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濤
(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qū)福利東路第三小學,甘肅 蘭州)
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作為其中的一大板塊,平時教學任務中出現(xiàn)的詩詞、閱讀理解、朗誦,甚至到室外觀察自然,都是為作文服務。但圍繞著這些課堂中諸多看上去豐富多彩的知識,所形成的作文卻出其意料的枯燥、乏味、缺少生活氣息。這是小學作文缺少生活化的主要表現(xiàn),學生對寫什么?怎么寫?等很多問題都懵懵懂懂。教師作為小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領者、更多的應該是指導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素材,慢慢尋找到自己的寫作風格。
這是小學作文中常見的弊病。寫作是情感的抒發(fā),而在現(xiàn)實社會中,教師往往教授給學生“總分總”“分總”“總分”等的寫作結(jié)構(gòu),和各種“小標題”“信件式”等俗稱的寫作套路。如果學生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一味地想著如何實現(xiàn)高分的寫作結(jié)構(gòu),從而套用著各種寫作手段,就容易弄巧成拙,不光使作文內(nèi)容和架構(gòu)嚴重失調(diào),并且使作文失去了本來應該有的生活感、真情感。
現(xiàn)在小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大多千篇一律,“我扶老奶奶過馬路”“我將撿來錢上交給老師”“我?guī)蛬寢屜赐搿薄拔規(guī)湍棠虝癖蛔印钡冗^多機械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不僅嚴重缺乏真實性,而且還會讓人產(chǎn)生審美疲勞,讓一日閱卷千篇的老師看到題目后便無法融入作品內(nèi)容。這些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缺乏觀察力與想象力,無法看到生活中的美好,看到生活中細微的小事無法進行聯(lián)想,無法將所見所聞寫進作文中。但在小學生長期的學習生涯里,這種學習習慣和寫作套路已經(jīng)深深融入學生的頭腦中,小學生作文教學生活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拋去條條框框的限制,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喜歡寫作,熱愛寫作,使孩子們的思緒能在紙上自由翱翔。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寫作來源于生活,寫作其實就是生活本身,沒有生活感受融入的作文便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當孩子們對寫作充滿興趣,那作品中便充滿孩子的真情實感,便是真正的作文。
興趣培養(yǎng)有很多方面,通??梢酝ㄟ^各種各樣的游戲、戶外活動使孩子們放松身心,感受生活中的美。而讓孩子們組隊進行“抓蝴蝶”“老鷹抓小雞”“擊鼓傳花”等各種活動也是十分不錯的選擇,還有各種根據(jù)地名、民俗等知識改編的小游戲也是培養(yǎng)興趣的首選,這種寓教于樂的方法讓孩子們在輕松學習知識的同時享受到生活的樂趣。
好文章不是一天就能寫成的,要一點一點地積累。沒有一滴水能滴穿的石頭,也不可希望輕易就成功。什么事情都是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例如,每日半小時的閱讀,增加孩子的閱讀量,豐富孩子的知識庫。同時,每日隨筆和日記也是很好的積累方法,可以記錄下生活的點滴驚喜和意外感受,例如,出去玩的一次經(jīng)歷,第一次養(yǎng)的小動物等,沒有微不足道之說,只要用心記錄,堅持積累,必定會對寫作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讀書并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為了汲取其中的營養(yǎng)。但單純學習書本知識是不夠的?!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再有能力的學生也寫不出內(nèi)涵豐富的文章。所以生活閱歷便是所謂的“米”。寫作來源于生活,豐富的社會實踐才能引導學生寫出內(nèi)容豐富、情感飽滿的文章。正因?qū)嵺`在學生的寫作以及之后的生活中都是重中之重,家長和老師更是應該多多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觀察生活。
小學生的年齡尚不足以做出正確的決定,而這一階段家長和老師的作用便顯得尤為重要。在課余時間,教師應讓學生走向田野,奔往新城市,認識更加豐富的嶄新的世界,讓學生腦海中的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在以上觀點中家長引導孩子與老師指導孩子占主要部分,但其實真正的主體是孩子,其他的角色都只是輔助作用。而在實際的實踐操作過程中大多孩子都是被動的聽從角色,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孩子喪失主動性和判斷力。所以,嘗試讓孩子與社會接軌,在網(wǎng)絡與報紙雜志上發(fā)表刊物,讓孩子更多地得到欣賞,同時也使其學會欣賞更多有趣的靈魂。
實現(xiàn)小學生作文的生活化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對孩子的發(fā)展起到重大的幫助作用。如果說孩子的一生是一首歌,那么,生活就是最美麗的舞臺。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寫作,在真情實感中創(chuàng)作,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多么享受的事情!
參考文獻:
[1]李葉玲.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7):20.
[2]周建.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7(5):5.
[3]鄭美星.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初探[D].浙江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