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小兮
太極被認為是中國人文發(fā)展的邏輯起點?!兑住は缔o上》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指天地混沌未分的狀態(tài)。我們今天看到的太極圖由宋人傳出,起初,道學家利用太極圖解《易》,隨著時代發(fā)展,太極圖的觀者延伸至各行業(yè),釋者的角度與邏輯跨度各有不同。
太極圖由兩個圓融的水滴形組成,反向的“水滴”在相互對抗中,棱角的末端卻是平滑的,呈現(xiàn)“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對待。從管理角度的一種解讀是,萬法歸于對效率的追求,是為“一”;具體到每項事務的決定,支持或反對的意見都有其功能,是為“二元”。太極圖呈現(xiàn)出對抗中的動力,不過分統(tǒng)一,也不過分對立。
對于太極思想,丁榮貴教授認為,根據(jù)陰陽對立統(tǒng)一的原則發(fā)現(xiàn)矛盾、根據(jù)太極陰陽分化的演變規(guī)律找準解決矛盾的時機、根據(jù)中庸的迂回和置換思想權衡相關方需求而得到解決矛盾的方案是太極邏輯的三個基本支柱。解決矛盾的最佳時機是在“無極”和“兩儀”之間的“太極”階段,如果過于強調矛盾(問題)導向,戰(zhàn)略就容易被忽視。避免過于靈活而缺乏長遠穩(wěn)定的策略,是運用太極邏輯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在VUCA時代,識別項目相關方不是一次性的瀑布形過程,而是不斷試錯的螺旋式演化過程。
同理,對太極邏輯的認識也是“螺旋式演化”的過程。也許有人擔心,缺乏獨特的認識論,管理會成為其他學科、權威的附庸。其實,不論學科跨界還是中西融合,只要以項目管理矛盾為出發(fā)點,利用中國智慧理清邏輯、找出路徑,“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的境界是可以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