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建
(沂水縣沂新中學,山東 臨沂)
在新課改這樣一種大背景下,倡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已然不適應現(xiàn)如今的教學進程。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營造人人都可以參與的開放性學習氛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互助合作學習中來,多與同學溝通、交流,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開放性學習環(huán)境能夠使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的課堂生成,針對學生在探討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進行講解,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在學習“地球和地球儀”一節(jié)時,筆者讓學生針對“地球是個圓形”這個說法是否正確進行驗證。通過學習小組在課下查閱和整理資料,在課堂上都能說出自己的有力證據(jù),A小組說:當月食出現(xiàn)時,可以看到地球在月球上的影子是一個球形;B小組說:人從存在明顯曲率的遠處走來,首先是看到頭,然后是身體,最后是腳等,通過為學生開放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找出證明“地球是個圓形”的有力證據(jù)。初中地理教師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造開放性學習環(huán)境,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并通過相互協(xié)作,共同完成課堂任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還能夠使其在互助合作學習的氛圍中提高綜合能力,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tǒng)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采用“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鮮有成效。隨著新課改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不斷深入,初中地理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zhì)量,就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互助學習環(huán)境,在提高其學習效率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競爭性學習環(huán)境以互助合作學習形式為依托,對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具有很大的作用。例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的疆域,筆者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讓學生用紙片剪出我國各個地方和各個政區(qū)的圖形,再將剪好的圖形拼成我國的疆域圖。筆者本節(jié)課采用的是競爭形式,在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之后,小組內(nèi)進行分工合作完成課堂任務,最后評選出制作最快、質(zhì)量最好的一組,選出“最佳成果獎”和“最佳表現(xiàn)獎”。通過這樣一種競爭式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參與互助合作學習的熱情,不僅能夠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互助合作學習形式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開展學習成果交流會,這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互助合作學習形式升華的一個過程。初中地理教師組織學習小組進行交流與討論,共享學習成果,不僅能夠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還能夠使他們相互之間學習到更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對于學生的表現(xiàn)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提高他們的學習成就感和滿足感,這樣才能使其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學習成果交流會主要指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組內(nèi)成員之間互享學習成果,小組成員通過查找資料,得出相關結(jié)論,然后再跟其他成員討論、交流,最后共同完成小組學習任務;另一方面是組間互享學習成果,是在各個小組達成一致意見后,派出一名發(fā)言人在課堂上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最終教師組織小組間的交流學習。初中地理教師通過開展學習成果交流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從而更好地發(fā)揮互助合作學習模式在教學中的作用,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總之,初中地理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應在課堂上為學生留有足夠的課堂探究時間,使他們在合作交流中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探究問題的思路。實踐證明,這樣一種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出發(fā)點的教學形式,能夠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學習效率有所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應構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探究渠道,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在提高他們地理成績的同時,還有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