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
【摘 要】目的:研究子宮內膜息肉手術治療和術后復發(fā)預防的措施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接診的子宮內膜息肉病患70例,對所有入選者都施以宮腔鏡手術治療,同時根據術后的治療方法將之分成A組和B組,每組各有35例。A組術后采用安宮黃體酮周期性療法,B組不予以激素類藥物治療。分析兩組術后2年內的疾病復發(fā)情況,比較妊娠率等指標。結果:A組的疾病復發(fā)率為0.0%,比B組的14.29%低,P<0.05。A組的妊娠率為84.21%,同對照組的81.25%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采取宮腔鏡手術治療方案對子宮內膜息肉病患進行施治,可取得顯著療效,并且,在術后對積極對患者施以孕激素治療,可有效預防疾病復發(fā),建議采納。
【關鍵詞】宮腔鏡手術;復發(fā);子宮內膜息肉;預防
【中圖分類號】R7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2
對于育齡婦女來說,子宮內膜息肉作為一種婦科常見疾病,可對其身體健康造成較大損害,且患者在發(fā)病后還會表現(xiàn)出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的癥狀,另外,子宮內膜息肉也是導致女性不孕的一個重要因素[1]。目前,臨床醫(yī)師可采取宮腔鏡手術療法來對子宮內膜息肉病患進行施治,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療效,但術后患者比較容易出現(xiàn)疾病復發(fā)的情況。為此,筆者將著重分析子宮內膜息肉手術治療和術后復發(fā)預防的有效措施及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70例子宮內膜息肉病患,擇取自2014年3月-2016年7月。根據術后采取的治療方案將所選病例分成兩組:A組和B組各有35例。A組的年齡為21-45歲,平均(32.69±4.18)歲;有不孕史者,12例。B組的年齡為20-45歲,平均(32.91±4.36)歲;有不孕史者,10例?;颊呷朐汉蠼涥幍莱暀z查確診符合子宮內膜息肉診斷標準[2],有完整的病歷資料,依從性良好,無手術禁忌癥,簽署知情同意書,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比較兩組的病情等基線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都施以宮腔鏡手術治療,詳細如下:利用宮腔鏡明確子宮內膜息肉的大小和部位,并對患者施以全面刮宮處理,然后再復查宮腔鏡,若子宮內膜息肉存在蒂部殘留的情況,于宮腔中按要求置入雙極電頭,并對病灶進行徹底的切除。術后,A組予以安宮黃體酮治療,6mg/d,經口服用,維持治療3個月。B組不予以激素類藥物治療。
1.3 評價指標 記錄兩組宮腔鏡手術治療的情況,并對兩組都施以為期2年的隨訪,若患者B超檢查提示子宮內膜息肉,即可判定為復發(fā)。統(tǒng)計兩組中妊娠的患者例數,并經分析后作出比較。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據,t用于檢驗計量資料,即(),χ2用于檢驗計數資料,即[n(%)],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治療效果分析 宮腔鏡下可見子宮內膜息肉為白色亦或者是粉紅色,且表現(xiàn)比較光滑,存在蒂和子宮壁相連的情況,蒂寬窄以及長短不一。70例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為(25.97±14.86)min,平均術中出血量為(4.92±1.98)ml?;颊咝g后病情恢復較好,無1例發(fā)生宮腔粘連與感染等并發(fā)癥。
2.2 復發(fā)率分析 A組的復發(fā)率為0.0%,比B組的14.29%低,P<0.05。如表1。
2.3 妊娠情況分析 本組70例病患中,有生育要求的總共有35例,當中,A組
19例,B組16例。隨訪發(fā)現(xiàn),A組中有16例成功妊娠,占總比例的84.21%;B組中有13例成功妊娠,占總比例的81.25%。對A、B兩組的妊娠率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0.0536,P>0.05)。
3 討論
臨床上,子宮內膜息肉具有比較高的發(fā)病率,以經后少量出血、月經周圍不規(guī)律亦或者是經量過多等為主癥,經常規(guī)婦科檢查并不會發(fā)現(xiàn)異常,但經B超檢查則能發(fā)現(xiàn)子宮內膜息肉,此后,通過宮腔鏡檢查可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明確診斷?,F(xiàn)代研究表明[3],對子宮內膜息肉病患施以宮腔鏡檢查,可對其息肉的性質作出準確的判斷,且不會損傷患者的正常子宮內膜,十分安全可靠。另外,宮腔鏡手術作為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術式,在子宮內膜息肉中的運用,可取得較為理想的療效,并且,患者在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幾率也比較小。相關資料中提及[4],宮腔鏡手術操作較為簡便,具有手術用時短、術后恢復快、預后效果好、術中出血量少、手術創(chuàng)傷小以及并發(fā)癥少等特點,但患者在術后比較容易出現(xiàn)疾病復發(fā)的情況,從而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了不利影響。為此,臨床醫(yī)師還應積極采取一種可行性較高的手段來對接受宮腔鏡手術治療的子宮內膜息肉病患進行干預,以盡可能的減少其疾病復發(fā)的風險,提高生活質量。
此研究中,70例病患宮腔鏡手術治療都獲得成功,無1例在術后發(fā)生宮腔粘連與感染等并發(fā)癥,病情恢復較好。在采取不同的方式對兩組患者進行干預后,A組術后2年內的復發(fā)率比B組低,P<0.05。提示孕激素的合理運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以加快其子宮內膜從增殖期向分泌期進行轉化的速度,同時促進周期性剝脫,并由此起到對疾病的復發(fā)過程進行有效抑制的作用。
子宮內膜息肉的發(fā)生能夠對輸卵管開口進行遮蔽,并能對受精卵的種植過程造成影響,從而導致不孕。此研究中,A組的妊娠成功率為84.21%,同B組的81.25%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提示通過對患者施以宮腔鏡手術治療,可顯著提高其妊娠成功率。
綜上所述,積極對子宮內膜息肉病患施以宮腔鏡手術治療,可取得顯著療效,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另外,在術后對患者輔以孕激素治療,可顯著降低疾病復發(fā)率,建議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孟麗,趙肖麗,李芳等.宮腔鏡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及術后復發(fā)的預防[J].中國內鏡雜志,2012,18(1):78-80.
邵曉艷.子宮內膜息肉手術治療觀察及復發(fā)的預防方式研究[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7,(10):43.
張松青,謝華,許艷敏等.宮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22):105-106.
易金玲,史松,趙蕾等.孕三烯酮聯(lián)合手術防治子宮內膜息肉的療效[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2,28(9):64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