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福華
(北海市潿洲中學 廣西 北海 536004)
語文是一門具有文學的浪漫色彩的學科,課文中充滿著生活的真善美。而生于斯,長于斯的學生,面對熟悉的生活,也許并未能撩開生活朦朧的面紗,領略生活中的情趣。最近國家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其中一個重點就是:教學要聯(lián)系生活,增強開放性。筆者非常贊同這個觀點。因為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把“應考”(特別是應付中考、高考)的需要作為教學取舍的唯一依據(jù),只一味地支解分析課文,造成:語文教學脫離學生的思想和生活,把語文課變成純技術的訓練;教學的程式化、刻板化、枯燥無味、題海戰(zhàn)術、學生苦不堪言等等,[1]使語文在學生眼里失去應有魅力。那么,語文該如何教學,才能使學生從根本上擺脫困境呢?我建議,語文教學生活化,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
這里的“回歸生活”,主要是指語文教學應該從事實出發(fā),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實行培養(yǎng)讀寫能力與課外相銜接,與生活相結合,走向生活,走進生活,堅持在生活的基礎上學習語文。其不只指語文教學注重與生活的聯(lián)系,以及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并運用語文,讓學生感到語文處處是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還包括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與陶冶靈魂、磨煉思想、完善人格水乳交融,使二者互相促進,使語文教育達到如于漪老師所說的“變語文自我封閉性為開放性,開發(fā)語文教育空間,面向生活, 面向社會,面向活潑的中學生,不用機械訓練消磨學生的青春的理想境界。[2]這樣才能真正讓語文教學走出課堂的“三味書屋”撲向生活的“百草園”。
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強調的是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和訓練語文能力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與“時代的生活”( 于漪語),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并磨礪人生。
(一)語文講讀“回歸生活”。語文的教學過程,是閱讀、分析、欣賞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感知生活,觸摸生活的過程。劉國正先生曾提出:“教室的四壁不應該成為水泥的隔離層,應該是多孔的海綿,透過多種孔道使教學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通?!盵3]教師在課堂上講讀語文,應當尋找課文內容與深重生活的最佳結合點,使課文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文章所蘊含的生活韻味并以之感知生活,從而在心靈深處引起震憾。也就是使學生與作者達到靈性的溝通與默契,攪動積淀在學生心底的生活積累。但有時我們往往忽視貫穿于全文中的作者對社會人生的心理體驗和深刻蘊涵,脫離生活的本質,使文章分析流于膚淺、呆板、枯燥無味。雖然學生懷著崇敬的心情去閱讀作品,而同時又覺得作家的生活與他們的生活相去甚遠,無法相比。這樣,學生也僅僅是一般的閱讀,而不能受到啟發(fā),不能以之為借鑒去感知生活。
在語文教學時,怎樣解決這個矛盾呢?首先要求我們在閱讀指導中幫助學生撩去那些文學巨匠們的神秘面紗,將“草叢中蹲著的石羊、石馬”(《社戲》)與學生旅游所看到的景物拉近,將“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孔乙己》)與學生平時生活中的人物動作拉近,將錄蠡對“青藤”囚禁的心理歷程描寫(《囚禁》)與學生平時養(yǎng)花弄草的體驗拉近。一句話,就是使學生能透過閱讀感知生活。
其次,運用現(xiàn)代的網(wǎng)絡、媒體等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生活感知的直觀性。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年齡小、思維跳躍性大、直觀性強,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特點,在指導閱讀時,教師要自覺運用錄像、幻燈、圖片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發(fā)對生活感悟的潛在力。如在《使至塞上》的講解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把詩中的圖畫與現(xiàn)實生活的圖景重合,在對“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钡睦斫鈺r,我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當場用美術畫的形式把詩的內容畫出來。學生思維異?;钴S,興趣高漲,僅幾分鐘學生們便完成了一幅幅山水速描。這時,我再用多媒體的錄音功能為學生深情地朗讀,使學生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時,學生在視覺、聽覺與心靈上和作者達到同步,真正領悟“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含義。
在閱讀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又把語文學習與生活運用作為語文教學的突破點和落腳點。在《如果人類也有尾巴》的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生活,確定了新的教學方向:課內—課外。當學生從課文中了解人類尾巴帶來的好處后,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人類真的有尾巴,除了好處外,尾巴會給我們生活上帶來什么麻煩?此題意在引導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深入實際地運用語文能力進行逆向思維,在我沒有進行引導的情況下,學生根據(jù)自己熟悉的生活大膽想象,暢所欲言。有的學生還畫出漫畫,其中一幅的內容是:一個小女孩擠公共汽車。人雖然擠進去了,可尾巴卻夾在車門外,纖細而柔軟的尾巴,系著一朵粉紅色的蝴蝶結,在汽車行使的過程中,一路飄搖。學生以圖畫的形式表現(xiàn)了人類有尾巴給生活帶來的尷尬??梢?,語文教學聯(lián)系生活,時代性強了,可讀性強了,與學生實際生活近了。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讀懂課文,運用語文,對學習語文才能產(chǎn)生親切感、新鮮感、生動感和生活感。
(二)語文訓練“回歸生活”。語文訓練“回歸生活”是指語文教學訓練不應過于書本化,過于教條主義,限于“應考”,應立足于學是為了致用,應還源于生活。有了這個方向,我們在選用訓練材料時,應盡可能挖掘其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考慮其知識的實用性,讓學生學得實在,樂于學習。講詞、句的知識,我們可以在學生的請假條、作文、平時的習慣語入手找例子;進行閱讀訓練,可以選用生活產(chǎn)品說明、報刊上的優(yōu)美文章……例如學習演講詞,我們可以進行“生活化”訓練:采取選村干、總統(tǒng)的形式選團支書。要求學生寫演講稿進行講演。這樣通過同學的寫稿與講演,把語文知識和語文活動聯(lián)系起來,既能領悟相應的語文知識,又能實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質,使知識與生活和諧統(tǒng)一。
(三)語文評價“回歸生活”。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課時量之大,知識點之多,讓人感到學的太多。教師有講不完的內容,學生有做不完的作業(yè),可回頭一看,課堂上學的內容與學生生活有聯(lián)系的極為有限,好像在生活中沒有什么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教師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課堂更加開放了,提倡活用書本,反對讀死書,死讀書,立足于生活,服務于個性發(fā)展。語文教學正以各種形式,嘗試走向生活,走進生活,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那么,在評價語文教學時也應聯(lián)系生活,不能脫離生活,要讓語文評價回歸生活。因為我們都知道語文評價影響到語文教學,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良好的語文評價是促進語文教學的科學的“指揮棒”。當前,關于語文教學的專題評價很多,有雜志上的討論,有電視談話節(jié)目,有專家座談會,有名師訪談錄等,都呼喚要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但是至今還是沒有看到一個公認的語文教學評價的標準。因此,我認為:1、語文教學要回歸生活,評價機制就不能按老一套,要有靈活性,科學性,以教育評價促進、改善教學,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語文教學過程是否以‘語文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作為指導思想”,分析評價的內容是否“突出能力,注重運用,關注生活”,實事求是地調查“學生是否樂學,教師是否樂教,負擔是否減輕,而效率是否提高”等。2、在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時,不能以劣質考試定終身,要把握好考試的質量,以優(yōu)質的考試把學生引向樂學的天堂,讓他們在這里常歡樂,常驚奇,主動地探索,健康地成長。同時還要多方面地評價學生。3、教學已走向生活,走進生活,增強了開放意識,那么評價學生也要體現(xiàn)生活性,體現(xiàn)實用性,體現(xiàn)開放性。如2002年北海市八年級期末測試有道“貼對聯(lián)”的考題,充滿了生活味。這讓學生更加關注身邊的事,更關注生活,更樂于開放的課堂。
在語文教學走向生活,走進生活方面,雖然不少地區(qū)做了一些探索,但是由于具體教學對象不同,地區(qū)的實際情況不同,教師自身素質的差距等,我們沒有什么模式可以套用,一切都需要摸索,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我們應該注意到語文來源于生活,但是語文又高于生活,這說明語文教學的生活性與實際生活并不相等,語文教育回歸生活的過程中,要恰當?shù)匕盐蘸谩盎貧w生活”的方向,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防止語文教學進入這樣的誤區(qū):
(一)放任自流型。教師缺乏教育目標、自信心和責任感,既不鼓勵學生,也不嚴格要求學生或對學生提供幫助,讓語文教學流于生活形式,讓學生自由“生活”。如有的教師教學《百合花》,由學生談百合花的特性時,學生談的很熱烈。甚至在爭論百合花到底是怎樣的時,出現(xiàn)了派別,一邊的觀點認為百合花是這樣的,另一邊的觀點認為是那樣的。教師由于備課不充分,沒考慮到這些,也沒能給一個明確的答案,只好由學生自由發(fā)表,一直爭論不休,把語文課堂變成了一個辯論會。
(二)輕知識重生活型。在教學中,對書本知識輕描淡寫,而聯(lián)系生活,則大談特談,讓學生不知所措。
(三)權威專制型。這類做法認為,如果對學生不監(jiān)督,學生就不能自覺地聯(lián)系好生活,因此要求學生無條件地跟隨教師,課堂內容一切由教師決定,不顧學生的生活理解水平。我認為,要處理好語文教學與生活的關系,就要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不再是單純設計自己的教學活動,而是既設計自己的教學活動,又設計學生的活動,既考慮教學內容,又考慮生活與課文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使師生的角色、課堂的結構、教學的功能更趨于合理化。這樣,學生對語文課更感興趣,更喜歡語文,教師也煥發(fā)出生命活力,教書才更有味道。我相信,我們的語文教學將更充滿勃勃生機。
總之,語文教學要回歸生活,應積極汲取生活教育理論,走向生活,走進生活,堅持在生活的基礎學習語文,那么我們就能共同奏起語文教學新的篇章。
最后,還需要特別說明:語文教育回歸生活,走向生活,走進生活,這只是我作為一個教學工作者的初步探索性的研究,還需要通過今后的教學工作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
注釋
[1] 劉國正.[展開雙翼才能騰飛—宜昌市內外銜接語文能力訓練的狀況與思考].人民教育.1998-07-08
[2] 李鎮(zhèn)西.語文整體教學實驗.[變“應試語文”為“生活語文”的教學實驗探索]/金明主編的21世紀中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實驗設計與探索全書,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03.152-155
[3] 劉國正.[語文教學與生活—讀宜昌市課內外銜接語文能力訓練實驗報告手冊].上海:語文學習,1998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