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卡若區(qū)卡若鎮(zhèn)中心小學 西藏昌都 854000)
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已經(jīng)有一定的歷史,最早出現(xiàn)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經(jīng)過數(shù)年的發(fā)展,于1990年代傳入我國,在我國的中小學的學科教學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極大地推動了新一輪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本文就來談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融入于課堂中的一大重要表現(xiàn),即為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動機。由于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存在枯燥、乏味的弊端。而隨著新的教學理念的興起與傳播,我國語文課堂教學逐漸轉變了教學方式,語文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法對語文課堂教學的開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一來,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有助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二來,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助于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三來,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的進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以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為例,本課講述的故事是曹操的小兒子,以聰明的頭腦計算出大象的重量。在進行本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出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片、照片、聲音、動畫以及影片于一體,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上多多搜集與曹沖有關的圖片、文字,向學生們展示,以此增加學生們的直觀印象與感受,引發(fā)學生熱愛學習,喜歡學習的動機,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開展[1]。
教學知識始終存在重點與難點之處,這二者是構成語文知識體系的最重要與最核心的學習內容。教學的難點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所遇到的苦難,而重點知識則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只憑借教師的單一口授或板書設計,方式方法較為單一。因此,在新時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多利用多媒體技術突出重點、克服難點,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真正地了解與掌握語文知識的重點與難點所在,進而促進自身的成長與發(fā)展[2]。
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小攝影師》為例,本課的教學重點為高爾基接受少先隊員照相的經(jīng)過,本課的教學難點為依靠對話和細節(jié)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對于教學的重點,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以板書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整篇課文的全過程,而多媒體融入課堂后,教師完全可以依靠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展示高爾基接受少先隊員照相的全過程,同時還可以配備相應的圖片,這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這一過程的理解。而對于教學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描寫心理活動的對話向學生們展示,這種方法可以避免學生們出現(xiàn)找錯的現(xiàn)象,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有助于還原所學課文的具體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觀察途徑,這有利于使學生透過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對所學課文產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觸摸春天》為例,在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出一定的問題,如:“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由于春天萬物復蘇、鳥語花香,人們不必受冬季的嚴寒的壓迫,對于學生來說,是再喜歡不過的季節(jié)。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喜歡”,接下來,教師繼續(xù)發(fā)問道:“同學們,你們知道春天都有哪些景象嗎?不妨說說看,看看你們是否真的了解春天”,通過上述問題的提出,學生被帶入到一個想象的世界,學生們紛紛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思想的藍天中,會逐漸發(fā)展春天的景物甚是繁多,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具有重要的作用。繼而教師將學生從想象的世界拉回來,進入課文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所描寫的春天的景物,如小區(qū)綠地花繁葉茂、桃花與月季花開了、月季花上的蝴蝶等意象。通過對此類意象的觀察與思考,有助于學生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
多媒體技術不斷應用于課堂教學中,為美育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出生動優(yōu)美的意境,多姿多彩的畫面,令學生獲得直觀的視覺感受,有助于將生動鮮活的事物直接呈現(xiàn)于學生的眼前,令學生欣賞美、比較美、感受美,從而深刻地體會出美的真諦,突出對美的情感,激發(fā)對美的表現(xiàn)力與創(chuàng)造力。
例如,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鯨》為例,不少學生都看到過大象、長頸鹿等熱帶地區(qū)的大型動物,但在海洋中,還存在一種動物,它要比大象大得多,這種海洋生物就叫做鯨,語文教師可以以此作為課堂導入,將學生帶入到海洋的世界,去感受“鯨”這中龐大的生物到底有多么神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鯨”這種海洋生物,利用圖片或視頻的形式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感受,尤其是視頻的形式。當學生們看到巨大的鯨的脊背浮出水面,氣孔噴出萬丈水花時,一定會被畫面中的美感所吸引,從而投入到學習中。
經(jīng)研究人員表明,反饋對教育具有重大影響。反饋越是及時,受教育者對接受正確教育與知識就會越多。反饋的信息所代表的范圍越廣泛,層次越深刻,其準確性就會越高,繼而其受到利用的價值也會越大。新時期,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不斷融入了多媒體技術,這為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帶來了一定的發(fā)展。教學軟件包括習題量大、類型齊全、質量突出等優(yōu)點,對于學生加強對知識的掌握與鞏固,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及時融入反饋,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定的參考。在學習完一節(jié)課程后,教師應馬上帶領學生進行回顧,以便令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及時鞏固,以此促進學生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不斷提升。
總而言之,當前階段,我國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融入了多媒體教學后,先進的技術設施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以及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課堂教學增添了色彩,為課堂提供了生機,促進了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師在未來的教學中,應廣泛地開展多媒體教學,促進課堂教學的發(fā)展。
[1]張宏博.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14∶62-63.
[2]趙克勤.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4,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