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雅
(福建省晉江市英林鎮(zhèn)達德小學,福建 晉江)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詩歌教學的要求是“讓學生掌握誦讀詩歌的技巧、鑒賞詩歌的方法,學會品讀詩歌”。優(yōu)秀的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材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拿現(xiàn)今正在使用的第六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來說,全套12冊共收錄了98首古詩詞,其中唐詩就收錄了60首,占據(jù)了總古詩詞中的五分之三。唐詩語言精練、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可以激發(fā)兒童朗讀的興趣。筆者以北師大版教科書小學階段的唐詩教學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唐詩的鮮明特點來探究小學語文唐詩朗讀教學策略,讓學生真正成為唐詩朗讀的主體,能夠欣賞唐詩的美,受到情感的熏陶。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朗讀的基本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筆者認為,作為唐詩,每一個字都是詩人深思熟慮而創(chuàng)造的,都蘊含著它的深刻含義和韻律美。所以就要保證朗讀唐詩時,不能添字、漏字、改字外,還有聲調(diào)、輕聲、兒化、音變和語句表達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話語音的規(guī)范,才能真正將唐詩讀準讀流利。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規(guī)范自身的普通話語音,并且能認真、仔細地指導好學生的語言,使學生能讀準字音、讀好唐詩。
在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時,可以通過玩開火車接龍的游戲、學生帶讀的方式促進學生識記生字,讀準字音,在玩中學習。并且經(jīng)過反復地練習,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字音的識記,不要像其他老師將生字帶過一遍就直接進入課文的學習,而是要反復鞏固生字的朗讀,這無疑是在為接下去的唐詩朗讀奠定一定的基礎(chǔ)。學生的朗讀是在一個相對輕松流暢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游戲帶動其學習的興趣、加強朗讀的練習,使學生讀準字音,在學習中不斷增強自信心,能夠讀出自己的氣勢。
古代教育家孟子最早提出了“知人論世”的觀點。一首唐詩,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有它特殊的情感感受。教師和學生要在課前提前搜集詩人和作品的時代背景,才能在課堂中站在詩人的立場上去讀,才能理解詩的內(nèi)涵,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如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早發(fā)白帝城》教學中,老師可以在講授中插述小故事,也就是詩人創(chuàng)作這首唐詩的文化背景,使學生感受到詩人激動而歡快的情緒,從而明白為什么詩人感覺船特別地快,對詩的體驗與感悟也有了一個飛躍,達到了一個新的教學高潮。這就是所說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背景材料與古典詩詞的內(nèi)容建立聯(lián)系,積極調(diào)動各種學習資源,創(chuàng)設(shè)有利情境,促進學生從詩詞的品評、賞析出發(fā),整合、利用各種審美資源,拉近主體與對象的距離,打通當下的閱讀活動與“視野期待”的隔墻,穿越“時空隧道”,從而展開充分的對話。再反復朗讀,學生很快掌握了詩的內(nèi)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沒有插述這個小故事,學生只能領(lǐng)略到詩人歡快的心情,卻讀不出詩人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欣喜若狂、激動不已的心情,也就不能將這份情感通過自己的朗讀真正釋放出來。
唐詩的一個最鮮明的特點在于其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它平仄對仗、合轍押韻,在句式和押韻方面顯現(xiàn)了一種形式美。它又富于音樂性,有著跳動震蕩的節(jié)奏和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能夠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和熱情。在教學上,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反復地讀,把握好唐詩的節(jié)奏,通過朗讀、揣摩,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唐詩的教學可以不是枯燥無味的,重要的就是教師將講課的激情傾入到朗讀中,借助唐詩音樂美的特點,把握好唐詩的節(jié)奏。這就要求老師朗讀技能的不斷加強,對唐詩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感情地朗讀,使它充滿活力,從而使學生能深入而全面地愛上朗讀唐詩,讀出唐詩的韻味來。
詩詞是文學作品中最為精練的部分,其氛圍往往是通過一定的意境表現(xiàn)出來,而意境的表達則是借助詩行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一句詩中往往有一個最精練傳神的字,就是這里所說的“詩眼”。教師只有耐心地引導學生品味詩句,準確理解和揣摩詩眼的藝術(shù)表達效果,并且反復朗讀,才能帶領(lǐng)學生真正領(lǐng)悟詩詞的意境。
古代詩人在字詞的使用上都十分講究,力求完美。如《暮江吟》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對“鋪”與“照”“映”“射”“灑”進行對比,研讀品味,并在反復朗讀詩句中進一步感受到古詩的意境美,體會到詩人譴詞造句的精妙,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情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我國詩歌學習的傳統(tǒng)技法,架起了詩歌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這就要求教師在唐詩的教學中,根據(jù)唐詩的特點,讓朗讀成為主旋律,引導學生不斷地、反復地進行朗讀,從而投入到唐詩的音韻美中,融入到唐詩的意境美中,感受詩人濃厚情感。只要教師和學生認真地對唐詩進行朗讀,不僅能夠有效進入唐詩中的意境,而且能提高想象力,有聲有色地朗讀還可以幫助學生正音,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興趣,喚起學生豐富的感情。
參考文獻:
代禮田,代明勇.淺談新課改下小學的古詩詞教學[J].科教文匯(中旬),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