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qū)第一小學 新疆克拉瑪依 833699)
被形容為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學,長期以來困擾著我們。一說寫作文,學生就是“橫眉冷對方格紙,俯首低頭咬筆頭”這樣一個狀態(tài)。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究竟何在?仔細思考發(fā)現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生不知道怎么寫,二是學生不知道寫什么。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兩個問題,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這是我們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結合我在教學中進行的一些嘗試,從訓練多樣化和選材生活化兩方面談一談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課文是學生學習寫作最好的范本,我們在課堂上要獨具慧眼發(fā)現學生易于模仿,便于下筆的訓練點。我非常喜歡的致力于小學語文寫作指導的何捷老師曾說過:小學生寫作的起點是模仿,落腳點是創(chuàng)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無論是最初的識字、組詞、還是造句、寫段,其實都是習作訓練的一部分。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也是小學語文習作訓練的有效方法。例如人教版教材六年級《山中訪友》一課中有這樣一段: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一起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整段運用了排比、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讓我們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與山中朋友的深情厚誼。在學習本段時先引導學生感悟,再從方法指導模仿出相似的句式,左后從內容上再進行篩選,這樣就呈現出一段段美文,相信如果以后再遇到類似的習作就能信手拈來了。實踐證明,在積累與循序漸進的訓練中,只要方法得當,必然會有創(chuàng)新火花的迸發(fā),這就是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的道理。因此,培養(yǎng)學生習作能力是采取模仿促進創(chuàng)新的模式,學生作文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自然養(yǎng)成了。
其次,我們可以在閱讀教學時滲透寫作方法,讓學生用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練習。比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時,讓學生學習“寄情于物”的寫法。先讓學生了解,作者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她在祖父園子里玩時心情如何,而是把這種情感寄托于園子里的事物上;再讓學生仿照文中的句子“……愿意……就……,愿意……就……”,來寫園子中的其他景物,初步感知“寄情于物”的寫法。學生很快就寫出一些句子,如:螞蚱愿意跳到白菜上,就跳到白菜上,愿意跳到青菜上就跳到青菜上……最后跳出文本,讓學生用用“寄情于物”的寫法寫一寫自己難過或愉快的心情。有學生寫到:今天早上陽光格外明媚,鳥兒的歌聲比平時親切了許多,路旁的野花向我微笑……也許學生剛開始只會寫簡單的兩句話,但是長期堅持訓練,學生會越寫越好。
再次,我們我們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片段訓練。詞句擴展開來就是段落,段落擴展開來就是篇章,寫好段落是打實學生作文基本功的重心所在。我們經常會發(fā)現學生的作文不夠飽滿,為了完成任務湊字數,怎么樣改變這種現象呢?那就要進行細節(jié)描寫的訓練。例如:寫夏天熱這一片段時,我對學生的要求是段落中不能出現“熱”這個字。學生為了突出“熱”就會從太陽像個大火球、花兒耷拉腦袋、小草無精打采、小狗吐舌頭、小朋友玩水等這些細節(jié)去描寫,在細節(jié)描寫中讓文章飽滿生動起來。
三分文章七分改。要想學生的習作水平有大的進步,我們必須用好“改”這一手段。作文寫完后,自己先從錯別字、語病、標點符號三方面入手修改,然后勾畫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或者自己認為比較好的語句,并且在旁邊批注上寫的原因或有什么作用。文章不厭百回改,這項訓練不僅讓學生有意識的進行遣詞造句,還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同學之間互相評改作文,主要是勾畫同學寫的好的地方,對于寫的不好的地方,要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議。學生互改作文的過程中學到了同學好的寫作方法,也把自己好的寫作方法提出來供別人參考,這樣便于同學間互相學習。
在作文講評課上我們在評講作文時,應選擇典型的作文或者作文片段,當場組織學生朗讀、點評修改,引導學生評價文中寫的好的地方并借鑒運用。針對學生作文中常見的問題,引導學生找出錯誤,指出復習的方向,讓學生當場修改。每個作文評審都應注重作文的培訓重點,不能面面俱到,這樣的評論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對作文的重點培訓加以落實。
“作文表達的感情要真實”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對習作的基本要求?;谶@些要求,我對學生習作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個“真”字。如何才能做到“真”呢?當然靠學生記錄生活里的真人、真事、真情。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書,在生活這本書里可以找到習作中需要的所有東西。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可是學生一到作文時就冥思苦想,絞盡腦汁,難以下筆,問題就在于沒有悉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并及時真實地記錄生活,積累生活。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我是讓學生準備材料積累本,把自己認為值得記下來的事情,用幾句話記錄下來,還可以記錄自然美景等。每次習作時就翻開自己的材料積累本,根據自己記錄的材料,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來寫作。長期這樣訓練,學生在寫作時就不會再為材料發(fā)愁了,而且一翻開材料積累本發(fā)生的事情就歷歷在目。
選擇貼近生活的小材料。小學生習作水平比較有限,有些選材太大學生不好駕馭,所以要指導學生選材上時一定要讓學生選擇貼近生活的小材料。比如學生寫假期趣事,學生很容易像記流水賬一樣寫到他到哪里玩,然后把一天的行程都介紹一遍,這時教師就提醒學生選擇行程中最難忘的一天來寫,可以寫最難忘的某個景點,也可以寫行程中難忘的一件事情。
提高學生習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之中,我們要多探尋指導方法,多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讓學生用作文寫生活,相信學生一定會從“厭”寫變“樂”寫,習作能力也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