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勇
摘要:高中生物理學習智能差異特別明顯,根據這一現狀必須進行分層教學,采取“問題——探究”的教學模式,可以達到提高物理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分層教學;探究;物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2-0103
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的智能差異,對不同智能特點的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層次的教學環(huán)境,協調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把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置于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中,使教學要求與學生的學習可能性相互適應的教學策略。高中學生物理學習的智能差異明顯,根據學生物理學習的智能差異進行高中物理分層教學實驗將給不同特點的學生創(chuàng)造不同的物理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物理成績都能得到提高和進步,從而達到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水平和質量的目的。
一、分層教學是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
長期以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遇到過這樣的困難:就是一個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水平層次不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按照中間學生的水平備課、上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學校采取了分重點班、普通班的做法,可仍然存在“優(yōu)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課堂教學問題。分層教學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把促進學生個體潛質最大限度地發(fā)展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力求充分釋放學生的個人價值,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發(fā)展。在教學活動中,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充分體現把學生的發(fā)展放在教育首位的教學指導思想。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人格的基礎上,針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學,使學生在各自的認知水平和個性特長上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實現學生發(fā)展的個性化;同時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作為學生的主要方式,使學生在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的螺旋動態(tài)變化中不斷增強主體意識與合作意識,提高自主學習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并在情感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分層教學營造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的自由發(fā)展提供了平等和廣闊的機會和空間。
分層教學突破了傳統的對待學生之間差異的態(tài)度——消除差異,而將視角轉向了對學生差異的培植、利用和開發(fā),根據學生差異特點和發(fā)展要求,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促進有差異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教學大綱和《物理課程標準》為依據,在仔細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以及充分了解學生認知差異的基礎上,尋找教學與各層次學生認知水平的結合點,分層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模式,確定教學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高中物理分層教學的應用前提和模式
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有三個前提:一是要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二是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好物理。三是從新的教學觀點看,高中物理教學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適合不同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環(huán)境,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觀,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學生來適應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單調的、唯一的教學環(huán)境。在這三個前提下實施的高中物理分層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存在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課堂教學問題,使物理智能存在差異的學生在自身的基礎上物理知識和能力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fā)展,從而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水平和質量。
“問題——研究”課堂教學模式提出的目的不僅在于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皢栴}——研究”課堂教學模式與研究性學習一樣,都將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首位。研究性學習可以讓學生逐步學會發(fā)現問題,熟悉研究過程,模仿研究方法,提高合作能力和實踐習慣。而本文定義的“問題——研究”課堂教學模式是在課堂學習中,以探究性學習理念為指導,以知識學習為載體,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逐步學會發(fā)現問題,熟悉研究過程,模仿研究方法,提高合作能力和實踐習慣的知識能力并重的教學模式。
“問題——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出是對學習課堂知識、發(fā)展能力、取得高分考試成績三者相結合的一種嘗試。在高中物理課堂學習中,該模式的基本流程為:根據知識目標學習設置問題情境——教師或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思考或合作討論——提出猜想和假設——教師講解或學生實驗探究驗證——學生間交流討論和評價——問題解決——知識掌握和能力提高。
課堂教學模式的補充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課堂和課外相結合的物理科技活動。包括以物理科技小論文、物理科技小制作等內容為主;二是與其他學科的教師相互配合協作。教師和學生將不同學科的概念和技能整合在一起去研究問題。這形成“問題——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的補充形式,通過參與漸進式的問題解決過程,培養(yǎng)專業(yè)能力。該模式的基本流程由學習循環(huán)圈組成,每個循環(huán)包括四道程序:即理解和計劃,行動和分享,反思,重新思考與修正;三是參照“學習中的合作者”社會型教學模式,將所學物理知識技能運用到社會實踐中。這種模式以探究問題和增長知識為目的,將學說探究、社會整合以及社會過程學習等目標綜合在一起?!皢栴}——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的補充形式是把物理課堂知識運用與課外其他知識相結合,在實踐中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對“問題——研究”課堂教學模式教學的課外補充。
三、分層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
“問題——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的目的是有效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水平和質量。根據高中物理課程的特點以及學生物理智能的差異,進行物理分層教學的目的也是使物理智能存在差異的學生在自身的基礎上使物理知識和能力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fā)展,從而全面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因此,物理分層教學與“問題——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的結合存在必然性。但我們知道,在物理分層教學中,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具有適應不同層次的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同一課堂教學模式運用于不同的層次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效果,我們在物理分層教學與“問題——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的結合存在必然性的基礎,應該尋求“問題——探究”課堂教學模式與各不同層次相結合的各自的特點,尋求最高效發(fā)揮“問題——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效果的物理分成層次。
(作者單位:貴州省畢節(jié)市實驗高級中學 5517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