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麗
記敘文寫作最基本的要求是需要學生能夠語句通順、敘事清楚、情感明確,但是很多學生都達不到這一基本要求。
一、記敘文寫作及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記敘文寫作是寫作教學的基礎,學生其實在小學階段就已經(jīng)開始接觸記敘文寫作訓練了,但是小學階段的記敘文寫作教學是不成系統(tǒng)的,因此,真正的記敘文教學是從初中階段開始的,本來學生應該對記敘文寫作已經(jīng)駕輕就熟了,但是由于教師在教學上和學生在寫作訓練上的一些問題導致了繼續(xù)文寫作質(zhì)量不高,主要的問題有:首先,教師在寫作教學講解的時候比較含糊,忽視了學生的理解和實踐;注重寫作結果,多以評分制度來檢驗學生寫作成果,少以評語形式仔細鉆研學生寫作中的問題。其次學生方面,一個是學生對寫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因為日常訓練少,讓學生誤以為寫作對于語文教學不重要;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不注重素材的積累,在記敘文寫作的時候也難以將寫作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于是在話語表達和情感表達上都有所欠缺。這就是當前初中記敘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二、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略
1.轉變教學方式,注重情感培養(yǎng)和素材積累
教師的寫作教學方式需要得到改變。首先,教師要針對以寫作教學制定明確的教學策略,就記敘文寫作而言,首先是要讓學生知道“記敘文是什么”,也就是記敘文的內(nèi)涵以及敘文的常見的表達方式,即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和說明。然后要對每種表達方式進行細化教學,總之,學生首先要知道是什么:其次,教師還應好教會學生“怎么寫”,這也是寫作教學的關鍵一步,這一階段的教學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而是將記敘文寫作與素材結合起來,素材來源一個是課內(nèi)、一個是課外,在進行專門的寫作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以課外搜集的經(jīng)典記敘文為素材展開教學,而在閱讀教學中穿插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主要立足教材,例如《散步》就是一篇記敘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就文中作者的寫作表達方式作為記敘文教學重點來教學,讓學生學會這種細致入微的刻畫、活靈活現(xiàn)的描寫和平實質(zhì)樸的語言表達技巧。
2.注重細節(jié)培養(yǎng),提高學生基本寫作素養(yǎng)
細節(jié)即咬文嚼字,要想寫出一篇精美的記敘文,不是要用華麗的辭藻來裝飾,也不是要對經(jīng)典文獻的大量引用,而是需要在平淡的文字中訴說不平凡,讓文章讀起來有畫面感、有故事性。但是就這個簡單的要求,很多學生都難以做到,因此,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語言表達進行培養(yǎng),只有語言表達通順、情感表達飽滿,才能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針對這方面的教學,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針對性的讀物,例如《讀者文摘》、《中學生900字優(yōu)秀作文》等,學生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寫作技巧,同時還能積累寫作素材;其次,教師增加學生作文訓練頻率,光看不寫就等于光說不練,學生背再多的寫作技巧和素材如果不應用,對學生的寫作水平?jīng)]有幫助。因此教師至少每周一篇大作文,還有,可以要求寫日記和周記,通過寫簡短的文章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培養(yǎng)學生捕捉和記錄生活中真實事件的能力。
3.注重情感表達,教會學生傳達真情實感
情感表達是學生在掌握寫作基礎之上需要鍛煉的一種能力,每每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老師都會要求學生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但是這也是學生最容易丟失的東西,因此培養(yǎng)學生在記敘文寫作中投入情感是寫好記敘文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情感既學生所要記敘或者說描述的事件中學生的主觀感受,這種情感或者情感的變化牽引著整個文章的變化,同時也是引發(fā)讀者情感共鳴的重要因素。因此情感是文章的靈魂,如果一篇文章丟了靈魂,無論運用了多么優(yōu)美的語,都無法吸引到讀者的注意,也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績。因此,學生不僅要學會寫好記敘文,還要寫活記敘文。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以《親情》為主題的寫作中,主題已經(jīng)確定了寫作范圍,所以學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帶著這個關鍵詞來搜索自己腦海中關于“親情”的典型事件;其次就是在組織語句和安排整個文章結構的時候,要注重細節(jié),也就是語句的表達、文章結構的安排等最后就是情感的表達,情感表達在文中沒有確定的位置,而是需要全文貫通,文章只有圍繞著這一感情主線而寫,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