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遂川縣橫嶺志強希望學校 江西吉安 343000)
在《珍珠鳥》一文中,作者的語言是細膩的、親切的,所營造的文本空間是自由的。從珍珠鳥最初怕人,到與“我”和諧相處,向我們展現(xiàn)了“信賴”的豐富意義。在該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品鑒文本?如何把握作者的寫作手法,如何體悟作者的情感?現(xiàn)從聚焦、遷移、積累三方面來闡述。
散文在閱讀時,我們要讓學生關注文本語言,聚焦寫法,挖掘文本的精華與思想?!墩渲轼B》在初步閱讀時,我們可以從“我”與“鳥”兩條主線來分析,來展現(xiàn)“人”與“鳥”的情誼。品讀語言,朗朗上口,尤其是在刻畫小鳥的動作、神態(tài)上,更是細致入微,用詞準確,流露出作者對小鳥的信賴。同時,從文本時空發(fā)展來看,靈動的語言也表現(xiàn)了小鳥與“我”之間的空間距離越來越近,預示著“人”與“鳥”的心也越來越近。在閱讀教學流程上,首先讓學生默讀,并對“小鳥”怕人的段落進行畫出;接著,利用PPT,將關于“小鳥”的句子進行呈現(xiàn),讓學生從中分析,小鳥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從文本閱讀后,小鳥的活動場所發(fā)生了變化,如鳥籠、籠子四周、屋里、書桌上、肩上等等,都是關于小鳥活動的句子。然后,通過這些活動場所的梳理,從中有何啟發(fā)?引出“心的距離越來越近”。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對小鳥與人的關系,可謂是著墨甚多,也體現(xiàn)了馮驥才的良苦用心。從小鳥怕人,到小鳥對人的信賴,這一變化在文中主要從小鳥的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來展現(xiàn),而這些內(nèi)容,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就能獲得。由此,教師從文本講解上,拓展“心理”方向,將作者的“心理”與小鳥的“心理”進行交匯,成為文本寫作的一大特色,也向我們傳達了“人”與“鳥”的情誼。
知識遷移是基于舊知,延伸新知,實現(xiàn)新舊知識承接的“橋梁”。在《珍珠鳥》一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善用遷移,指導學生從閱讀中升華對文本的理解。教師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提出問題“作者做了那些事,讓小鳥如此膽大,如此信賴他?”請同學們結(jié)合文本,用橫線畫出來。分組合作,讓學生進行交流,對相關句段進行討論。然后,對照PPT,將這些句段呈現(xiàn)出來。原來,作者為了贏得小鳥的信賴,為小鳥營造了舒適的家。還有,作者為了尊重小鳥,就連添食加水,都不睜大眼睛,擔心驚嚇了小鳥。在突出“絕不驚擾”之意時,作者用了一個關聯(lián)詞“連……也……”。還有,在小鳥的生活里,不管做什么,作者都不管它,任其自主活動。讀到這里,請同學們運用“連……也……”這個關聯(lián)詞來說說作者任由小鳥自由活動。有學生提出“小鳥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落在柜頂上,一會站在書架上,一會撞到燈繩上,一會跳到畫框上……作者也不去責怪”;還有學生提出“小鳥蹦到杯子上,俯下身子喝茶,作者也不聞不問”。從這些語言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表達什么?請用一個詞來形容。有學生提出“關心”小鳥;有學生提出“愛護”小鳥;有學生提出“呵護”小鳥。由此我們總結(jié)出:對于小鳥的關心、愛護、呵護,就是不要去驚擾它。通過文本的研讀,從中品味作者對小鳥的呵護,這些句子不難找到。但是,對于這些句子的理解,需要我們從閱讀中,慢慢體會其內(nèi)涵。通常,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其語言是真摯的、樸實的。學生在語言閱讀中,所感知的內(nèi)容是局限的,與文本主旨還有一定偏差。特別是對于文字中所表達的語言張力,需要我們從語感中來品鑒,從與作品的情感對話中來生成。同樣,在本文中“連……也……”的運用,既表達了作者對小鳥的理解與信賴,又能夠讓學生從中深刻感悟作者對鳥的情誼。通過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從中來體會作者對鳥的情感,也將這份情感遷移到學生的理解中。
語文學習需要積累,知識的獲得也是從不斷累積中養(yǎng)成。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往往習慣于閱讀文本形式,即梳理文本的寫作手法。在《珍珠鳥》一文閱讀中,該文的主線很巧妙,我們可以從中梳理出多個語言點。如篇首的“一鳥”、“一草”、“一巢”,文辭押韻,貼切生動。因此,在講解文本,幫助學生理解修辭時,可以“因文制宜”。從本文中的含“動”字詞語,以及比喻句的積累中,來破譯寫作主線。通過PPT來出示含“動”字的8個句子,讓學生結(jié)合文本閱讀,填寫并校對;再出示3個比喻句。然后提出問題:請同學們結(jié)合作者的用詞和修辭,想一想自己該怎么去用?通過課堂對話與教學互動,對于本文的閱讀,我們從中感受到作者與鳥的深刻情誼,這份情誼,源自信賴,這份情誼,刻畫了美好意境。作者的語言極富熱情,也為我們寫作教學提供了許多可借鑒的詞句。俗話說“觀千劍而后識器”。在本文閱讀中,從語言的積累來感悟深刻的意旨,引導學生從重點字、詞、句、段的聚焦中,來默讀、引讀、范讀、合作閱讀,展開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體悟字里行間的深刻情感,讀出韻味,完成積累。
閱讀教學相對而言費時低效,而通過聚焦、遷移、積累,將文本閱讀與知識挖掘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從三大板塊由淺入深地品鑒文本,展現(xiàn)語言、情感。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交流,將閱讀交給學生,讓學生從閱讀中找出問題,從問題中理解關鍵點,提高閱讀層次,主動建構(gòu)知識。《珍珠鳥》一文,作者從生活場景入手,來展現(xiàn)“人”與“鳥”的信賴過程,從中來折射人與自然之間彼此親近的美好愿景。我們在整個課堂組織中,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情感,并以適當?shù)狞c撥來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促進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法,感悟文本意蘊,提高寫作思維品質(zhì)。馮驥才在《趣說散文》中提出“散文最終只是寫一點感覺,一點情境,一點滋味罷了”。對于所謂的“一點”,正是集聚了作者的深刻情感與豐富的人生體驗。我們從《珍珠鳥》閱讀中,讓學生讀在口,想在心,從中品讀深藏于文字中的“信賴”,讓“信賴”之花,在閱讀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