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志清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注意語文應用性特征,加強語文學習和社會發(fā)展、科學進步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在各種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養(yǎng)成事實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促使他們將這種樂趣轉化成學習的動力,組織學生展開實踐活動能促使學生在應用中更好地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各種形式的活動。例如可以讓學生在制作黑板報的過程中將學到的內容運用進去,促使他們更好地體會到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在學習了《語言的演變》一文之后,不少學生都對語言的發(fā)展和演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自覺在課余時間收集了不少相關的例子。在制作黑板報的時候,有學生提議以此為主題制作一期黑板報。學生分工合作,有的收集資料,有的進行改編,有的負責布置圖文并茂的黑板報。例如在黑板報的“學習園地”中,有學生整理了課文中學習過的古文,找到其中古今異義的詞匯,將進行歸納整理。在黑板報的“趣聞故事”欄目中,有學生收集了隨著時間發(fā)展,內容也發(fā)生變化的成語,講述了它們原始語義有關的故事。如“‘李代桃僵’原本是一個多么美好的詞語啊,講述的是兄弟之間要相互幫助的意思。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竟然變成了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意思完全不同,經歷了由褒到貶的過程?!痹谥谱骱诎鍒蟮倪^程中,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語言的演變》中提出的觀點,并找到了不少例子來驗證。
特級教師魏書生提出,如果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給他們搭設舞臺,將促使學生感受到做事的快樂。組織學生根據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制作黑板報,起到了學用結合的效果,能促使學生感受到成功運用語文知識的快樂,進而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為了促使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每日一評活動,收集社會熱點新聞,然后對其進行個性化解讀,并在演講中進行評論,說出自己的獨特見解。這種活動一方面能促使學生收集更多寫作素材,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學習了《關于北京城墻的存廢問題的討論》一文后,教師讓學生搜尋一下時下是否有類似主題的新聞,并嘗試對這些新聞進行個性化評價,說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學生積極展開活動,有學生在閱讀報紙的時候發(fā)現了“重建圓明園”的新聞,一座花費了300億元巨資,按照一比一比例復制圓明園建筑群的“圓明新園”在橫店開園。該學生在評論中提出:“課文講述的是古建筑的存廢問題,而我們今天面臨的則是要如何處理那些已經被廢棄的古建筑的問題。對于是否要重建圓明園,大家眾說紛紜,而我認為,如果只是單純?yōu)榱送苿勇糜?,那么這樣的重建不建也罷,那只是對文化和歷史的褻瀆。然而若能將廢棄的圓明園和它的原貌進行對照,引發(fā)人們對中國近代歷史的思考,那么這樣的重建或許還有其價值?!?/p>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分析并解決問題,并學會如何交流彼此觀點。每日一評的活動正好滿足了這個要求,讓學生在個性化解讀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和批判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反映時代要求,注意和現代生活聯系,能體現現代思想意識和價值追求。在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也要注意這一點,可以讓學生結合不斷發(fā)展的網絡,進行一些反映時代特點的主題探究活動,讓他們學會在歷史的背景下感受和思考問題。
在學習了《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一文之后,教師讓學生就“全球化”、“文化沖撞”、“中西文化交流”等問題進行思考,以“文化交流和傳承”為主題進行探究。學生積極參與到這個活動之中,他們利用互聯網進行搜索,找到了不少相關主題的信息,在經過資料處理分析、思考辨析后,有學生得出觀點,認為:“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文化沖撞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東方傳統文化中有‘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觀點,然而,從現實的角度分析,這個觀點其實已經不合時宜,即使‘道’不同,也要‘相為謀’,要求同存異,體現出海納百川的氣魄,這樣社會才能進步。麥當勞的地方化過程,實際上就體現了這一點。”此外,學生們還找到了不少能體現文化沖突的例子,并指出社會正是在一次次沖撞中才取得進步。在主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辯證分析問題,思維能力有所提高。
在組織學生結合網絡進行主題探究的時候,教師除了可以結合學生學習的課文設置主題,還可以結合社會熱點新聞進行主題探究,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開拓思路。
高中語文課程要聯系學生生活,加強語文實踐,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對廣大教師提出的要求。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實踐活動,積極建構應用型課堂。除了組織學生制作黑板報、展開每日一評、結合網絡進行主題探究活動以外,還有很多實踐活動也能提高學生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如組織辯論活動、詩詞賞析大會等。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