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明
摘要:小學語文是語言學習的肇始階段,我們要及時引導小學生掌握體味文本中語言要素的技巧,啟發(fā)他們敢于嘗試進行語言表達。立足教學實踐從兩個角度對此進行例談。
關鍵詞:小學語文;表達能力;語文教學在我們的課堂上,為我們的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口語鍛煉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特別重要,這也是身為一個小學語文教師的基本責任。但是在語文課堂上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讓學生回答問題,他們或者詞不達意,語病多多;或者反應遲鈍,囁懦難言;還有的顛三倒四,語序混亂;詞匯缺乏等等。實驗表明一次失敗的發(fā)言往往會給一個孩子心頭造成揮之不去的陰影。長此以往,當這種自我否定的陰影伴隨他的一生,我們說,這個孩子的一生不再明亮。所以說擁有良好的口才,才有陽光人生。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口語表達是書面表達的重要基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尤其重要。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明確口語表達的重要性及如何培養(yǎng)口語表達能力,就此,我談談幾點看法:
一、仔細閱讀學習文體表達技巧
只通過抽象的理論說教學生無法掌握寫作和表達技巧,題海式習作練習缺乏必要的模板和啟發(fā)指導,學生也會迷失。所以要想讓學生掌握表達技巧,我們就要結合具體的藍本進行啟發(fā)和指導。
比如,《落花生》《風箏》等幾篇名家作品都是給學生樹立表達“生活啟示”的榜樣,我們可以結合文本指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具體事務進行延伸性思考,然后學習文本的表達技巧將所想、所感表達出來。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適當?shù)剡M行寫作指導,讓學生明確寫作要注意有敘述也有議論,然后應該在文章之中盡可能采用含義深刻,有啟發(fā)性的語句?!盾娦杼庨L》《雷鋒的故事》等都是比較經典的記敘文,我們可以從中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學習以怎樣的手法描寫故事……小學語文教材將優(yōu)選的同類課文歸納到一個單元,然后單元都有對應的習作,這就是要求我們要通過經典的文本學習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文體表達,單元最后聯(lián)系生活體驗采用讀議結合的方式開展“課堂小練筆”,這樣學生邊學邊用,有效提升表達技巧。
二、創(chuàng)設說的氛圍,激發(fā)說的欲望
中國平時語文課上,經常出現(xiàn)學生躍躍欲試、爭相發(fā)言的激烈場面。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即便教師千方百計地引導、疏通還是“千呼萬喚難出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機會,缺乏相應的引導而導致的惡果。那么,作為教師如何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利用圖片、故事、動物、游戲等去激發(fā)他們說的欲望呢?
孩子們的天性是十分喜愛小動物,也愛聽童話故事。課標版教材中有不少描寫小動物的課文,如:《小鷹》《青蛙》《小動物過冬》等,教完課文后,可引導學生進行表演,然后讓他們用自己的話將這個故事講一講、演一演,這樣讓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表演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說話的興趣。
三、挖掘文本,學習語言表達技巧
小學生是培養(yǎng)語言閱讀習慣的良好時機。但是小學生沒有閱讀的基礎和能力,這時候我們最好不要讓他們盲目拓展閱讀,我們可以以教材為基礎進行深入語言要素挖掘,指導學生掌握對應的閱讀技巧,從而體味語言,學習表達方法。
比如,《桂林山水》就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文,我們可以借此引導學生閱讀和體味,挖掘和學習其中的狀景描寫技巧:先要學生認真閱讀,隨著作者的筆觸來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本文是散文詩的語言,歡快、活潑,比較符合小學生的表達方式,可以讓小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感仔細品味作者用怎樣的修辭手法來寫桂林的山和水,其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通過這樣的啟發(fā)引導,讓小學生以教材為藍本,逐步掌握如何在閱讀中學習語言表達技巧,為日后語言表達奠定基礎。
四、以文本為媒介,指導學生如何說話
由于低年級學生受識字量不多、詞匯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弱等原因的影響,致使學生常常出現(xiàn)表達困難等情形。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說話資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進行有步驟的指導、訓練,使學生能抓住要點,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從中找到快樂。
語文教材設計了“口語交際”活動。如:其中“學會祝賀”訓練,在引導學生說完祝賀的話語后,我還創(chuàng)設了學生送賀卡給老師的情境,通過師生、生生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在互動中進行說話,同時引導他們使用禮貌語言,很多學生說得聲情并茂,課后還有很多學生真的將自制的賀卡送給了我,并親口表達了對我的祝賀,通過這種形式的說話訓練,讓我真正看到了學生學會了在生活中交際。當然,系統(tǒng)的說話訓練項目,可事先布置學生做準備,課堂上的原則是做到教師少講學生多練,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去說、去表述,達到真正地把話表述完整、清晰。
五、尊重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造表達機會,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
許多學生不會表達的原因是不愿表達,而不愿表達的原因是怕說錯了挨批評或被別人嘲笑,所以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發(fā)言,上課是對待學生要有耐心,即使學生答錯了也要對他們參與發(fā)言給予肯定,鼓勵繼續(xù)發(fā)言,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耐心,而且要細心挑選一些難度較低的話題,給每一個學生表達的機會,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他們的表達興趣。
教師也可在班級課堂過程中舉行一些演講比賽、辯論賽、口語交際辯論會等活動,讓學生輕松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好的口語交際的學習機會。
所以教師必須抓好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一副好口才,首先要敢講,不管在什么場合,講話都不緊張,能把自己想說的,或準備好的講出來;其次要做到講話有內容不空洞,邏輯清晰,有說服力、有感染力、有文采。
總之,作為語言知識的初級學習階段,小學時期我們應以教材為藍本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和體味語言的技巧,然后還要設置恰當?shù)慕虒W方式鼓勵他們進行表達訓練。只有這樣才能讓知識及時轉化成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參考文獻:
[1]胡小玲.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青溪銀村完全小學334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