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
摘要:托馬斯·哈代生活在世紀的轉折點,經常被認為是跨世紀的偉大現實主義作家,哈代最偉大的作品《德伯家的苔絲》奠定了作者文壇的地位。文中女主人公苔絲的悲劇令人震撼,讀者無不對苔絲的悲慘遭遇表示極大的同情。苔絲的悲慘遭遇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是苔絲無法抵抗的,其結果是決定性的。本文通過宿命論的觀點去探析女主人公苔絲悲慘結局的必然性。
關鍵詞:宿命論 必然性 苔絲 悲劇
中圖分類號:I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1-0058-02
一、宿命論
宿命論是一種哲學理念。宿命論認為世間所有的事件都是由一種人類無法掌控、無法預測的力量所控制的。宿命論對19世紀末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且在宿命論的影響之下,大多數作品的結局都是悲劇性的。宿命論從一開始就設定了主人公無法逃避、無法反抗的悲劇性厄運。而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絲》當中就充斥著大量的宿命論,最后直接導致苔絲的悲劇。本文通過宿命論的觀點去探究苔絲悲劇的必然性,追問: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一個樸實善良的鄉(xiāng)下女孩走上了最后的不歸路呢?
二、苔絲的悲慘命運
文章的開始女主人公是一個潔白無瑕的鄉(xiāng)下女孩,生活所迫,苔絲不得不投奔本家,一個資產階級家庭里的紈绔子弟亞雷。初見苔絲,亞雷邪惡的思想就開始萌芽,心里面想的是如何占有苔絲。不諳世事的苔絲,在亞雷的精心布置之下,一步一步地落入陷阱,亞雷最終誘奸了純潔的苔絲。懷孕的苔絲回家后受到所有人的冷嘲熱諷和侮辱,在家中苔絲也抬不起頭來,最后兒子也不幸去世。隨后她從事最低賤的工作——在牛奶廠擠奶,并與牧師兒子安吉相戀,可是悲劇性的故事又開始了,新婚之際苔絲把自己懷孕和孩子去世的事情告訴安吉,卻換來了安吉的辱罵和拋棄。后來父親去世,家人被驅趕出家園。苔絲違背自己的良心回到了她無比痛恨的亞雷身邊,做起了他的情婦,她得忍受多么大的煎熬??!命運對她如此不公!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地把她擊倒!
三、宿命論之下苔絲的悲劇必然性
(一)工業(yè)文明對農村文明的蠶食、踐踏和取代
在英國,工業(yè)革命不斷發(fā)展和繁榮開始逐步蠶食、取代農業(yè)文明,自然經濟逐漸瓦解,隨著生產的工業(yè)化取代手工制作,自然經濟遭到了破壞,許多農民因此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生活來源。人民開始過上了水深火熱的日子。這也對苔絲生活的農村和她家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這給她后來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身處在社會底層的苔絲一家越來越貧窮,社會地位越來越低下,生活得不到應有的保障。正因為如此,苔絲才一步一步陷入了亞雷精心布置的陷阱當中,失身懷孕,開始悲慘的一生。試想一下,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苔絲會去亞雷家做工嗎?當然不會!不去惡少亞雷家工作,苔絲就不會一步步踏入陷阱,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fā)生。而這一切是她所不能阻擋的!
(二)萬惡的資本主義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之下人民沒有活路,必須卑躬屈膝地討生活。資本主義制度代表的是富人,代表的是新興的資產階級,這萬惡的制度哪會去管窮人的死活,這樣的資本主義制度是會吃人的制度,而且是會把人吃得骨頭都不剩的制度。這也決定了身為農民的苔絲的悲慘命運,她無法逃避,無法反抗,這樣的宿命不是她能決定得了的。更痛苦的是資本主義的法律簡直讓窮人沒有活路,在法庭之上法官完全不考慮亞雷的罪行,法官代表的是富人階級,法律是為了保護可惡、虛偽的資產階級而特別制定的??上攵?,在這樣的法律面前,苔絲有可能贏嗎?絕對沒有!他們制定了法律,他們解釋著法律的規(guī)則和使用,他們就是法律。法律的公平和正義永遠屬于資產階級,屬于富人,法官不分緣由,他看到的是一個資產階級的生命消失了,他看不到苔絲被亞雷侮辱,看不到窮人生活的艱難。所以他們直接把苔絲判為死刑!然而更可悲的是,貧窮的苔絲連上訴駁斥來請律師的錢都沒有。只能默默地等待死刑的執(zhí)行。她連抗爭的機會都沒有,她的內心多么絕望??!可她也知道這些已經超出了自己的掌控范圍,自己無能為力!父親死后,他們失去了土地,這是農民的生活來源??!一家人流離失所,無處可居,這時候的苔絲為了母親和家人,不得不重新回到已經成為牧師的亞雷身邊當了他的情人,和亞雷同居在了一起。最初的時候,苔絲日日夜夜等待自己心上人的回心轉意,等待安吉的歸來,所以她選擇了堅強的等待,可是現在身為長女的苔絲為了支撐起這個支離破碎的家,為了盡到自己應有的責任、義務,她選擇犧牲自己。委身于亞雷的苔絲內心該是多么的痛苦!可是這一切她自己說了算嗎?她一邊等待心上人的回心轉意,一邊是生活的窘境,這殘酷的事實把她逼上了絕路。在萬惡的資本主義制度之下,人民連土地都失去了,還能有什么失去不了的,在這樣的社會里,苔絲只是一個渺小的存在。而且
(三)扭曲的社會道德評價體系
還有許多和苔絲一樣命運的人,他們處于社會最底層,深受資產階級的壓迫、欺凌。資產階級無恥地吸干他們身上的血,作為世上的蛀蟲生活著。然而這一切她不能阻擋!苔絲不能改變這個罪惡的世界,改變這吃人的資本主義制度!世俗的眼光讓懷孕回家的苔絲受盡侮辱嘲諷,人們不關心是不是苔絲受到了亞雷的傷害 ,他們所關注的只是苔絲未婚先孕是一個不純潔的女人,只會對她進行譴責和輿論的壓迫,人們在乎的只有女人的貞操,卻不對亞雷這樣的惡少作出評判。對男性幾乎沒有貞操要求,對女性卻是嚴苛異常。未婚先孕在當時是極其放蕩的行為,被人們所不齒。人們會對事件進行評判,不考慮事情的緣由。人民只被愚昧扭曲的道德觀支配著,苔絲就死于社會大眾對她的不接受。就連苔絲的母親也深受當時扭曲的社會道德評價體系所影響,同樣認為自己的女兒是一個不再純潔的女人,世界上再沒有男人能真心愛她的女兒,所以她就強迫自己的女兒回到那個曾經傷害過她的亞雷身邊,回到惡魔般的亞雷身邊。作為一個母親明知道亞雷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紈绔子弟,還把自己的女兒推向火坑,可見當時的道德體系害人害己,當時的人民深受毒害。深愛苔絲的安吉也無法擺脫當時道德觀念的束縛,在新婚之際苔絲告訴安吉她的所有過往,懷孕和孩子的事震驚了安吉。安吉認為苔絲是一個欺騙他的人,是一個放蕩的人,不潔的人,無情地拋棄了她。然而在兩人交往之初,安吉向苔絲請求原諒,講述了他和一個放蕩女人的過往,苔絲選擇原諒了他,安吉也原諒了自己。當時社會對男人幾乎沒有道德束縛,對女人的道德要求卻有許多條條框框。可見當時社會的道德評價體系是非??v容男人、苛責女人的。世人的眼光苔絲改變不了,社會的道德評判標準她也改變不了,她只有默默忍受世人把自己永久釘在恥辱柱上。
四、結語
宿命論下,主人公苔絲無法反抗的悲慘命運給了讀者極大的震撼,這也讓《德伯家的苔絲》成為世界著名小說,為作者帶來世界性的榮譽。與其說苔絲死于絞刑,不如說苔絲不被當時社會所接受,死于當時的社會,是當時時代的產物,是時代的悲劇。
參考文獻:
[1]姚振平.《德伯家的苔絲》人物形象新論[J].世界文學評論,2007(l).
[2]鄭海燕,康寧.淺析苔絲的悲劇命運[J].時代文學,2009(14).
[3] 蘇聯科學院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 英國文學史:1870-1955.上[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3.
[4]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 歐美古典作家論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0.
[5] 約翰·瑪西.文學的故事[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