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月芳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給學生進行大篇幅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而課堂小練筆恰好能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理解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但小練筆環(huán)節(jié)的指導常常過于隨意,流于形式,學生無從下手。因此,如何捕捉課文中的訓練點,如何將讀寫完美契合,巧妙運用小練筆,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實踐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有很強的邏輯性,能幫助學生深化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形象,學習語言技巧,同時也能拓寬學生思維,能有效架起讀與寫之間的橋梁。
什么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自然表達形式。它把注意的焦點設置在圖的中心
中央圖形上,并由此開始,把聯(lián)想和想象所產(chǎn)生的思維結(jié)果(文字或圖形),作為與中心圖形相關的一級子中心用隨意的線條將其與中心相連,作為一個分支。一級子中心可以成為下一級聯(lián)想和想象的起點。我們可以簡單地把它看作是一種放射型的圖形化的思維工具。這種直觀形象的“畫畫”方式利于思考、便于探究和聯(lián)想,十分適合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能夠很好地激起他們的興趣。
思維導圖在練筆過程中能起到的作用至少有三個:1.培養(yǎng)我們發(fā)散思考的習慣;2.迫使我們進行發(fā)散思考,并把發(fā)散思考的內(nèi)容具象化地表達出來;3.把一堆元素用關鍵詞的形式排布在一張圖上,讓我們更容易找到其中可能的關聯(lián),從而找出創(chuàng)意。
一、無中生有——導出“練點”
(一)借圖導“結(jié)構(gòu)”
中年級開始,就要學習謀篇布局,因此,要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會構(gòu)段方法,在閱讀教學中學會模仿,并遷移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來。小學階段構(gòu)段形式主要有并列式、總分式、承接式和因果式。思維導圖的直觀性能幫助學生對文章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判斷、整合、理清結(jié)構(gòu)脈絡,對學生寫作的謀篇布局、有條理地表達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學習《秦兵馬俑》這篇課文的3-7自然段,其實包含著總分結(jié)構(gòu):第3段總寫兵馬俑個性鮮明,4-7自然段具體描寫各種類型的兵馬俑??梢越柚季S導圖(圖1)展開了生動、有趣的教學。
這樣借助導圖,學生知道了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系,明白了課文是怎么寫具體的。接著,讓學生模仿這種總分的寫法,會更一目了然。
(二)借圖導“空白”
小學語文課本有許多經(jīng)典文段,緊扣課文內(nèi)容,擴展、補白、改寫,不僅是練筆,更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豐富和細化。思維導圖的特點是直觀性強,能快速地幫助學生對段落的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判斷、整合,從而尋找到有效的練筆點。比如學習四上第一單元《觀潮》這篇課文時,對錢塘江潮的描寫入木三分,但作者高明在還有一條隱線——人潮。人潮的描寫同樣起伏跌宕,從昂首東望到人聲鼎沸,其實人潮的精彩不遜于錢塘江湖。然而,錢塘江潮洶涌而去,文戛然而止了,但人潮還在“波濤洶涌”呢。于是練筆來了'潮走后,人潮的表現(xiàn)又會如何?教學中,可以用導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圖2)
可以看到圖畫比語言傳遞的信息更為形象、直觀。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圖畫,使語言與畫面融為一體,圖文結(jié)合、以圖解文、以文釋圖,能生動準確地反映課文內(nèi)容,在教學中收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積極效果。
二、有的放矢——導出“切點”
教學過程中,教師都喜歡安排一些小練筆。例如,課堂中老師會經(jīng)常問:“你想對其中的主人公說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然后給學生幾分鐘的練筆時間,接著一個個讀讀自己的話,讓大家學習學習。這樣的訓練目標往往比較模糊和淡化,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寫出的往往是一些不痛不癢的套話,讓人不免覺得這樣的練筆有些多余,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真正有效的訓練在于每次練筆都有一個明確、具體而又單一的目標。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練筆的目標。
如《全神貫注》課后練筆:用一段話描述一種狀態(tài),比如歇斯底里、悲痛欲絕等。這樣的練習要求比較空泛,學生不知該如何下筆。其實課文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訓練點:在描寫羅丹全神貫注時用到了很多“看到了+聯(lián)想”的句子、可以把目標定位在學習“看到了+聯(lián)想”的描寫方法上。教師用思維導圖(圖3)進行了提示:
可以讓孩子嘗試使用“看到、聽到+想象”這樣的形式進行描寫,目標切口小了,便于學生操作、練寫。小練筆不同于習作,它是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訓練,切忌寫大寫全。
如《卡羅納》課后的練筆:卡羅納遭到了失去母親的不幸之后,回到了學校,周圍的人都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卡羅納的愛:老師預先叮囑學生要注意言行,并鼓勵他,擁抱他。我似乎看到了圍觀的人議論紛紛的情景,我想把它寫下來。這樣的練習要求比較空泛,學生不知該如何下筆。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思考:既然是寫圍觀的人議論的情景,那就離不開人物語言的描寫,因此,可以把目標定位在“寫好人物語言”上。為了避免提示語的位置單調(diào)乏味,教師用思維導圖(圖4)進行了提示:
四上第一單元第四課《火燒云》中的第三、四、五自然段描寫了火燒云形狀的變化,課后小練筆的要求是:“我要學習課文的描寫方法,寫一寫煙花的變化?!比绻@樣要求,會給學生帶來負擔,如何寫無從下手。可以對三個自然段進行比較閱讀,重新定位目標:“按照煙花的出現(xiàn)、樣子、變化、消失來寫一寫煙花的變化?!敝笇У倪^程如下:
首先,請學生比較三個自然段,發(fā)現(xiàn)三個自然段的相同之處,再發(fā)現(xiàn)每個自然段特有的描寫之處;接著,利用思維導圖(圖5)引導學生將看到的煙花變化寫出來。
學生通過交流,發(fā)現(xiàn)作者用了“動作、神態(tài)+聯(lián)想”的方式能,看到的物品的樣子寫得很生動。在此基礎上,展示煙花的視頻,引導學生從出現(xiàn)、樣子、變化最后消失來觀察,會分別看到哪些,并用導圖的方式畫下來,借著導圖練寫一個片段。這樣的小練筆和課后的要求相比,明顯降低了難度。
三、自力更生——導出“仿點”
練筆前,教師引導學生先將練筆的內(nèi)容繪成思維導圖,再進行寫作。這樣,畫圖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活動積極參與的過程,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平時的閱讀積累,形成有系統(tǒng)、有層次的寫作結(jié)構(gòu)圖示、使他們的構(gòu)思在思維導圖中呈現(xiàn)出有形的思路。有了“骨架”,再往里面填充“血肉”,練筆便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隋。
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白鵝》—文,整篇文章采用總分結(jié)構(gòu),從鵝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三方面具體描寫了鵝的高傲。其中第四自然段,作者運用對比、比喻、擬人的方法既生動又具體地寫出了鵝步態(tài)的高傲。
教學時,可以這樣引導:第一步,教師和學生一起學課文,共同繪制了如下導圖(圖6),為寫作做鋪墊。
第二步,指導學生一起畫思維導圖,理清思路。練筆前畫導圖有助于梳理頭腦中的材料,變成自己的“學習導圖”。《白鵝》的第四自然段是個非常值得仿寫的段落,上課前選取了雞走路的視頻,讓學生模仿該段的寫法練寫雞的步態(tài)。練筆前,學生得先把自己的思路用導圖的形式畫下來,關鍵詞的選取既可以用書上的好詞,也可以是自己積累的詞語。接著,學生進行自主繪圖。在繪圖過程中,有的學生能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繪制(圖7、圖8)。
第三步,借助導圖,巧妙進行模仿。由于事先理清了思路,學生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
片段一:公雞的步態(tài)更是傲慢了。大體上與母雞相似,但母雞邁著小碎步,悠然自得地走著;公雞走起路來昂首挺胸,大搖大擺的,頗像解放軍接受檢閱時邁的正步。它常耀武揚威地走著,看見有人走過來也是橫沖直撞,似乎目中無人。
片段二:母雞的步態(tài)可優(yōu)雅了。公雞的步調(diào)極快,有局促不安之相;母雞走起路來則慢條斯理,十分悠閑,像走模特步的女子。它很膽小,看見公雞走來就連忙讓路。
筆者曾經(jīng)在兩個班做了一個實驗:一個班用了思維導圖,另一個班沒有用思維導圖。以下是練筆后的數(shù)據(jù)對比:
從以上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借助思維導圖進行仿寫,不但能很好地掌握文章結(jié)構(gòu),而且能幫助學生把小練筆寫得更有條理、更具體生動。
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重視讀寫結(jié)合,在閱讀課上擠出時間讓學生動筆,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而且也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而使用思維導圖,不僅使學生的寫作構(gòu)思更清晰化、可視化,幫助學生深化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形象,學習語言技巧,同時也能拓寬學生思維,能有效架起讀與寫之間的橋梁,使學生釋放出各具風格的創(chuàng)作魅力,讓閱讀練筆指導更見實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