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穎
摘要 目的:探討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方法:選擇微生物檢測樣本800份,其中呼吸道標本310份,血液標本205份,糞便標本145份,尿液標本140份。對比不同標本的檢測陽性率。結果:尿液標本陽性率33.57%,呼吸道標本陽性率30.65%,血液培養(yǎng)標本陽性率9.27%,糞便標本陽性率5.52%,尿液標本及呼吸道標本陽性率明顯高于血液培養(yǎng)標本與糞便標本(P<0.05)。結論: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陽性率不同,能更好地了解流行疾病情況,從而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
關鍵詞 臨床標本;陽性率;檢驗
標本微生物檢驗為臨床常見檢驗方式,為流行病學分布的重要參考依據(jù)。微生物檢驗陽性率能夠幫助確定病原體類型、感染原因及類型,從而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可靠參考,對疾病的治療與控制具有重要價值。所以,加強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確保檢驗準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對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的陽性率進行分析與探討,筆者對我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進行檢驗的800份標本微生物檢測樣本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4月選擇檢驗的微生物檢測樣本800份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呼吸道標本310份,血培養(yǎng)標本205份,糞便標本145份,尿培養(yǎng)標本140份。
方法:呼吸道標本要結合痰涂片檢驗結果判斷致病菌。采集患者晨痰,囑患者直接吐于無菌帶蓋容器內,容量1 mL以上。糞便標本為患者自然排便。采集3 g放在無菌容器內。尿液標本采集120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年第33卷第27期中段尿。血液標本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采集量8~10 mL。所有標本均在采集2 h內完成檢測。以德國Vetek 2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檢驗,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加強質量控制。
觀察指標:對比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尿液標本陽性率33.57%,呼吸道標本陽性率30.65%,兩種標本陽性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液培養(yǎng)標本陽性率9.27%,糞便標本陽性率5.52%,尿液標本及呼吸道標本陽性率明顯高于血液培養(yǎng)標本與糞便標本(P<0.05),見表1。
討論
微生物指的是細菌、真菌、病毒及小型源生物等,可引發(fā)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指出,病毒為引發(fā)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隨著醫(yī)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抗生素廣泛應用,藥物濫用情況也越來越嚴重,導致病菌出現(xiàn)變異,耐藥性增加。因此,加強微生物的檢驗對提高疾病診斷及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微生物標本主要包括血液標本、痰液標本、膿液標本、尿液標本、腦脊液標本及陰道分泌物標本等。本研究選擇血液標本、尿液標本、糞便標本及呼吸道標本作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尿液標本及呼吸道標本陽性率明顯高于血液培養(yǎng)標本與糞便標本(P<0.05)。
筆者結合多年臨床工作經驗總結出影響臨床檢驗質量的主要因素:①操作不規(guī)范:檢驗人員及護理人員沒有嚴格按照標本采集規(guī)范進行,導致標本不合格,準確率降低。②標本運輸保存不規(guī)范:如厭氧菌應密閉處理,不要同空氣接觸,不規(guī)范操作影響標本檢測結果。③工作人員重視程度不足:工作人員對標本采集不重視,未對患者進行有效指導。如患者需自己采集大便標本,部分患者因采集方法不正確,或采集容器不合格,導致標本無法滿足檢驗需要,影響檢驗結果。
針對上述因素,提出下列措施:①加強檢驗人員的培訓學習,使其及時更新專業(yè)知識,熟悉流行病學發(fā)展趨勢,掌握標本檢驗技能、運輸與保存知識,以提高檢驗質量。②加強檢驗管理,建立并完善檢驗管理制度,嚴格執(zhí)行檢驗操作流程。加強檢驗環(huán)節(jié)質量控制,并認真做好檢驗記錄,保證檢驗質量,提高檢驗準確性。
總之,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陽性率不同,可更好地了解流行疾病情況,從而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