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偉民
與季羨林并稱為“北季南饒”的國學大師饒宗頤6日凌晨去世,享年101歲。香港社會深切悼念。
據(jù)香港星島日報網(wǎng)報道,國學大師饒宗頤6日凌晨1時左右安然離世。香港中聯(lián)辦主任王志民致送唁電表示深切哀悼,并登門慰問其親屬。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她有幸認識饒公多年,并在擔任發(fā)展局局長期間直接參與“饒宗頤文化館”的設(shè)立,多年來得到他老人家的親自教誨,獲益良多。她說,饒宗頤教授博古通今,超過80年的學術(shù)和藝術(shù)成就非凡,對傳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貢獻良多。饒宗頤曾任教的香港大學發(fā)表新聞稿說,今天“哲人萎地”,令人十分難過;國學大師饒教授是國際文化巨擘,亦是國寶,更是香港大學大家庭的靈魂人物,一直以來備受港大人敬重景仰。港媒注意到,位于香港荔枝角的饒宗頤文化館6日一早如常開放,不少游客及市民得悉噩耗后,特意前往悼念。
香港東方日報網(wǎng)6日介紹稱,被譽為“漢學泰斗”的饒宗頤1917年出生在廣東,為潮州富商饒鍔的長子。饒鍔經(jīng)營銀莊,既是潮州工商金融界名流,同時也是當?shù)刂麑W者,建立粵東最大藏書樓“天嘯樓”,藏書數(shù)以萬計。饒宗頤14歲讀中學期間,因感到學校教育已不能滿足求知欲,于是休學回家并選擇到天嘯樓中自學,跟從父親讀書。在饒宗頤16歲時,饒鍔過世,他接下兩副擔子,既要管生意,又要繼承先父遺志,續(xù)編其遺留的《潮州藝文志》。饒宗頤說,“后來,我對錢越來越?jīng)]興趣,父親的錢到我手里變得越來越少??磥?,我只能做好一件事,就是把他的學術(shù)研究繼續(xù)下來”。20歲的饒宗頤因整理發(fā)表《潮州藝文志》在學術(shù)界聲名大噪,獲聘為中山大學研究員。1949年他去了香港,先后在中文大學和港大教書,還曾任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客座教授,以及臺灣“中央研究院”教授。1973年,饒宗頤回港,出任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1978年退休。2000年,他獲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頒授“大紫荊勛章”;2011年,江蘇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饒宗頤星”,以褒獎他對中國文化事業(yè)乃至對人類文化發(fā)展做出的貢獻;2014,他獲頒港大首位“桂冠學人”,為該校最高學術(shù)榮譽。
港媒稱,海外學者公認饒宗頤是“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稱他是“東方鴻儒”“漢學泰斗”。他精通甲骨文、古文字、梵文、上古史、藝術(shù)史、詩詞學和翰墨音律,可謂“業(yè)精六藝,才備九能”。他同時還是研究敦煌學的學者。內(nèi)地學術(shù)界曾先后將饒宗頤與錢鐘書、季羨林并列,稱之為“北錢南饒”和“北季南饒”。2009年季羨林去世,饒宗頤寫下一首《挽季羨林先生》的七言律詩,以表哀思。
香港文匯網(wǎng)稱,錢鐘書曾稱贊饒宗頤是“曠世奇才”,季羨林坦言“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余秋雨更直言,“有人說香港是個非??粗刎敻坏纳鐣酝庵夂孟裣愀凼俏幕衬?,但香港能出一個饒宗頤,就絕不是文化沙漠!”饒宗頤則形容自己留在香港是生命中的幸運,“有香港,才有饒宗頤這個人”。
還有港媒提到,饒宗頤成就非凡,與其妻陳若儂持家有道不無關(guān)系。他平日少理財務(wù),陳若儂一生在背后默默支持丈夫,擔任財政大臣,讓他得以專心學術(shù)研究。2013年5月,陳若儂在跑馬地寓所安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