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琪
過去,就是那樣了,再怎么尋找也尋找不到。這無疑是一種很消極的想法。
人類擁有回憶。
如果面前放有一串葡萄,有人會挑又大又甜的先吃,之后再吃那小的、酸的,即使后幾個葡萄的滋味不那么可口,他也擁有了對開始時那些又大又甜葡萄的美好記憶。
有的人選擇希望。同樣一串瑕瑜混雜的葡萄,先挑小的、酸的吃,即使酸掉了牙,他也不會抱怨,因為他知道還有最后幾個又大又甜的葡萄芳甜滿口,之前葡萄的酸澀并不會影響他對希望的企盼。
的確,這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體現(xiàn)了不同的處世哲學。是選擇擁有回憶,還是選擇擁有希望?與其糾結不定,倒不如在選擇希望的同時不忘回憶。
回憶是希望的催化劑?;貞涍^去,汲取其中的養(yǎng)分,使希望更堅定,更遠大,回憶過去的失敗與痛苦,吸取教訓,使希望更實際,更美好。
當然,如何回憶,智者見智,勇者見勇。智者在不忘自己過去的同時能播撒希望,而勇者敢于直面自己的過去并引以為鑒。
智者或如蘇軾,年少成名,八歲便能根據(jù)曲調(diào)為曲填詞,可謂“神童”。這段早年人生經(jīng)歷足夠光榮。然而踏入官場,蘇軾才算知曉官場這塊沼澤地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被貶黃州,被貶惠州,直到遠貶儋州,這段回憶又足夠黑暗,但蘇子只是付之一笑。因為苦于官場的爾虞之險,才有后來的“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時對自然美景的希望;因為苦于過去生活的清苦,才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玲南人”的眷戀與希望。敢于面對過去,即使是紛擾,也孕育了希望。
勇者或如賽萬提斯,年少出海,遭海盜俘虜,參加戰(zhàn)爭又斷掉一只手臂,但這些過往沒能擊倒他?;氐阶鎳麑P膶懽?,《七個人間喜劇與七個人間悲劇》讓他聲名遠播。勇者或如易安居士,家破人亡的痛,老年孀居的孤寂,讓她看清了這個世界,使她的詞的內(nèi)容擺脫了閑愁,變的思想深邃,令時人敬佩,后人仰慕。勇者或如貝多芬,從經(jīng)受耳聾的苦難中學會了“扼住命運的咽喉”,堅強面對生活,雖身殘卻志堅,永遠激勵著絕望中的人們。
海子曾言,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多么美好的希望!或如他“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滿是對未來的希望,可惜,他終究不敢面對過去,不愿回憶,最終早早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當今,國家建設需要回憶,更要有希望。我們在“不忘初心”的同時,努力奮斗,不是對此最好的詮釋嗎?
從回憶與希望說開去,擁有希望,不忘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