論基礎(chǔ)。在為數(shù)不多的使用SWB一詞的研究中,Basinska等人用實證方法研究工作對警察和消防員幸福感的影響,他們在報告中用到了Subjective Well-Being,并指出,“在社會、經(jīng)濟和健康領(lǐng)域,以及有關(guān)自尊的方面,工作對于幸福感的影響是由工作性質(zhì)決定的”。[31]對“自尊”的強調(diào)往往是出于完滿論而非快樂論,這一研究雖然使用了SWB,但卻不限于快樂論領(lǐng)域。從現(xiàn)有文獻上看,許多學者對于SWB和PWB的使用較為隨意,并沒有刻意對兩者進行區(qū)分。

      就中文本身而言,更重要的問題也許不是“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區(qū)別,而是“幸福感”、“幸福觀”與“幸福”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進一步說,“幸?!本烤故且环N“感覺”(“幸福感”),還是一種“觀念”(“幸福觀”),抑或是兩者的結(jié)合?!冬F(xiàn)代漢語詞典》關(guān)于“幸?!钡慕忉屖牵骸埃?)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2)(生活、境遇)稱心如意?!盵32]第一層含義將幸福作為名詞,第二層含義則將幸福作為形容詞。從該解釋內(nèi)容上看,“心情舒暢”、“稱心如意”更多地指向一種主觀上的心理感受,因此,許多研究都使用了“主觀幸福感”一詞,表示人們的“生活滿意度”。[33]如果側(cè)重于人們對幸福理解,則使用“幸福觀”一詞更為準確,與之相近的學科不是心理學,而是哲學。“幸福感”與“幸福觀”在“幸?!眴栴}上的差別,實際上反映的是人的感性和理性之間的差異,同時也反映了心理學和哲學、社會學等在研究范式上的差異。

      另一方面,在實證研究中,對警察幸福的組成要素(也就是測量因素)存在多種看法,且彼此之間差別顯著。關(guān)于幸福感的實證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Diener等人于1985年關(guān)于幸福感的理論和研究引起了國際學界的高度關(guān)注和認同。他們指出,幸福感包含認知和情感兩類成分,具體可分為生活滿意度、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三個方面。[34]被稱為積極心理學之父的Seligman明確指出泰勒斯、亞里士多德、尼采和弗洛伊德等偉人犯了“一元論”的錯誤,一元論能用最少的變量做出最多的推導,由于符合“簡約”的哲學觀念,即最簡單的答案就是正確答案,因此它們廣為流行。Seligman認為“幸福”一詞無法作為一個科學術(shù)語付諸研究,也不能用作教育、醫(yī)療、公共政策,或是個人生活等的實際目標。積極心理學的第一步就是,把“幸?!边@個一元論概念分解成若干可以研究的術(shù)語。鑒于此,他提出了幸福的五要素理論,從積極情緒、投入、意義、成就、人際關(guān)系五個方面考察幸福問題。[35]

      在實證研究中,不同研究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相關(guān)假設(shè),豐富了關(guān)于警察幸福的測量因素的研究。Sónia等人選擇了1466名警察作為樣本,并通過自我報告問卷調(diào)查來收集資料,用驗證性因子分析對幾個相關(guān)理論模型進行了檢驗。研究結(jié)果支持四因素結(jié)構(gòu):焦慮、舒適、抑郁和熱情;同時也支持五因素結(jié)構(gòu):包括之前提到的四個因素,再加上一個叫做“全球情感幸福感”(global affective well-being)的二階因素。[36]有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員工福利與組織績效掛鉤。為了提高效率,警察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當前執(zhí)法環(huán)境中的幸福感評價主要局限于自我報告的壓力調(diào)查表,而這在方法上存在一定局限性。鑒于此,Juniper1等人通過對822個樣本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警務(wù)工作的九個方面可能對幸福感產(chǎn)生影響,它們是:進步(advancement,ADV)、作業(yè)界面(home work interface,HWI)、工作(job,JOB)、組織(organizational,ORG)、身體健康(physical health,PHY)、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PSY)、 關(guān) 系(relationships,REL)、工作量(workload,WL)和設(shè)施(facilities,F(xiàn)AC)。這九個方面旨在超越傳統(tǒng)的壓力測試方法,并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替代辦法,用一個系統(tǒng)的項目選擇框架評估整個警察隊伍的總體幸福狀況。[37]

      國內(nèi)研究呈現(xiàn)兩種狀態(tài)。一方面,一些國內(nèi)研究者借助于當前國際社會比較流行的Campbell幸福感指數(shù)量表、美國國立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制訂的總體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等測量工具,對國內(nèi)警察幸福進行了實證研究。劉竹華等人采用總體幸福感量表,通過團體測試對698名銀川地區(qū)公安民警進行總體幸福感評定。[38]黃樹香等人采用總體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問卷以及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對隨機選取的241名警察進行問卷調(diào)查,探討人格特質(zhì)、社會支持與警察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39]另一方面,還有一些研究者在借鑒國內(nèi)外同行研究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自己的警察幸福測量因素。盧國顯等人認為,主觀幸福感主要是民警的快樂程度和滿意度,包括七個指標:工作快樂程度、生活快樂程度、工作滿意度、生活滿意度、對收入狀況的滿意度、尊嚴感和社會關(guān)系滿意度,據(jù)此,他們自制了《民警幸福感量表》進行實證研究。[40]從總體上看,更多的國內(nèi)研究傾向于借鑒國外研究成果,尤其是總體幸福感量表。國內(nèi)研究引進國外成熟量表,有利于解決測量工具自身的科學有效性;但與此同時,還需要考慮它與中國社會文化的恰適性,以及警察職業(yè)有別于一般行業(yè)的特殊性。

      上述研究雖然角度不同,但都涉及到一個共同的問題:如何看待“幸?!焙汀翱鞓贰钡年P(guān)系。自從公安部領(lǐng)導提出“快樂工作、幸福生活”之后,警察幸福與警察快樂就常常被放在一起討論,并不加以區(qū)分。張玫、[41]丁文俊、[42]竺李、[43]張兆端、[44]張紅曉[45]等人都持這樣的觀點。實際上,從學術(shù)視角分析,幸福與快樂雖然聯(lián)系緊密,但兩者還是有所區(qū)別的?!翱鞓贰贝篌w上可以等同于“幸?!敝T要素中的“積極情緒”,但無法涵蓋“幸?!钡乃幸?。陳卓綜合比較了快樂論和完全論對“幸?!钡脑忈?,把幸福定義為“在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反對將幸福與快樂等同起來,強調(diào)道德在警察幸福中的重要性。幸福如果不以道德為基礎(chǔ),則很可能導致異化的警察幸福觀(往往表現(xiàn)為“肉欲幸福”、“金錢幸福”和“權(quán)力幸?!钡龋?。[46]

      二、心理學是主要研究陣地,在傳統(tǒng)的壓力研究之外出現(xiàn)新的研究動向

      心理學界對幸福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其標志是Wilson于1967年撰寫的第一篇幸福感綜述《自稱幸福的相關(guān)因素》(Correlates of Avowed Happiness),基于那時有限的資料,他對當時的幸福感研究進行了總結(jié)。[47]自那以后的數(shù)十年里,幸福感研究已經(jīng)碩果累累。在最近10年心理學領(lǐng)域的相關(guān)研究中,警察幸福往往與心理壓力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聯(lián)系。壓力(stress)也叫應(yīng)激,這一概念最早是加拿大著名內(nèi)分泌專家、被稱為“壓力研究之父”的Selye博士提出來的,他認為,壓力是表現(xiàn)出某種特殊癥狀的一種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是由生理系統(tǒng)對刺激的反應(yīng)所引發(fā)的非特定性變化所組成的。[48]不斷增加的相關(guān)研究表明,警務(wù)是一個成本壓力很大的活動,警察(包括警察個體和警察組織)的工作面對著巨大的壓力,警察是心理健康障礙的高發(fā)人群。[49]警察工作通常導致身體疾病、幸福感降低、心理癥狀甚至自殺。[50]由于警察工作需要高度的責任感,警察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常受到臨床醫(yī)生的關(guān)注,重點是創(chuàng)傷后應(yīng)激障礙、抑郁、壓力、自殺、心理彈性和警察之間壓力的生理治療。Queirós等人研究了警察的心理幸福感與精神病理學癥狀之間的關(guān)系,[51]Falconer等人對警察心理彈性和幸福感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了實證研究,[52]Setti等人研究了工作和組織壓力源對意大利市政警察幸福的影響,[53]Tomyn等人對澳大利亞從事兒童網(wǎng)絡(luò)開發(fā)的警務(wù)人員的主觀幸福感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54]這些研究有助于防止警察在慢性壓力情況下的病理反應(yīng)(如倦怠或自殺)。

      最近10年以來,心理學領(lǐng)域的警察幸福研究出現(xiàn)了一些新動向,主要表現(xiàn)在圍繞積極心理學、心理資本和情商的研究。但總體來看,較西方發(fā)達國家,國內(nèi)的同類研究相對落后。

      第一,圍繞積極心理學的警察幸福研究?!胺e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利用比較完善的心理學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55]積極情緒體驗尤其是快樂等積極情緒是國內(nèi)外共同關(guān)注的熱點,在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占較大比重。但國外在這些主題方面的研究側(cè)重于影響機制、實踐應(yīng)用等縱向深入的研究;[56]而國內(nèi)僅限于理論介紹和理念應(yīng)用等橫向分散的研究,研究主題廣但較為分散。[57]在警察幸福研究中,同樣存在這一趨勢。Vickers等人以新南威爾士州警隊為研究對象,在積極心理學的驅(qū)動下,找出哪些因素保持和提高了警察的幸福感,并嘗試采用新的方法,提出相關(guān)策略,改善警隊能力,防止心理健康問題的產(chǎn)生。[58]張兆端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培育警察的良好品質(zhì)和構(gòu)筑積極的心理機制,指導和幫助民警實現(xiàn)“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的理想目標。[59]李柳介紹了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幸福理論觀點,并運用該理論分析了警察幸福的發(fā)現(xiàn)及其實現(xiàn)問題。[60]需要注意的是,在學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實踐性較強的領(lǐng)域中,有部分中國學者嘗試引入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并進一步進行擴展整合,取得了初步成效。[61]鑒于此,在警察幸福研究方面,對積極心理學的理解與運用還可以進一步與實證研究相結(jié)合,以期開辟更為廣闊的研究空間。

      第二,圍繞心理資本的警察幸福研究。美國著名學者Luthans于21世紀初提出“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并延伸到人力資源管理領(lǐng)域。所謂心理資本,是指個體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是超越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一種核心心理要素,是促進個人成長和績效提升的心理資源。心理資本由四個方面組成:自我效能、希望、樂觀和韌性。[62]Siu等人借助心理資本理論,調(diào)查了311名香港警察,探討了積極情緒、工作幸福感(工作滿意度和壓力癥狀)和離職傾向三者的深層機制。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工作幸福感(工作滿意度和壓力癥狀)會極大影響心理資本和離職傾向之間的聯(lián)系;積極情緒和心理資本呈正相關(guān);積極情緒對壓力癥狀有著直接的負面影響。[63]尹彥等人從心理資本的視角出發(fā),認為警察職業(yè)幸福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警察心理資本中的樂觀、希望、自我效能和韌性等因素的不良或欠缺;要從這四個方面不斷積累警察心理資本,努力提高警察主觀幸福感和工作滿意度。[64]周翔等人運用“心理資本”相關(guān)理論,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年齡、警種、任職時間、職級、學歷的警察在幸福感和心理資本水平方面的差異。[65]國內(nèi)雖然已經(jīng)出現(xiàn)相關(guān)理論介紹和實證研究,但從總體上比較而言,無論是在理論原則的理解與運用,還是在調(diào)查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上,均與發(fā)達國家存在一定距離。

      第三,圍繞情商的警察幸福研究。相對于“積極心理學”和“心理資本”,“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一個較早提出的概念,也更為人們所熟知。最近10年國外關(guān)于警察幸福的研究中,情商概念也經(jīng)常被提到。Johnson用實證方法研究管理情商的感知和在美屬維爾京群島警察局的警察職業(yè)幸福感之間的關(guān)系,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管理者的自我認知與警員對管理者的感知之間存在顯著差異。[66]Chauhan等人研究了警察情商與幸福感的關(guān)系,他們認為,情商是多方面的,與人們的技能密切相關(guān),這意味著能夠識別并考慮到他人的情緒;如果不在這些方面精雕細琢,警察的工作就不能做到最好;有效的壓力管理是至關(guān)重要的,它與長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密切聯(lián)系。[67]Adekunle用實證方法研究了情商、樂觀人格(dispositional optimism)與情緒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三者對尼日利亞奧約州伊巴丹市的警察幸福感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若干因素會加速情緒衰竭、降低樂觀意向和弱化情商能力,這些因素包括過量加班工作、低工資或者延遲發(fā)放工資、裝備陳舊、缺乏晉升機會或者延遲晉升、人員短缺、高級警員為了晉升而產(chǎn)生內(nèi)斗、缺乏基本和可持續(xù)的警察個人訓練。[68]與國外相比,國內(nèi)對此問題的研究相對較少。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些研究者嘗試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警察的壓力已經(jīng)成為關(guān)注的焦點。傳統(tǒng)上對警察壓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的風險,這些風險主要來自于工作內(nèi)容,以及由警察承擔的業(yè)務(wù)活動。當前的一個新興的觀點是,作為警察生活的組織層面,工作環(huán)境是另一個壓力源,它會對警察的幸福感產(chǎn)生同樣的影響,甚至更大。在此基礎(chǔ)上,Johnston等人綜合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考察警察壓力、總體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的關(guān)系,分析社會支持在其中發(fā)揮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組織層面的壓力與警察的總體幸福感和工作滿意度呈負相關(guān)。一旦組織壓力被考慮進來,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便呈現(xiàn)顯著的正相關(guān)。[69]這些研究結(jié)果可以用來分析警察組織中正式和非正式的功能性社會網(wǎng)絡(luò)的發(fā)展。Kelly等人在《警察心理及其對現(xiàn)代執(zhí)法日益增強的影響》(Police Psychology and Its Growing Impact on Modern Law Enforcement)一書中專門開辟一章,從身心健康的角度考察警察幸福。他綜合運用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相關(guān)理論,分析道德觀念對警察幸福的潛在影響,包括警察作為道德守護者的概念;并回顧了健康保健項目的一些重要元素,在其中強調(diào)了警察生理、心理、感情和社會幸福的發(fā)展,以及發(fā)展所需的資源。[70]張兆端的專著《公安民警幸福密碼:警察生活方式的多維透視》,從哲學、倫理學、現(xiàn)代管理科學以及積極心理學等多學科的視角,分別從警察隊伍管理者和警察個體角度,研究如何正確認識和改善警察生活方式,以不斷提高警察生活質(zhì)量。[71]體現(xiàn)了多學科交叉融合研究的特點,這也是目前國內(nèi)從理論上系統(tǒng)探討警察幸福的第一本專著。

      三、實證研究中自變量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對特定對象的專門研究體現(xiàn)出較強的中西方差異

      在實證研究中,“究竟哪些因素會對警察幸福造成影響”,這是一個核心問題,它涉及到自變量的確定。具體到研究對象上,則與警察的分類指標密切相關(guān)。不同的研究者給出了不同的分類標準和結(jié)果,在揭示出若干具有共性的問題的同時,也體現(xiàn)了不同研究之間的諸多差異。

      一方面,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警察幸福有其自身規(guī)律,雖然不同對象間存在差異,不同研究者選擇的變量也有所不同,但只要理論方法運用得當,以事實為依據(jù),以邏輯為準繩,也可能得出具有共性的結(jié)論。Rothmann在對南非西北地區(qū)警察的實證研究中,將性別、年齡、工齡、家庭語言(home language)、工作類別作為自變量。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shù)鼐煊捎谄v而表現(xiàn)出一種高風險?。凰麄儗ぷ魅狈崆?,往往覺得工作沒什么意義;此外,由于工作投入低而嚴重處于發(fā)展低情感承諾的危險之中;精疲力竭影響了警察對工作要求、組織和社會支持以及他們所能獲得的增長機會的看法;晉升機會的缺乏和工作中的不安全感加劇了精疲力竭和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72]與之對應(yīng)的是,朱靈光等人通過對江蘇省邳州市公安局的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四個變量與基層公安民警幸福感下降呈現(xiàn)正相關(guān),它們分別是:工資收入不高、工作壓力增大、社會關(guān)系復雜和個人價值實現(xiàn)困難。[73]雖然江蘇省邳州市與南非西北地區(qū)兩者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多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但就影響警察幸福感的因素而言,兩者存在諸多共性。此外,吳喜強等人自行編寫壓力源調(diào)查問卷,共分五個維度:工作任務(wù)本身、組織和管理協(xié)調(diào)、人際和社會環(huán)境、自我能力和工作職業(yè)發(fā)展。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工作壓力和不同的性格特征均影響著公安干警的主觀幸福感。[74]該研究也與上述兩項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互為映證。

      另一方面,在警察幸福研究中,多方面原因?qū)е虏煌芯繃@同一指標而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結(jié)論,這種現(xiàn)象也很常見。Kula以年齡、級別、教育、性別、任期和變遷為自變量,研究土耳其國家警察(Turkish National Police,TNP)的職業(yè)壓力與工作幸福感的關(guān)系。結(jié)果顯示,在上述六個統(tǒng)計變量中,只有教育水平和級別高低與TNP警員的工作滿意度有顯著關(guān)系。當教育和級別水平上升時,警察的滿意度也上升。組織壓力、工作壓力和上級支持的預測變量,隨著教育和級別一起,共同解釋了工作滿意度總體變化的56%。[75]與之相對,盧國顯等人選擇性別、年齡、警齡、文化程度、經(jīng)濟因素、社會關(guān)系(包括同事關(guān)系、鄰里關(guān)系和家庭關(guān)系)和社會支持(民警參與警務(wù)活動)七個方面作為自變量,通過實證研究得出結(jié)論:性別、年齡和文化程度對民警主觀幸福感沒有影響;同事關(guān)系、鄰里關(guān)系和家庭關(guān)系對民警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比較顯著;收入水平、民警的警務(wù)參與和民警主觀幸福感之間呈正相關(guān)。[76]兩項研究關(guān)于性別和年齡這兩項變量的結(jié)論是一致的,但關(guān)于教育水平(文化程度)的結(jié)論卻截然相反。Chauhan等人研究了個人因素對警察心理幸福感的影響,對200個印度警察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性別和月收入對于警察個人幸福感影響很大;學歷、工作經(jīng)歷、婚姻狀況、家庭情況、家庭類型和工作狀態(tài)等變量對警察幸福感影響不顯著。[77]Chauhan的研究在性別變量上與之前兩項研究結(jié)論相反,在學歷(教育水平、文化程度)變量上與Kula相反,與盧國顯一致。Chauhan同時還考察了婚姻狀況和月收入等變量,黃樹香的調(diào)查也包含這兩個變量,但結(jié)論卻有同有異。黃樹香自編的警察基本情況調(diào)查表內(nèi)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工作所在地、月經(jīng)濟收入、教育程度、所屬警種、警齡以及職務(wù)共九個因素,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婚姻狀況、經(jīng)濟收入和所任職務(wù)對警察的幸福感影響較??;警察年齡、警齡與幸福感都呈現(xiàn)出一種“U”型關(guān)系的結(jié)果。[78]多元的自變量以及多樣的研究結(jié)果揭示出警察幸福研究的復雜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10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關(guān)注警察系統(tǒng)內(nèi)部的差異,并選擇某一類警察作為研究對象,以期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傮w上看,中西方在此方面的相關(guān)研究存在諸多共性,這是由社會科學的特點以及研究對象本身的性質(zhì)決定的;與此同時,兩者的差異也很明顯,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國家的國情差別。

      第一,國外研究比較關(guān)注女性警察,國內(nèi)則相對較少。Bora等人抽樣選擇了印度阿薩姆邦古瓦哈提市的30名女警察為樣本,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和個人/小組會議的方式進行調(diào)查,研究在實施人體工程學干預后,派出所辦公室工作場所的設(shè)計是否提升了女性警察的職業(yè)幸福感。[79]Nandini等人選擇了印度金奈市的181個對自己婚姻狀況滿意的女性警察進行調(diào)查,分析了工作態(tài)度、職業(yè)壓力認知、角色間沖突與女性警察的幸福感之間的關(guān)系。[80]西方女權(quán)運動已有200多年歷史,性別差異成為研究的熱點并不足為奇,而近10年來我國警察幸福研究在這方面少有涉及,這的確是一個缺憾。

      第二,圍繞級別、年齡等變量進行的專門研究,國內(nèi)外在研究思路上差別顯著。在警察級別方面,Sulaiman等人選擇馬來西亞的五個區(qū)域的警察進行實證研究,確定警察的幸福水平,并對低、中、高三個級別的警察的幸福水平進行比較。[81]在警察年齡方面,Padhy等人將60名男女比例協(xié)調(diào)、年齡在26到57歲之間的警察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工作經(jīng)歷在10年以上,另一組為工作經(jīng)歷在10年以下,研究不同工齡的警察在幸福感方面的異同。[82]蔡胡佳運用統(tǒng)計學等方法,采取整群抽樣的方式,對福建省某市青年公安民警的總體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狀況自評進行調(diào)查研究。[83]國內(nèi)外相關(guān)研究在思路上體現(xiàn)出明顯的差別。Sulaiman和Padhy所選的被試和參照對象均屬于警察隊伍,他們是在警察群體內(nèi)部進行分類比較;蔡胡佳在實證研究過程中,參照對象不是青年公安民警之外的其他公安民警,而是農(nóng)村籍軍人、警院新生、醫(yī)護人員和監(jiān)獄人民警察等。兩種思路各有價值,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問題。后續(xù)研究如果能從兩個方向同步進行,對警察幸福的認識將會更為全面和立體。

      第三,在不同警察教育培訓模式下,對學警和少數(shù)民族等警察特殊人群的關(guān)注度也有差異。學警和少數(shù)民族警察屬于警察中的“特殊人群”,最近10年的研究也有所涉及。湯芙蓉通過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了480名警察院校大學生,對其施測幸福感指數(shù)量表,以探索警察院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發(fā)展現(xiàn)狀。[84]李大慶等人考查了遼寧警官高等??茖W校西部少數(shù)民族大一新生的幸福感現(xiàn)狀。[85]已有的研究反映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對學警的調(diào)查具有“中國特色”,西方發(fā)達國家對此鮮有研究,這源于警察教育培訓模式上的差異。英美模式是當今世界警察教育培訓的重要模式之一,該模式下的“警察院?!蓖ǔ0ㄈN類型:警察機構(gòu)內(nèi)部院校、地方院校和大學主辦的培訓院校。機構(gòu)內(nèi)部院校一般可以在大型地方政府里找到,它們是為地方警察或者高速公路巡警設(shè)立的院校;地方院校為處于指定地理區(qū)域的大小警察局承擔培訓任務(wù);大學主辦的培訓院校以高等院校作為辦學場所,特別是社區(qū)大學,人們可以參加警察培訓并獲得大學證書。[86]總之,是偏重學歷教育,還是偏重在職培訓,這是當前中西方警察教育訓練上的顯著差別,它也體現(xiàn)在警察幸福研究上。另一方面,對警察隊伍中的少數(shù)民族的研究,國外(包括美國在內(nèi))也比較少。實際上,關(guān)于美國警察機構(gòu)中的性別和種族構(gòu)成,在很多官方網(wǎng)站上都有可靠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這在西方社會早已不是敏感話題,學術(shù)界視這樣的資料為理所當然,政府機構(gòu)或者自己完成相關(guān)報告,或者委托其他機構(gòu)去做。但在警察幸福研究中,關(guān)于種族差異的調(diào)查卻相對較少,這是偶然現(xiàn)象,還是源于警察教育培訓模式的差異,或者另有其他原因,值得進一步關(guān)注。

      第四,關(guān)注公共領(lǐng)域和私人領(lǐng)域警察幸福感的差別,體現(xiàn)出西方國家的國情和特點。Werner De Sondberg等人通過對4個英國警察部隊的調(diào)查,比較分析了英國警察監(jiān)護服務(wù)系統(tǒng)公共性質(zhì)和私人性質(zhì)工作人員幸福感。[87]“私人安?!?/p>

      (Private Security)與“公共警務(wù)”(Public Policing)的劃分是英國警界的一大特色,它涉及到警務(wù)的供應(yīng)方式、資金來源、警務(wù)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間的本質(zhì)關(guān)系以及被雇傭人員的雇傭身份等一系列重要問題,[88]近年來,英國警務(wù)的顯著變化之一就是越來越多的主體參與到警務(wù)中來。不僅有具有國家性質(zhì)的公共警察,還有大量具有私人屬性的警務(wù)主體盡管其工作具有高度的“公共性”,然而在某些領(lǐng)域,日益增長的“私營化”程度開始出現(xiàn)。“公共警務(wù)私營化”的趨勢愈加明顯。[89]以英國為代表的這種公私二分警務(wù)模式,對于新公共管理理念下解決我國警力不足、警察職業(yè)倦怠和幸福感偏低等問題,具有頗多啟示。

      [參考文獻]

      [1][72] ROTHMANN S.A model of work-related well-being for police members in the north west province[J].Acta Criminologica,2007,20(4):73-84.

      [2][37] JUNIPER B,N WHITE & P BELLAMY.A new approach to evaluating the well-being of police[J].Occupational Medicine,2010,60(9):560-565.

      [3][36] SóNIA P GON?ALVES & J NEVES.Factorial validation of warr's (1990) well-being measure:a sample study on police oきcers[J].Psychology,2011,2(7):706-712.

      [4] COHEN A & O SHAMAI.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value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mong israeli police oきcers[J].Policing,2010, 33(1):30-51.

      [5] HESKETH I,C L COOPER & J IVY.Well-being, austerity and policing[J].Police Journal,2015,88(3):220.

      [6] BIRCH P,M H VICKERS,M KENNEDY & S GALOVIC.Wellbeing,occupational justice and police practice:An "affirming environment" ? [J].Police Practice and Research,2016,11(7):26-36.

      [7][66] JOHNSON A M.The impact of managerial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erceptions on the occupational well-being of employees in a police department[G].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Section B: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vol.73,2012:1890.

      [8][29] RANI R,N KUMAR, R RASTOGI & P GARG.Quality of work life:predictor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police employees[J].Indian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12,3(4):356-364.

      [9] KULA S, OCC.Stress and work-related well-being of police[J].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2013,53:1689-1699.[10][67] CHAUHAN A S & G R JOSHI.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among police personnel[J].Indian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13,4(1):115.[11][52] FALCONER M,D ALEXANDER & S KLEIN. Resilience and well-being in a scottish police force:SIPR report[R].Aberdeen:Robert Gordon University, 2013.

      [12][69] JOHNSTON F.Police stress,general well-being and job satisfaction:the moderating eあects of social support[D].New Zealand:master dissertation of the Massey University,2015.

      [13][80] NANDINI,S KARUNANIDHI & T CHITRA.Job attitude in relation to perceived occupational stress,interrole-conflic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women police[J].Indian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15,6(1):19-25.

      [14] HESKETH IAN.Wellbeing blues:environment,leadership and resilience in the police service[D].Thesis(Ph.D.) of Lancaster University,2015.

      [15] OGUNGBAMILA A.Predicting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from job demands and marital status of police personnel in Ondo State:A peace perspective[J].IFE Psycholog IA,2017,25(1):481-493.

      [16] GORDIJN E H,L VACHER & T KUPPENS."To serve and protect" when expecting to be seen negatively:the relation between police oきcers' contact with citizens,meta-stereotyping,and workrelated well-being[J].Journal of Community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17,27(3):253-268.

      [17][68] ADEKUNLE O S.Impac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dispositional optimism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police oきcers in Ibadan,Oyo State,Niger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Applied Studies,2017,19(2):717–723.

      [18]鄭友軍.論警察的職業(yè)幸福[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09(1):88-93.

      [19][28]丁文俊,曹延彬,公維友.EAP心理工作模式下的民警工作幸福感研究[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0(3):143-149.

      [20]佚名.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在北京舉行[J].公安教育,

      2011(1):1.

      [21]王曉虹.論追求生命幸福的智慧——以人民警察為例[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5(9):11-14.

      [22]陳卓.新時期人民警察幸福觀問題審視[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guān)黨校學報,2015(2):30-35.

      [23]莊艷,李學軍.重慶地區(qū)警察職業(yè)與主觀幸福感的調(diào)查與分析[J].消防界,2017(3):7-8.

      [24]蔣玉蓮,尹彥.警察文化與警察職業(yè)幸福感研究——以廣西警察為例[J].鐵道警察學院學報,2015(2):98-102.

      [25]張昊天.幸福警營建設(shè)面臨的挑戰(zhàn)及應(yīng)對[J].法制博覽,

      2017(9·中 ):269-270.

      [26]王雪.公安民警幸福感提升策略探析[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10):43-45.

      [27][81] SULAIMAN Y,A ORTEGA,J L D’SILVA,A A SAMAH & S Z A OMAR.Comparison across ranks of wellbeing among police officers in Malaysia[J].Asian Social Science,2016,12(1):151-158、151-158.

      [30] DIENER E,M SUH,E LUCAS & H SMIT.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2):276-301.

      [31] BASINSKA B A & I WICIAK.Impact of work on the well-being of police officers and firefighters[J].Internal Security,2013,5(1):247.

      [3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

      5版)[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1527.

      [33][美]伊斯特林.中國的主觀幸福感研究(1990—2010)[J].丁云,么瑩瑩.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3(7):24.

      [34] DIENER E D,R A EMMONS,R J LARSEN & S GRIFFIN.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5,49(1):71-75.

      [35][美]塞利格曼.持續(xù)的幸福[M].趙昱鯤.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8-19.

      [38]劉竹華,李璐,胡春平.銀川地區(qū)公安民警總體幸福感調(diào)查[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5):608-610.

      [39]黃樹香,尹彥.人格特質(zhì)、社會支持與警察幸福感的關(guān)系研究[J].廣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14(2):108-112.

      [40][77]盧國顯,王梓洋,朱立榮,張亞飛.基層民警幸福感實證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0、13-14.

      [41]張玫.公安民警的快樂和幸福[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2(4):78-80.

      [42]丁文俊.警察幸福文化建設(shè)中的EEP模式[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2(6):132-136.

      [43]竺李,劉敏.公安民警幸福感調(diào)查研究[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3(2):50-53.

      [44]張兆端.管理科學視野下的幸福公安組織建設(shè)[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3(5):8-13.

      [45]張紅曉.關(guān)于公安院校開展幸福觀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15(5):88-89.

      [46]陳卓.警察幸福觀的異化及其回歸[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1.

      [47] WILSON W R.Correlates of avowed happiness[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67, 67(4):294.

      [48]皮華英.警察心理健康及其維護[M].北京: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08.87.

      [49] MARAN D,A VARETTO,M ZEDDA & V IERACI.Occupational stress,anxiety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police officers[J].Occupational Medicine,2015,65(6):466.

      [50] VIOLANTI J,M ANDREW, A MNATSAKANOVA, T HARTLEY, D FEKEDULEGN & C BURCHFIEL.Correlates of hopelessness in the high suicide risk police occupation[J].Police Practice and Research, 2016,17(5):408-419.

      [51] QUEIRóS C,M C CASTRO,G MANUEL & C SOEIRO.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psychopathology symptoms among police officers[R]. Lisbon,Portugal:CEPOL 2015 European Police Research and Science Conference,2015.

      [53] SETTI I & P ARGENTERO.The influence of oper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stressors on the well-being of municipal police oきcers[J].La Medicina Del Lavoro,2013,104(5):368-379.

      [54] TOMYN A,M POWELL,P CASSEMATIS,S SMALLBONE& R WORTLEY.Examination of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Australian Internet child exploitation investigators[J]. Australian Psychologist,2015,50(3):203–211.

      [55] SHELDON M & L KING.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56] KRENTZMAN A R.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o substance use,addiction,and recovery research[J].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2013, 27(1):151.

      [57]詹麗玉,練勤,韓布新.國內(nèi)外積極心理學領(lǐng)域近期研究的可視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2):212-213.

      [58] VICKERS M H,M H KENNEDY,P BIRCH,S GALOVIC& P GALLAGHER.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furthering fresh futures for NSW police psychological strengths, well-being and retention[M].Penrith,N.S.W: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2014.

      [59]張兆端.積極心理學視閾中的警察幸福論[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3(5):72-81.

      [60]李柳.積極心理學視角的民警幸福初探[J].警察實戰(zhàn)訓練研究,2012(2):80-83.

      [61]黃靜茹.中國積極心理學研究發(fā)展現(xiàn)狀[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8-83.

      [62][美]路桑斯.心理資本[M].李超平.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1-15.

      [63] SIU O L,F CHEUNG & S LUI.Linking positive emotions to work well-being and turnover intention among Hong Kong police oきcers: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15,16(2):367-380.

      [64]尹彥,丁霞.警察主觀幸福感的心理資本分析[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2(11):13-15.

      [65]周翔,周立鵬.警察的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2(4):101-105.

      [70] KELLY J & J E HOBAN.Police psychology and its growing impact on modern law enforcement[M].Ringgold, Inc,2016:220-236.

      [71]張兆端.公安民警幸福密碼:警察生活方式的多維透視[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

      [73]朱靈光,王光森.基層公安民警幸福感下降的原因及對策——以邳州市公安局為例[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4(3):72-79.

      [74]吳喜強,葉百維,謝勝群,徐娟,劉永忠,葉郁蔥,鄔東紅.公安干警工作壓力及性格特征對其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16):195.

      [75] KULA S.Occupational stress and work-related well-being of Turkish national police(TNP)members[D].Orlando: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2011: ⅲ - ⅳ.

      [77] CHAUHAN A S & G R JOSHI.Eあect of personal variables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police personnel[J]. Indi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2012,8(2):280- 286.

      [78]黃樹香.警察職業(yè)幸福感特點探析——基于廣西公安民警的問卷調(diào)查[J].廣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13(6):21-22.

      [79] BORA S,A CHATTERJEE & D CHAKRABARTI. An ergonomic interventional approach to improve office workspace for policewomen in Assam,India[J].Advances in Social and Occupational Ergonomics,2017,605(6):318-325.

      [82] PADHY M,K CHELLI & R A PADIRI.Optimism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police officers with different work experiences[J].Sage Open,2015,5(2):1-7.

      [83]蔡胡佳.青年公安民警總體幸福感與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與思考[J].警察實戰(zhàn)訓練研究,2011(5):98-102.

      [84]湯芙蓉.警察院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調(diào)查研究[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4(3):108-112.

      [85]李大慶,李鐵豐.公安院校西部少數(shù)民族學生幸福感現(xiàn)狀調(diào)查——以遼寧警官高等??茖W校為例[J].遼寧警專學報,2012(6):96-99.

      [86][美]赫伯費爾德.警察培訓:關(guān)鍵問題分析(第2版)[M].劉君玲.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3.56-57.

      [87]WERNER DE SONDBERG, C R M,M KARANIKA MURRAY,T BAGULEY & N BLAGDEN. Sector well-being diあerences among UK police custody staあ [J]. Journal of Police and Criminal Psychology,2017(7):1-13.

      [88] JONES T & T NEWBURN.Private security and public policing[M].Oxford:Clarendon Press, 1998:29.

      [89]劉家家.關(guān)于英國公共警務(wù)私營化及其啟示[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128.

      猜你喜歡
      幸福感心理研究
      看見具體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7件小事,讓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10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shè)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zhuǎn)變我們的“幸福感”
      英語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32
      視錯覺在平面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心理感受
      娃娃畫報(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建水县| 兰坪| 瑞安市| 东兰县| 绩溪县| 明水县| 沙坪坝区| 玉田县| 上犹县| 兴义市| 忻城县| 保靖县| 清新县| 綦江县| 桂东县| 辽宁省| 信阳市| 曲松县| 鲁甸县| 长子县| 洛南县| 和龙市| 绥化市| 南充市| 英吉沙县| 麦盖提县| 舒城县| 白城市| 德庆县| 吐鲁番市| 华容县| 固镇县| 宜兴市| 汝州市| 阳新县| 穆棱市| 凤山县| 城市| 湖南省| 南召县| 汤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