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目前國內(nèi)日語教育在課堂中大多以老師為主導,學生單純接受和吸取知識,忽略語言產(chǎn)出和運用效果。JF標準can-do評價體系強調(diào)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將日語交流過程中“能夠完成怎樣的任務(wù)和課題”作為教學目標,通過建立學習檔案、營造學生自主學習氛圍以及建立長效的評價機制,解決當前日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關(guān)鍵詞]JF標準;can-do;評價;日語教學
[作者簡介]于智穎(1986—),女,東華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日本文學和日語教育。(江西南昌 330000)
我國的日語教育在世界上可謂是名列前茅,形成了一套科學的系統(tǒng)化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大批優(yōu)秀學者,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JF標準是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參照2001年歐盟公布的《歐洲語言學習、教學、評估共同參考框架》(以下簡稱《CEFR標準》),花費5年時間制定的一套日語教育、學習、評估的參考標準。[1]筆者嘗試將JF標準can-do評價體系運用到日語教學課堂中,旨在打破傳統(tǒng)授課模式,提高課堂質(zhì)量和語言實踐能力,營造具有系統(tǒng)性評價體制的高品質(zhì)課堂。
一、目前我國日語專業(yè)教育的弊端
國內(nèi)大多數(shù)日語教學采用的是翻譯教學法和聽說教學法進行授課。翻譯教學法的教學重點是對詞匯和語法的分析或?qū)φZ法的解釋說明,通過大量的舉例,加深對語言知識的記憶。但是這種教學法最大的弱點是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容易陷入“重講解、輕實踐”的誤區(qū),導致學生應試能力強、實踐能力差的后果。
聽說教學法主要是以聽說訓練為主,通過語言學習、接受理解的過程后,達到語言產(chǎn)出的效果。在語言模仿的過程中,增強實踐能力達到語言記憶效果,但是缺點是課堂效率縮減為原有的一半。
而JF標準can-do評價體系,可以幫助教師重新制定教學計劃和課堂實施計劃,并對學習效果進行有效評價,對日語教學以及學習者日語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JF標準can-do評價體系的主要內(nèi)容
國際交流基金日本語教育標準中“can-do”是能夠做,可以做的意思。即:用所學的日語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因此,JF標準can-do是用來判斷“用日語能夠做什么”,即所學日語的達成度(「できる」)的評價標準?!坝萌照Z能夠做什么”可以理解為利用所掌握的日語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做什么樣的活動。[2]can-do將日語學習的達成度分成6個級別(A1,A2,B1,B2,C1,C2)。A1,A2為基礎(chǔ)階段語言使用者級別,B1,B2為自立語言使用者級別,C1,C2為熟練語言使用者級別。級別不同,語言活動也各不相同。
當教師使用JF標準can-do評價體系評價學習效果時,在課堂流程的設(shè)計中應注意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的一致性,制定相對應的評價標準和評價表格。JF標準can-do中評價標準和評價表格的制作方法如表1所示:
三、JF標準can-do評價體系在東華理工大學日語教學中的實踐
為檢驗can-do教學的實施效果,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將can-do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進行比較,探討can-do教學在我校日語專業(y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有效性。本課題的研究假設(shè)為“在日語專業(yè)語法教學中can-do評價體系教學下的學習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模式,并能提高學生的日語實踐能力,達到學以致用?!?/p>
(一)對照教學實施辦法
本次調(diào)查對象是東華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yè)16級1班和2班,共40名學生,每班人數(shù)均為20人。其中1班作為實驗班,采用can-do教學法;2班作為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兩個班級以同樣的教材和教學進度,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驗證本次教改的有效性。本次實驗中,實驗班采用can-do教學法,實驗的刺激變量為教學方法;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驗后的測試成績?yōu)榉磻兞俊?/p>
(二)實驗過程
在實施can-do日語教學法后,通過試卷測試的方式檢驗教學效果。測試題型為選擇題、記述題和作文。其中選擇題為傳統(tǒng)的語法測試題目,從而保證測試內(nèi)容的有效度,而記述題和作文則作為can-do教學法教學效果的參考依據(jù)。
JF標準下的can-do教學模式的具體開展方法簡單歸納如下:
JF標準采用的是模塊式教學理念,以階梯式的形式劃分每個階段要完成的教與學的任務(wù)及要達到的目標。對每個學習階段進行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教師評價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評價,以此加強語言活動的開展和社會語言能力的提高。教學任務(wù)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定如表2所示:
JF標準明確指出can-do評價體系的宗旨是借助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建立學習檔案、自評、他評、教師評的環(huán)節(jié)增強學生語言實踐的能力,單詞量和語法并不是學習的唯一目的。JF標準將語言活動分為三個部分,即:接受和理解、語言的產(chǎn)出、語言互動。教師導入課程后,設(shè)定課堂的任務(wù),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者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課堂任務(wù)。教師在課堂中充當引導者的角色,負責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學生應作為課堂的主體,并通過建立學習檔案的形式記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
學習檔案的制定有助于學習者回顧學習歷程,是對自己語言產(chǎn)出活動的記錄,也是反映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依據(jù)。學習者可以依據(jù)自己的學習內(nèi)容制定自評表和互評表。通過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更加客觀地檢測學習成果。[3]
四、測試結(jié)果分析
如上所述,本次調(diào)查對象是東華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yè)2016級1班和2班,共40名學生。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教學,通過試卷測試的方式驗證教學效果。
試卷由三部分構(gòu)成,分別是選擇題(40 分)、記述題(A(20分)和B(30分)和作文(10分)。選擇題為傳統(tǒng)試卷測試項目,而記述題和作文則是為了測試學生語言實踐的能力,所以記述題和作文部分作為can-do教學效果的主要參考指標。表3為實驗班與對照班各模塊筆試平均分對比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實驗班的總分平均分比對照班高出7.63分,并且記述題和作文兩個模塊的平均成績也明顯高于對照班,所以可以認定can-do教學法對于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方面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雖然傳統(tǒng)教學法和使用can-do評價體系的教學方法都可以達到預定的目標,但是在語言實踐的過程中顯示出差距,所以本課題所提出的研究假設(shè)能夠成立。
五、結(jié)論
通過一個學期的實驗教學,在日語教學中JF標準下can-do評價體系的教學效果明顯勝于傳統(tǒng)教學法,并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日語實踐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通過調(diào)查,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接受JF標準下的can-do教學法,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得到提高,并且通過執(zhí)行任務(wù)和小組協(xié)作的形式提升了專業(yè)自信。
[參考文獻]
[1]彭瑾,徐敏民.「JF日本語教育スタンダ﹢ド2010」與我國日語教育改革—以高等教育日語課程標準的比較為切入點[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2,(1).
[2]日本語國際センタ﹢教材開発チ﹢ム.JF日本語教育スタンダ﹢ド【新版】利用者のためのガイドブック[Z].日本埼玉:獨立行政法人國際交流基金.2017.
[3]于智穎,崔耀琦.JF標準下Can-do教學模式在基礎(chǔ)日語教學中的實踐[J].校園英語,2014,(12).
[責任編輯: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