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施形象與貂蟬形象比較談
      ——以《浣紗記》和《三國演義》為中心

      2018-02-20 11:14:29
      學術(shù)交流 2018年9期
      關(guān)鍵詞:浣紗羅貫中貂蟬

      張 馳

      (哈爾濱師范大學 文學院,哈爾濱 150025)

      目前,學界對于西施和貂蟬的個人形象研究較多,而對兩個形象的比較研究尚不多見。有的論者曾指出:“在以男權(quán)文化為基礎(chǔ)的中國文學史上,西施與貂蟬兩個美人的故事,構(gòu)造了巨大的敘事張力,為美人計的講述范式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造和闡釋空間?!盵1]可見,對同樣作為實施政治目的重要媒介的兩個女性形象進行對比剖析,顯然具有一定的學術(shù)價值。在文本選擇上,《浣紗記》中西施形象刻畫筆墨較多,相對較為豐滿;《三國演義》中貂蟬連環(huán)計的內(nèi)容較為集中,故選此兩種文本為文字根據(jù),同時以古代小說、戲曲中先進的女性文化觀念的表達為主線,分析兩者形象上的同中之異。

      一、女性形象作為政治手段的同中之異

      西施和貂蟬皆有著傾國傾城之貌,她們被當作政治手段為所謂的國家利益而犧牲了自己。這在梁辰魚與羅貫中那里都得到了贊揚。在羅貫中筆下,貂蟬是一個集儒家美好品質(zhì)于一身的女子,她在國家利益面前表現(xiàn)出了大義,在愛情面前克制了私欲,在王允的“美人計”中展現(xiàn)出來的是過人的智慧。同樣,在梁辰魚的筆下,西施的形象也無瑕疵,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對這個在國家危難之時奉獻自己的女性形象進行了塑造,即便她作為政治手段而失身,作者也能對其抱有寬容的態(tài)度。從這點上看,羅貫中與梁辰魚對于女性的看法較之他人要有著更多的先進性,他們用寬容的心態(tài)塑造了作為“諜者”的女性形象。

      首先,二人皆是計謀中的直接施行者。西施是“美人計”的直接施行者,貂蟬是“連環(huán)計”的直接施行者。其次,二人姿色俱佳。夫差作為一國之主已見過無數(shù)美女。董卓也是政壇上手握重權(quán)者。西施和貂蟬以其超出常人的美貌,成功地迷住了她們想要迷惑的男人。第三,二人皆成功完成了任務(wù)。西施迷惑了夫差,越國最終戰(zhàn)勝了吳國。貂蟬離間了董卓和呂布的關(guān)系,除掉了殘暴、滿懷私欲和野心的董卓,改變了東漢政權(quán)格局。

      關(guān)于比較方法,黑格爾曾指出,“我們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異中之同,或同中之異”[2]。因此,筆者在此著重論述二人的同中之異。

      1.人物具有色藝雙全的基本條件

      《浣紗記》中的西施成長于越國諸暨若耶山下苧蘿村,自小上山采苧麻,在若耶溪邊浣紗。文中寫道:“祖居苧蘿西村,因此喚做西施。居既荒僻,家又寒微。貌雖美而莫知,年及笄而未嫁?!盵3]3由此可知三點:一是西施最初是一名淳樸的農(nóng)家少女,二是家境貧困,三是容貌很美。一直到入?yún)乔笆剂暡潘嚫栉?。貂蟬是王允府中歌姬,后被王允收為義女。盡管二人皆習歌舞,但貂蟬則是自幼享受優(yōu)待的歌伎:“其女自幼選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親女待之”[3]65。可見,貂蟬近似于王司徒的親女,生活自然是養(yǎng)尊處優(yōu),而西施最初成長過程中一直在農(nóng)村為生活而辛苦勞作。

      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自然會對人物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正如有的論者所指出的:“從文學藝術(shù)鑒賞(美感)來看,不同經(jīng)濟基礎(chǔ)上的人們或者說出身不同階級家庭的人,由于長期有關(guān)生活方式、教育的熏陶和影響,會產(chǎn)生很不相同的美感或藝術(shù)情趣?!盵4]這說明通過對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成長背景的分析,可以更深地洞見人物的思想和秉性等特點,正所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長環(huán)境是個體秉性形成的重要因素。這樣看來,雖然兩位作者給予了兩個女性形象作為政治工具的基本素質(zhì),即:美貌與才干。但兩者的形象表達上卻有著不同。梁辰魚筆下的西施出身平民,有著美貌與天生的聰慧,諸多美好素質(zhì)集中于一人身上,這與當時的作者所在明代中后期的社會狀況不無關(guān)系,面對著政治上的黑暗,作者將自己對美好事物的憧憬與期待集中于一人,而西施就是這個落筆點。而羅貫中筆下的貂蟬雖然一樣美好,但卻始終是儒家思想構(gòu)架下的形象,所以她成長在官宦之家,少習歌舞,詩書俱佳,是一個嚴格按照儒家禮教成長起來的“美女諜者”。

      總之,兩個女性美貌與才藝形象的塑造雖展現(xiàn)出兩位作者對于女性的尊重之意,但卻因為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使得兩個形象的表達初衷有著些許不同。

      2.政治動因的主動性與被動性

      不論是在《浣紗記》還是在《三國演義》中,作者對于女性為國家利益奮不顧身的犧牲是給予肯定態(tài)度的。這相較于其他小說、戲曲中的西施與貂蟬作為禍國殃民的反面形象有著根本意義上的不同。此時兩位作者對于女性地位予以了肯定,在作品中塑造出正面的形象,這是作者先進的女性觀在文學上的一種體現(xiàn)。

      兩個女性角色在作者筆下均是能夠以國家利益為先而投身到政治任務(wù)之中,但結(jié)合兩位作者塑造形象時所處的時代文化背景,可見二者的政治動因卻有著主動性和被動型的不同。

      《浣紗記》中的西施先與范蠡相遇,初見定情,再見時范蠡卻以國家為先而請西施獻身。西施不允后,范蠡再次言辭懇切地乞求于她說,“國將遂滅。我身亦旋亡”,以自身的存亡來說服西施。西施“好苦楚人也”的感嘆,真實地表達了她無奈而為之的心態(tài)??梢娢魇﹫笮业囊庾R并不是源于直接的主動,而是由他人循序引領(lǐng),加以啟迪,再加上大量情感因素的附加,可以說報國心與女子在愛情中的犧牲之心各有一半。

      再看貂蟬,她是主動報主、乃至主動報國?!度龂萘x》第八回里貂蟬見王允憂愁多慮,主動積極地一再表示:“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但有使令,萬死不辭”“妾許大人萬死不辭”“妾若不報大義,死于萬刃之下”[5]64-65。此四句回應(yīng)王允皆是“萬死不辭”。由此可見,貂蟬較之西施的主動性更突出,為國犧牲的決心也更堅決,作為羅貫中在儒家思想主導下而刻畫出的女性形象,貂蟬的報國行為更加直接,更加徹底,缺少了西施的猶豫,這里邊有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子。

      進一步比較,在計劃完成的某件任務(wù)上,個體主動較之被動會增大任務(wù)的成功幾率,能推動事件更快地接近成功。歌德的《浮士德》就塑造了這樣一個人物,魔鬼摩菲斯特設(shè)置種種極具誘惑的環(huán)境引誘浮士德博士,但浮士德博士憑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都戰(zhàn)勝了魔鬼。更為重要的是,政治動因的主被動性還可以顯現(xiàn)出個體本身的價值取向和人格定位。愛因斯坦在《悼念瑪麗·居里》一文中寫道:“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zhì)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后者,它們?nèi)Q于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6]從西施與貂蟬在政治動因方面的主動性來看,兩者在愛國思想的覺悟性上有著明顯不同,梁辰魚對西施的塑造有著自己成長經(jīng)歷的烙印,西施在報國上是堅定的,但卻有著私欲的存在,而對于信奉“仁義禮智信”的羅貫中來說,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必然是覺悟高尚的,以國家為重的,所以才出現(xiàn)西施與貂蟬在報效國家動因上的不同。

      二、人物形象婚戀思想的同中之異

      作為才貌兼?zhèn)涞奈魇?、貂蟬二人在成為政治工具之前,均有著復雜的感情糾葛?!朵郊営洝分辛撼紧~用盡美好之詞描繪了西施與范蠡初識相愛的情景,這可見出作者對于女性婚戀自由選擇的認可。而《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于貂蟬的愛情觀沒有多著筆墨,重點在于描繪其周旋于王允、董卓、呂布之間的情感糾葛,從中可以看出貂蟬形象已經(jīng)顛覆了封建傳統(tǒng)的女性形象。這也是作者在女性觀上的某種進一步發(fā)展。但仔細研究西施和貂蟬的婚戀觀,兩者又有著某些不同。

      1.人物愛情純粹度不同

      通過《浣紗記》和《三國演義》的比較,西施形象較貂蟬形象在愛情上更生動。造成這種客觀效果的原因在于《浣紗記》和《三國演義》的主題思想不同。《浣紗記》的主線有兩條:一條是吳越兩國的爭戰(zhàn)始末,另一條是西施和范蠡的美好愛情。而《三國演義》的主線只有魏蜀吳三國的爭戰(zhàn),因此刻畫貂蟬形象筆墨較少,亦沒有對其情感給予更多的觀照。

      從主觀原因?qū)用婵?,西施和范蠡的愛情生活情景,描寫最為詳實的文本是《浣紗記》。范蠡“浪跡溪山”“問俗觀風”和“尋真訪道”之時,遇見“趁晴明溪邊浣紗”的西施,對她一見鐘情。然后交換定情物“溪水之紗”,互許婚嫁盟約后分別。從“贈紗訂情”情節(jié)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男女婚姻自主的肯定。這也是女性地位提升的表現(xiàn)。此后,范蠡因吳國攻打越國,不得不陪同君主入?yún)鞘苋?。后范蠡因政治?quán)謀需要,再次回訪西施,請求她為國投吳,想以美人計為越國謀求政治利益。西施雖然百般不愿,但為了完成愛人的夙愿答應(yīng)貢獻出自己,愿意為了愛情犧牲自己。單純從愛情觀角度出發(fā),西施愛的純粹,她在愛情上有三個閃光點:一是用情之深。在與范蠡相遇后的第一次分別期間,西施因思念范蠡得了心病。這就足見西施感情的真摯和深厚。二是為愛而獻身的魄力。為愛情將自己無私送給愛人,這已經(jīng)是需要勇氣了,而西施為了成全范蠡的理想,又將自己貢獻給了吳王夫差,這就需要更大的魄力。三是在情感上超常的忍耐度。波伏瓦在《第二性》中談到戀愛的女人時說道:“‘愛情’這個詞對男女兩性有完全不同的意義,這是使他們分裂的嚴重誤會的一個根源。拜倫說得好,愛情在男人的生活中只是一種消遣,而它卻是女人的生活本身。”[7]這就精辟地道出了女人比男人更為重視愛情。因此,女人也更難容忍在其他自己并不愛的男人身邊生活。而西施到達吳國后,要隱藏起對范蠡的愛,與夫差生活在一起,這得需要多么大的忍耐力?。 朵郊営洝返谒木淼谌某觥端紤洝分形魇┑莱隽俗约旱男穆暎?/p>

      明知勉強也要親承受。乍掩鴛幃。疑臥虎帳。但帶鸞冠。如罩兜鍪。溪紗在手。那人何處??真i翠眉依舊。只為那三年故主親出丑。落得兩點春山不斷愁。[3]103

      可見西施為了范蠡的政治理想,一再壓抑自己的真情感,只為了成全心愛之人的理想,這樣的付出是真實的,所以容易受到傷害,但也是純粹的,值得人們尊敬。在梁辰魚筆下,擁有純粹愛情觀的西施形象也就具有了超時空的文化價值。

      貂蟬的愛情對象為呂布?!度龂萘x》之前有的文本將其二人視為一對情侶。元雜劇《錦云堂暗定連環(huán)計》中,貂蟬對王允說:“靈帝將您孩兒賜與丁建陽,當日呂布為丁建陽養(yǎng)子,丁建陽卻將您孩兒配與呂布為妻。后來黃巾賊作亂,俺夫妻二人陣上失散?!盵8]在《三國志平話》中,貂蟬曾向王允自我介紹:“賤妾本姓任,小字貂蟬,家長是呂布。自臨洮府相失,至今不曾見面,因此燒香?!盵9]這表明貂蟬與呂布之間存在著愛情。而以《三國演義》文本作為落腳點,就可發(fā)現(xiàn)貂蟬的地位僅僅是作為一種手段或工具來推動政治格局的變化。這里突出了貂蟬的政治作用,弱化了貂蟬的情感,呂布與貂蟬起先并不相識,而是到連環(huán)計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即王允將貂蟬引見給呂布,二人才相識,可以說在《三國演義》中貂蟬的愛情被弱化、被忽略了。這與小說的結(jié)構(gòu)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有關(guān),沒有考慮女性角色愛情維度,也從另一個層面看出羅貫中的女性觀相較于梁辰魚還有一段距離。從另一個角度看,貂蟬的愛情只存在于政治人物中,她忠于的是她的大義,愛情在她心中的地位并不突出,更談不上有多純粹。

      2.人物形象與愛情對象精神統(tǒng)一程度不同

      西施的愛情對象是范蠡,貂蟬的愛情對象是呂布。兩名男子的共同點有二:一是從男子的身份來看,范蠡是越國大夫,呂布是漢末武將,二人皆是亂世中的佼佼者。二是從愛情的發(fā)端來看,范蠡與西施初相遇,即一見鐘情;呂布第一次見貂蟬,毫不掩飾對她有情。從這一點來看,梁辰魚與羅貫中均為兩個女性形象鋪墊出一條唯美的愛情開端,但愛情中能否與伴侶達成思想高度的一致就昭示了兩個人物形象的同中之異。

      (1)與愛人理想人格統(tǒng)一程度不同。西施與范蠡的愛情產(chǎn)生在實施美人計之前,盡管她的初衷是為了所愛之人而貢獻出自己,但她在實行美人計的同時已經(jīng)間接地提高了自己的人格高度,與范蠡一起擁有了志同道合的崇高理想。范蠡無疑選擇國為先、家為后,雖然西施被動地跟隨著范蠡這一思想,但這依然賦予了西施道德上的光輝。同時,這種共同的追求成為她與范蠡志同道合的思想紐帶,并且贏得了范蠡的尊重,這些元素為最后范蠡決心與她共度余生增加了籌碼。

      反觀貂蟬與呂布,呂布殺董卓的動機并不是為漢室除奸,而是因與董卓爭貂蟬所導致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才憤而反主,他此前也殺過同為義父的并州刺史丁原。他為了一己私利,罔顧忠義,因而有“三姓家奴”之名。而貂蟬卻為主分憂,為國擔責。故呂布沒有貂蟬的人格高度,二人不能站在同一個道德層面上,更不能達到精神層面上的統(tǒng)一。由此,西施相較于貂蟬無疑是幸運的,她最終擁有了與自己“并肩作戰(zhàn)”的精神伴侶,而貂蟬卻是“孤獨行走”的“愛情棄兒”。

      (2)男子付出的情感濃厚程度不一。范蠡第一次見到西施就傾心愛慕。但他后來卻一再請求西施實施美人計,將心愛的女人獻給其他男子。這雖然成就了范蠡的報國之愿,卻在情感層面上減少了光芒。從結(jié)局來看,西施與范蠡擁有了歸隱的幸福。但值得注意的是,范蠡在“泛湖”之前曾這樣說:“功成不受上將軍。一艇歸來笠澤云。載去西施豈無意??至魞A國更迷君?!盵3]131他帶走西施的意圖在于擔心國主勾踐會被西施的美色所迷惑,而并沒有說是為了愛情。從情感角度來看,范蠡的愛情程度尚處于較淺層次。

      而貂蟬從一出場,作者就沒有對她的個人情感作過多描寫,她只是全力以赴去完成政治任務(wù),在《三國演義》中不涉及她的主觀情感色彩,但呂布對貂蟬的情感,書中的描述則較多。當呂布知曉貂蟬已侍奉董卓一夜,“布大怒”;在鳳儀亭里,看到貂蟬哭泣時,“布羞慚滿面,重復倚戟,回身摟抱貂蟬,用好言安慰。兩個偎偎倚倚,不忍相離”[5]69。后董卓要載貂蟬去郿塢時,王允問呂布,為何在此長吁而嘆,呂布答道:“正為公女耳?!盵5]72呂布在王允安排下誅殺了董卓,急切地去郿塢尋回了貂蟬:“呂布至郿塢,先取了貂蟬?!盵5]76可見,在呂布心中,將貂蟬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為她背叛了義父,是愛之深的體現(xiàn)。較之范蠡,更為動情。但值得注意的是,范蠡是文士,而呂布是武將。武將在情感的表達上較為直接,更為勇敢。而文士在謀略上較為智慧,并且有縱覽大局之眼光。因此,二人的情感處理方式和用情程度有著較大的區(qū)別。結(jié)合各種因素來看,呂布與范蠡對于各自愛人的相愛程度不一,排除他們均帶有的利己性因素,呂布的愛顯得更加濃烈,范蠡的愛卻顯得較為平淡。

      三、人物結(jié)局折射的文化內(nèi)涵不同

      在不同的文本中,西施與貂蟬的結(jié)局也有著諸多版本,也折射著結(jié)局背后隱藏的時代文化。而綜合西施和貂蟬的母題研究情況來看,與結(jié)局不同隨之而來的是世人各類各樣的道德評價?!赌印びH士篇》載: “ 西施之沉, 其美也?!盵10]這里明確指出西施被沉的原因是美貌,但未道及其被沉的具體緣由?!昂髾z《修文御覽》,見《吳越春秋·逸篇》云:‘吳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隨鴟夷以終?!酥耸抡c墨子合?!盵11]這就說明是越國主導了西施的生死。到《東周列國志》中:“勾踐班師回越,攜西施以歸。越夫人譖使人引出,負以大石,沉于江中。”[12]這也是西施“沉江”,不過沉江行為的實施者已明確為懼怕她再亡一國的勾踐夫人。這逐步豐富的西施被沉的經(jīng)過,突顯的是女子禍水論影響的擴展和加深。在《漢書·孝武李夫人》中有形容女人美貌的詩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盵13]女子的美貌不僅能使人折服,更可傾覆一個國家。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遠古的神話傳說、歷史演義和民間故事,妺喜、妲己、楊玉環(huán)、陳圓圓皆是紅顏禍水故事的主角,這是當時男權(quán)社會下,將男性的錯誤乃至失敗歸咎于處于弱勢群體的女性的結(jié)果。而《浣紗記》中西施被禮迎返越,卻受到了勾踐、越夫人、范蠡、文種的“拜謝”。她雖然以美色魅惑君主,但她為自己國家作出了貢獻,因此得到了應(yīng)有的尊重和優(yōu)待。這不僅是女性地位的提升,也是對女性價值的公允評價。

      《三國演義》中貂蟬在完成其政治任務(wù)以后,并沒有得到當時英雄豪杰的認同??v觀貂蟬的結(jié)局,主要有三種,即不知所終、團圓、慘死。其中明人趙琦美《派望館妙校古今雜劇》收錄三國故事雜劇二十一種,其中就包括《斬貂蟬》一劇,劇中貂蟬的死因就值得注意。呂布敗亡,張飛俘獲貂禪,將她送給關(guān)羽。關(guān)羽夜讀《春秋》,看到書中所寫紅顏禍水導致誤國亡國的史事,便殺了貂禪。此戲后來演變成:關(guān)羽敬重貂禪,要釋放她,可倚墻的青龍偃月刀自己倒下來,將貂禪誤殺;或者是改成關(guān)羽以刀斬貂禪的影子以代其身,卻失手致貂蟬死。其悲慘結(jié)局反映了世人對貂蟬這一“紅顏禍水”的詬病,甚至忽略了她曾周旋于王允、董卓、呂布、曹操、劉備、關(guān)羽諸多風云人物之間的智謀與勇氣。

      西施和貂蟬的結(jié)局各有不同?!朵郊営洝分械奈魇┰谕瓿蓤髧罅x后,與范蠡雙雙歸隱。在《浣紗記》中,西施過的是一種田園歸隱的生活,有著一絲絲的神秘感,也有著風浪過后的平靜感,充滿著理想主義色彩。這樣的結(jié)局與作者梁辰魚的入仕之路不順、繼而轉(zhuǎn)向理想化的生活有關(guān),所以作者尊重西施,就算其最終失身也能懷有寬容的態(tài)度給了她一個夢想的歸宿。這也可視為作者先進女性價值觀的體現(xiàn)。

      《三國演義》對貂蟬形象的刻畫主要集中在第八回和第九回里,貂蟬在完成報主大義后,雖跟隨于呂布,但在呂布敗亡后卻下落不明,有人形容貂蟬為“儒家文化的犧牲品”,因為任務(wù)的失敗,貂蟬在羅貫中筆下沒有一個明確的結(jié)局,這不得不成為一個缺憾。究其原因,也在于男權(quán)社會的價值觀,“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臣之間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處于卑賤地位的女性。羅貫中在女性觀上較之梁辰魚還是稍為遜色,他給予貂蟬一個悲劇命運也足以證明,在男權(quán)社會中,文人們雖然有著先進女性觀的某種覺醒,但是真正能夠徹底覺醒者卻寥寥無幾。

      四、結(jié)語

      自古有“紅顏禍水”之說,但在古代小說中也存在一些“異類”,常常會給予女性形象一些寬容。作者這種寬容的女性觀在當時社會文化背景下是十分可貴的。形成這樣女性觀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為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兩種情況。

      客觀原因:梁辰魚與羅貫中為了其作品的架構(gòu),為了人物塑造、情節(jié)設(shè)置或者主題表達而為之。西施和貂蟬分別是兩部小說中美人計得以實施的重要角色,給予她們更多展現(xiàn)自我情感和思想的機會是為了豐富整個小說的構(gòu)架,實屬角色需要。

      主觀原因:梁辰魚的《浣紗記》把一個傳統(tǒng)故事重新賦予了濃重的政治新意,將吳國的腐朽,越國的奮進,表達得淋漓盡致。這段歷史是離不開西施的,但是給予其寬容的態(tài)度不是初始即有,特別是在作者早年所著《鹿城詩集》卷九里的《吳宮曲》中,他認為西施是使吳國滅亡的罪魁禍首,但是到了后期,由于他痛恨明朝后期的腐敗與昏暗,自己的人生也經(jīng)歷了三次遠游,這才使自己的女性觀有了改變,從否定繼而轉(zhuǎn)向肯定。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雖然僅以有限篇幅描述了貂蟬,但是也從儒家角度賦予貂蟬深明大義、才貌雙全、堅忍不拔的品質(zhì)。

      從中我們能夠看出梁辰魚與羅貫中對他們所刻畫、塑造的女性人物均是有著尊重寬容色彩的,但是因為二者所處環(huán)境以及個體的差異,導致兩人在具體文本描寫中還存在著同中之異。相比之下,梁辰魚的寬容度更高。從文本來看,西施在《浣紗記》中擔任主角,因為作者對于女性的態(tài)度有從徹底否定到充分肯定的轉(zhuǎn)折,而羅貫中對女性角色形象的描寫則限制在儒家思想的框架下,單純地賦予貂蟬仁義品格,在小說中僅有短短的出場,沒有闡述更多的結(jié)局和評價,可見梁辰魚的寬容度更深,更具有覺醒意識,更有反思的深度。

      簡而言之,梁辰魚對于女性的寬容出于內(nèi)心的感悟,自發(fā)性較強,而羅貫中對于女性的寬容雖然有著覺醒意識,但基于《三國演義》本身來看,更多的是為了完成小說構(gòu)架與故事情節(jié)的豐富,女性的寬容觀念雖然存在,但并不徹底。

      猜你喜歡
      浣紗羅貫中貂蟬
      三國演義(六)捉放曹
      明清時期《浣紗記》書籍形態(tài)及閱讀探考
      戲曲研究(2023年1期)2023-06-27 06:55:36
      三國演義(二)亂世出英雄
      新編京?。何樽玉闩c浣紗女
      戲劇之家(2020年17期)2020-11-14 17:28:31
      閉月羞花
      “關(guān)羽斬貂蟬”是否是傳說
      新天地(2018年3期)2018-03-21 10:08:50
      漫話貂蟬
      新天地(2018年1期)2018-01-23 18:47:57
      無形的熱點,有形的模型
      聰明的羅貫中
      羅貫中與施耐庵(下)
      弋阳县| 南靖县| 田阳县| 苍溪县| 浮梁县| 弥勒县| 黄大仙区| 东乡| 昆山市| 商洛市| 彩票| 邵东县| 庆元县| 涪陵区| 马边| 宣威市| 孙吴县| 买车| 平原县| 阿勒泰市| 昆山市| 东丽区| 阿勒泰市| 邯郸市| 杂多县| 泸溪县| 太原市| 棋牌| 汨罗市| 天等县| 石泉县| 侯马市| 东台市| 隆昌县| 罗田县| 墨竹工卡县| 越西县| 扎囊县| 即墨市| 宝鸡市| 乐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