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遇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對第四學段寫作的要求是“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可是現(xiàn)在初中生的實際情況是“談作文色變”更不要說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了。筆者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出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希望學生們能越來越喜歡寫作文,把寫作文當成一種抒發(fā)而不是任務,期待學生們寫出越來越多真情實感的好作文。
關鍵詞:現(xiàn)狀;對策;真情實感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24-124-2
一提起作文,老師和同學們都感到頭疼。老師們不知具體怎么教,因為它不是一篇課文。學生們也普遍存在各種關于作文的問題和煩惱。其實,只要細致觀察事物,感悟生活,勤于動筆,就會逐漸寫出一篇篇好的文章來。
一、用慧眼發(fā)現(xiàn)“真”現(xiàn)象
也許有學生要問啦:我們的生活太平淡了。幾乎是一成不變的兩點一線,上課、下課。枯燥乏味,躲都來不及哪還能夠打動自己的心呢?這種心境下,面對作文題,有時還真覺得無米做炊。但我要問:大千世界又有幾個生活的“波濤洶涌”又有幾個不是凡夫俗子呢?很多人都是過著規(guī)律的平凡的生活。可是平凡并不等于乏味。生活天天都在如畫卷般展開,無論其為玉堂金殿上的瑰麗圖景,還是街頭巷尾中的樸素鏡頭,都應當值得駐足觀賞的。只要我們認真觀察體會,將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匯編而成,就是有生命的文章。如一個學生寫《公交車上的隨想》其中有這樣一段話“車內部的狀況只能用‘人肉罐頭來形容,車上的乘客已經不需要抓扶手,因為根本沒有空間讓人倒下來?!闭鎸嵉卦佻F(xiàn)了公交車上擁擠的情形。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過多的手法,只有所見所聞所感的真實。你也許也在經歷著體驗著類似的生活,把你的喜怒哀樂真實的訴諸筆端。再如一位學生寫人物。題目是《舅舅》說:“我還發(fā)不清‘爸爸時,已經會喊舅舅了”一句樸實無華甚至有悖常理的話,卻是最真實的也是最能打動讀者心的語言。讓讀者真實的感受到她與舅舅之間的親密無間。還有“舅舅結婚后,再也不能和我一起玩耍了,結婚那天我哭了,我對自己發(fā)誓:‘長大后,找丈夫一定要找像舅舅這樣的”看到此你一定會不禁一笑,這才多大呀?十五歲!可這十五歲才是說這話的時候。十五歲是青春萌動的時候,又是相對幼稚不諳世事的時候,可以想象:小作者在寫文章的時候,對舅舅的不舍之情仍然溢于言表,所以才會有這脫口而出的一句。
二、用慧心思索“真”社會
“真”是指真真切切,實實在在,但并不是說一定要寫“善”和“美”的事情。只要是發(fā)生在你身邊,有真真實實的情感體驗就可以。例如很多學生會寫“公交車上讓座”的事例。有一位學生就這樣寫:看到老人家上車后,而車上又沒有空座位,盡管自己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也比較勞累,但還是主動的讓座了。可是老人家卻連一個“謝”字都沒有。心里很不舒服,倒也不是真為了一個“謝”字,只是少了一些尊重和認可。這樣很真實的表現(xiàn)了作者當時的內心的情感波動。(并不是像有的文章所寫的讓了座內心非常的高興和滿足,說實話尊老愛幼是一種道德準則,能夠平和的去做就很真實了)再如有一位學生寫了一篇文章《這樣的“雷鋒”要不得》。寫的是“學雷鋒日”的時候,看到大街上有學生免費為車輛打氣,心里非常高興,可是隨后他發(fā)現(xiàn)隔一段距離就有這樣的三兩個學生,而且還似乎形成了競爭的態(tài)勢,于是好奇的走近,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每人的手上都有紙和筆,是讓那些打過氣的車主留下證明好回校評優(yōu)。從而引發(fā)作者對現(xiàn)代社會“雷鋒精神”的思索。這樣的文章真實地再現(xiàn)了現(xiàn)在許多人在做表面文章,為了某種目的而假借為人民服務的招牌。這是多么真實而令人深思的文章?。≡倥e個中考的優(yōu)秀作文的例子:寫的是外婆吃雞蛋的事情。外婆在各種“專家”的指導下,有說雞蛋半熟最有營養(yǎng);有說雞蛋要吃熟的,否則會有大量的病菌;有說雞蛋不能單吃,必須與多種蔬菜同時食用,營養(yǎng)才易吸收——到最后,簡直就不會吃雞蛋了,多么滑稽。而如果仔細揣摩,不難看出,這是如今一些好事者,喜歡小題大做,故弄玄虛,讓人舉步維艱,動彈不得。于是否定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弘揚真正健康的生活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三、用慧筆抒發(fā)“真”感情
“真”必須是說真話,訴真情,不是為了求真實而造假。如在寫半命題作文:《品讀——》時,有一位學生為了表現(xiàn)外在美與內在美的主題,同樣寫在公交車上的情景:在公交車上看見一個外表時尚高貴的女子被一個拎著一籃雞蛋的鄉(xiāng)村女子踩了腳,之后破口大罵遭到車上乘客指責的過程。這樣的文章,一看就是多少年前的事情,如果是真實的,那也是超過了現(xiàn)在初中生的年齡的真實。這樣的事例沒有真切感,敘述起來也不會給人真實的感受。或者寫人的,就寫爸爸媽媽怎樣“背”著發(fā)燒得自己“跑”著到醫(yī)院的辛勞或寫夜里起來為自己蓋被子之類的。像這樣的文章,看起來好像是寫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實”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卻給人矯情的感受。因為當時作者的感受是假的:試想,發(fā)著高燒的你(甚至有人寫昏迷或人事不知的),在那時那刻如何感受父母的情形。而且為了增加煽情的效果,表現(xiàn)對父母的感恩,故意寫“背著”自己“跑”著到醫(yī)院。在伸手就是的士,出門就是公交的都市,這樣寫反而弄巧成拙了。甚至有些“為求真實強說辭”的感覺。而這恰恰是最經不起推敲的假。再說半夜蓋被子的事,誠然,有的父母對孩子確實是疼愛有加,(在我們身邊也確有上了初中仍然與父母睡在一張床上的事)夜里蓋被子可能并不稀奇,甚至是常有的事。但是,深夜的你最真實的感受是甜美的夢鄉(xiāng),而不是對父母蓋被子的感動。因為沒有真實的感受,何來心動呢?可這些事情真真切切在我們身邊發(fā)生過,我們該怎樣加工呢?
1.挖掘深刻的內涵,增加文章的深度
任何材料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讀出其況味。而獨特并深入
的領會材料,就能化凡為奇,化拙為巧。如記敘文歌頌母愛的文章屢見不鮮。大多為母親如何在生活中關心自己,如何講道理教導自己——而母愛則有的外露,有的深沉。真正使讀者耳目一新的文章并不多。但有一篇文章《寶寶,別怕》,以一聲平平常常的呼喚,串起一系列動人的故事,激起感情的層層波濤。小時侯,媽媽的呼喚使我尋找媽媽的委屈化解,讓我有了無與倫比的安全感;媽媽的一聲呼喚,消除了我打針的恐懼,讓我感到溫暖;長大后,媽媽的一聲呼喚,排解了我考試時的緊張與不安,伴隨我走過了十多年成長之路,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就賦予母親平平常常的呼喚聲以深刻的內涵,賦予了生活片段以豐富的情感。
2.運用習慣性聯(lián)想,增加文章的廣度
觀察是前提,但如果只是純粹的看還不夠,要學會習慣性的聯(lián)想。將所看到、聽到、遇到、感受到的與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才行。我們舉個寫人的例子吧。學生接觸較多的人是老師,所以很多學生在寫人物的時候都會想到寫老師。但很多學生寫老師都只是很籠統(tǒng)地寫老師的圓丁精神、奉獻精神。而有位學生寫數學老師,寫得細膩而新穎:它由數學老師所教的學科內容想起(避免了程式化的外貌描寫),以直線寫出了老師的執(zhí)著,以圓來表達老師平等的對待每個學生;以平行四邊形寫出老師與同事、學生的融洽;以三角形寫老師的三種角色的處理。聯(lián)想合理別致,描摹入木三分。
3.追求細膩的描寫,增加文章的密度
很多的名家已經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如朱自清《背影》中對父親為兒子爬過月臺買桔子的背影。《春》里“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還有些花“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兒趕趟兒?!痹偃缒瓷!段业氖迨逵诶铡分械摹笆畟€銅子”的描寫:“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他(于勒)趕緊謝我——我母親嚇了一跳,直望著我說:‘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她沒再往下說,因為父親指著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圍繞十個銅子,文中人物形象全部躍然紙上。無論從人物的描寫方法還是環(huán)境的烘托的運用,歸結一點就是細膩的描寫。名家的精彩之處實在太多,還是來看看學生自己的吧:《麻雀,我選擇讓你走》中對小麻雀“眼神”的變化的描寫:“小麻雀的眼睛一只睜一只閉著”(即使受傷了,仍然時刻警惕周圍的一切)到“他的雙眼全閉上了——它也許預料到自己的命運了”形象地寫出了小麻雀被雨淋濕后的虛弱和在面對人類時的無奈和不信任。再如《走不出的世界》中,與母親通電話時的情形:“說不出當時的感覺,反正我沒有說出一句話,致使急切地聆聽著媽媽那很熟悉的呼吸,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辈恢撜f什么,只是靜靜地等待著、聆聽著這世界上最動聽最溫暖的呼吸。雖無只言片語,卻通過這樣一個細節(jié)描寫,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時對母親的思念和愧疚??梢姡毠?jié)的刻畫和描摹增加了文章的真實性和感染力,比長篇大論的空話、套話要來得感人動情。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弊魑牡难芯恐愤€很長,還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內容。筆者相信,只要做個有心人,認真地幫助和指導學生,相信他們會越來越喜歡寫作,也會寫出越來越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