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要】閱讀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人文精神。但是在中學階段,學生的閱讀僅局限于教材,很少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課外閱讀,這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十分不利,也不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文章對我國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展開了思考與研究,以期提高大家的重視,強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訓練。
【關鍵詞】課外閱讀;中學生;閱讀積累;閱讀興趣;人文精神
對課外閱讀的忽視直接導致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由此一來非常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為此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反思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決策略是尤為重要的。
一、對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反思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睆娬{(diào)了多讀書的好處?!缎抡n標》指導下的中學語文也強調(diào)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要求教師鼓勵并督促學生擴大閱讀量,對課外的各類圖書和報刊提高閱讀興趣。閱讀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對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有所幫助。但是在傳統(tǒng)的義務教育中,師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并不高。語文學科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度是最高的。通過閱讀,學生能更進一步地了解生活,體驗生活。但是對課外閱讀的忽視,直接閉塞了學生的眼界,使語文學習被固定在教材的框架之中,導致學生語文知識的貧乏,對語文學習也提不起興趣。而且學生的閱讀只局限于語文教材的話,還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不僅缺乏豐富的寫作素材,還會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式,寫作文時總寫套話、空話,沒有實際內(nèi)容。因此,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在語文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
二、關于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實踐探究
結合其他學校、其他教師的閱讀教學經(jīng)驗,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在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方面可以開展“五個一工程”。第一,喜歡一本雜志。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推薦發(fā)行量大、知名度高、人文性強、內(nèi)容豐富的雜志,例如《中國青年》《讀者》等,針對所讀的精彩文章開展課前演講活動,到學期末,可以將學生的演講稿匯總起來做成作品集。第二,推薦一篇好文章。每周可以讓一名學生向全班推薦一篇好文章,并準備好自己的推薦語,到期末同樣可以印成冊子發(fā)給學生,如此一來不僅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所鍛煉。第三,輯錄一本《作品精選》。鼓勵學生擴展閱讀面,不限文體每周抄寫一篇自己欣賞的作品,并做好閱讀筆記,試著寫一寫讀后感。第四,欣賞一個作家。閱覽群書,找出自己比較欣賞的作家,并查閱這名作家的相關資料,加深對其的了解,閱讀這名作家其他的優(yōu)秀作品,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第五,作一系列專題對比閱讀。歸納總結學生所推薦的所喜歡的文章,將其劃成專題,指導學生開展專題閱讀。例如關于探索宇宙之類的文章,可以開展“仰望星空”專題;關于感悟自然的文章,可以開展“與自然擁抱”的專題;關于同一個作家的文章,例如老舍,可以開展“感受老舍”的專題;等等。
“五個一工程”的實踐,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具體來講,這一系列閱讀活動的開展主要有以下幾點收獲。
(一)強化了學生的閱讀積累,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也非常有幫助
“一個人學語言,第一是靠積累。”這是北師大博導劉錫慶在發(fā)表講話時所重點強調(diào)的。在“五個一工程”的推行過程中,學生的閱讀量逐漸達到400萬字,這與之前師生普遍不重視課外閱讀時期學生的閱讀量有著天壤之別。面對如此大量的閱讀要求,沒有一個學生表示反對,只有2.8%的學生認為量有些大,而超過97%的學生持贊成意見。不少學生表示每天一點閱讀的日積月累不僅沒有感到疲憊,反而越讀越有興趣,越想讀下去,一個學期過去自己竟然讀了那么多書,很有成就感。57%的學生表示通過閱讀積累了各個方面的知識,視野得到了開闊,對文章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也得到了提高。而且“五個一工程”閱讀中,由讀到說-由說到抄-由抄到背-由背到寫-由寫到講的方式方法也十分契合素質(zhì)教育理念下的學生語感培養(yǎng)模式。
(二)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自主閱讀能力提高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讀書、堅持讀書習慣的前提條件。每一本書都如同一個世界,學生在書海中遨游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見識。書中有趣的故事、以前不知道的知識都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得閱讀在班級里蔚然成風,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了愛閱讀、主動閱讀的好習慣。通過對高三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調(diào)查,我們了解到大多數(shù)學生將《讀者》作為自己固定的課外讀物,有超過九成的學生讀完每期一半以上的文章,有半數(shù)的學生能做到期期必買必讀。班主任也反映每個學生書桌上都或多或少地放著幾本雜志,在課下學生已經(jīng)習慣隨手翻開閱讀。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學生來說將會是終身受益的。經(jīng)過教師擴展課外閱讀計劃的開展,絕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經(jīng)常閱讀的習慣,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當前語文失去魅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
在“五個一工程”閱讀中,學生讀的書都是弘揚真善美的佳作,其中不乏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對人與人真摯純潔感情的歌頌,對不畏艱險遇強則強大無畏精神的弘揚。對這些文章的閱讀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人文情愫,挖掘出學生蘊藏在心底的美好,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勇敢、堅強、自信的優(yōu)秀品質(zhì)。作為國內(nèi)最具溫情的、最具人性的雜志,《讀者》始終堅持以美好、善良、人道、人性為基本標尺,被譽為“溫暖靈魂的陽光”。人文精神的光芒使其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深受學生的喜愛,使學生通過閱讀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了人文精神。另外,經(jīng)常性寫閱讀筆記、讀書體會等也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更“有料”地抒發(fā)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使學生的人生境界得到提高。
(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順應了教育改革
“五個一工程”閱讀改變了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論是推薦文章、學生演講還是“欣賞一個作家”“喜歡一本雜志”等都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開了空間。endprint
三、對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感悟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對當前教學中學生普遍缺乏課外閱讀意識現(xiàn)象的反思,以及對“五個一”閱讀工程實踐所取得的成效來看,要想強化學生的課外閱讀,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用興趣帶動閱讀。隨著年齡的增加,中學生對外界社會關注的渴望會逐漸加重,他們要求通過對社會、天下事的了解來探討人生的價值。同時,中學生又面臨著繁重的課業(yè)任務。這也讓學生越來越想找到一個既能夠減輕壓力又能夠有所收獲的娛樂方式。因此,這些精神需求引導著學生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要達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教師就需要充分利用積極有利的因素,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習慣。
第二,教師要允許并鼓勵學生探索自己所喜愛的讀物,閱讀方式要在穩(wěn)定中有所變化,讀物要在統(tǒng)一中追求個性,實現(xiàn)閱讀讀物和方式的多樣化。例如在“五個一工程”閱讀實踐中,“欣賞一個作家”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不求一致。“最喜歡的雜志”不必要求學生都選擇《讀者》,也可以選擇《格言》《看天下》《青年文摘》等。讓聽說論辯與讀寫抄評融為一體,讓雜志時文和名著經(jīng)典并存,讓學生在對群書的博覽中滿足求知欲,并鍛煉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
第三,將閱讀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教師只是充當引導與解疑的角色,閱讀體現(xiàn)自由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是新時期素質(zhì)教育理念下對所有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并相信學生無限的潛能。讓學生通過閱讀,自己和作者溝通,靠自己領悟書中世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享受閱讀的快樂,從而不斷提高學習興趣。
第四,注重閱讀積累,不能一本書讀完就算了,要有所積累和收獲。首先,要保證數(shù)量,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要求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要達到400萬字,只有在保證量的基礎上才能發(fā)生質(zhì)變。其次,閱讀范圍要廣而又廣,要盡可能地擴大閱讀面,不必局限于文學類的作品。最后,凡事貴在堅持,閱讀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效利用課余時間開展閱讀,并長期堅持下去,在閱讀中領略堅持的魅力。
第五,突出人文性,提高閱讀品味。浙江師大王尚文教授認為,語文學科的人文底蘊與人文價值正隨著語文界對語文工具性的過度推崇而逐漸流失,這對于學生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時,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閱讀那些弘揚人間大愛的,關注地球家園的,擁有溫情與愛心的,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愛好和平,增強正義感,明辨美丑、真假、善惡、是非的報紙雜志書籍,尤其是要引導學生多與巴金、曹禺、魯迅、托爾斯泰、莎士比亞等人類良知的代表者進行對話,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對人的終極關懷,提高學生的人生境界。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寬學生的視野需要長期堅持。只有注重積累,注重感悟,才能讓學生在浩瀚的書海中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楊曉慧.中學生課外閱讀淺探[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5(16):227.
[2]白曉旭.中學語文教學中自主閱讀的理念與實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