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qū)東四五條幼兒園 閆茜凡
在幼兒園,教師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連,進餐問題也常常被提及,但進餐問題中教師適宜指導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性及其合理性問題很少進行思考,以至教師的工作中存在著許多盲點,所以我希望通過對進餐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指導行為分析,找出更為適宜的指導,讓幼兒在進餐過程中獲得更多更好的發(fā)展。
為什么說是教師的適宜行為呢?因為在進餐護理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并沒有明確要求教師應該做什么,只是提到要對幼兒進行進餐護理,隨著每年新增教師數(shù)量多,更新快,所以很多方法都被遺忘了。所以在進餐護理上更多的應該是教師適合什么樣好的方法進行護理。
進餐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傳統(tǒng)指導,吃飯催促,安靜進餐,強制多吃。也經常會有老師很熱切的關注孩子,看著孩子不吃,干著急沒有辦法。
良好的進餐環(huán)境能增進幼兒的食欲,使幼兒心情愉快地進食。首先,教師可以選擇播放一些鋼琴曲,輕柔一些的。其次,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齊克森·默海的研究證實,在進餐時交談,會使人心情愉快。但孩子進餐時不能交談是因為怕食物嗆到孩子,所以我們可以在進餐活動前,教師請值日生報菜譜,這樣給孩子一個餐前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能用輕松愉快的語言介紹每天的飯菜來喚起幼兒對飲食及相關活動的興趣。
教師可適當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食物與進食量。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不能孩子一不吃某一食物就說他挑食。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自身特點及不同需要,運用適宜的方法勸解、引導幼兒。挑食的幼兒,從表現(xiàn)來看,并不是故意不吃,而是真的吃不下去。教師認為幼兒生長發(fā)育時需要這些營養(yǎng),于是一次次引導幼兒必須把這些食物吃下去,可是,結果總是適得其反,幼兒往往只會更加厭惡。對不同的幼兒要進行不同的引導,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先嘗一口,再吃一勺,逐漸改變挑食的習慣。
進餐活動中蘊藏著很多的教育契機,他們考察著教師的教育智慧。進餐活動為教師和幼兒提供更多一對一的機會,便于教師隨時隨地細致地觀察幼兒,深入了解幼兒,實施更符合幼兒個體特點的個別化教育。根據(jù)孩子不同階段的需要,老師可以設置不同的餐后活動,吸引孩子主動調整用餐時間,更快更好地進餐。
幼兒時期的行為習慣將會伴隨幼兒的一生,學前期的教育是一種養(yǎng)成教育,科學合理地安排進餐常規(guī),可以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幼兒除了在學校學習本領之外,大多的時間是在家里度過的。由于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會對幼兒形成各種不同的餐飲習慣,在幼兒園愛上了自己吃飯,那回家了也能自己吃飯了,良好的進餐習慣就形成了。所以,教師可以適時向家長詢問孩子在家的進餐習慣和進餐情況,共同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是保育員老師與教師沒有溝通好進餐時間,保育員老師案時間消毒,發(fā)餐具,分餐,可能有的時候會因為老師的活動課沒有結束而耽誤一些時間,而耽誤的時間孩子的進餐時間就變少了。二是噪音、室溫、室內整潔度等影響幼兒進餐食欲。三是家園之間缺乏溝通。
第一,開展安靜的餐前活動。第二,為了保持這樣的良好情緒,教師在幼兒進餐前后不能處理問題。我們要讓孩子保證進餐愉悅,可以在進餐時間播放一些優(yōu)美、舒緩的音樂等,使孩子的心情平復下來。
第一,在設置墻面環(huán)境的時候可以挑一些孩子普遍挑食不愛吃的食物做成,營養(yǎng)對對碰,小小廚師等互動墻。第二,進餐故事,在日常中我們經常會有故事講述的時候,我在平時收藏了很多好聽的兒歌,舒緩的鋼琴曲,還有故事,大家可以記一下《快樂啟蒙屋》這是一個系列,都是關于養(yǎng)成習慣的故事。第三,能否設置西餐廳進餐情景,或是中餐館的進餐情景,這樣孩子更容易進入情景,從而增加進餐食欲。餐巾盒,餐巾,餐具盒?
(1)細致觀察
在用餐中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的常見不良習慣。這些都需要老師的細致觀察,從而針對不同習慣通過不同途徑幫助孩子樹立良好進餐習慣。
(2)日常生活和游戲中滲透進餐禮儀
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時進行,比如進餐禮儀,有幼兒打噴嚏,咳嗽時不遮擋,污染了餐具和食物,既不衛(wèi)生。我們可以帶領幼兒做實驗,在陽光下觀察打噴嚏時噴出的水星有多遠,通過實驗讓幼兒知道打噴嚏不遮擋有多不衛(wèi)生,而且還會把病菌傳染給別人,同時這也是不禮貌的行為。
(3)多種形式鞏固培養(yǎng)好習慣
孩子在進餐時經常出現(xiàn)掉飯粒,餐具亂扔,洗手方法不正確,不漱口擦嘴的現(xiàn)象。針對這些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形式開展活動。
(4)同伴榜樣
孩子之間的交往作用時成人無法逾越的。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同伴之間的影響作用。是幼兒在別人的表揚聲中指導怎樣做是正確的,激發(fā)幼兒向同伴的學習欲望。
孩子的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引導,發(fā)現(xiàn)幼兒閃光點,表揚夸大;發(fā)現(xiàn)幼兒不足,引導反思。不同幼兒特點適用不同方法:
(1)物質鼓勵,幫助孩子得到肯定
對偏食,剩飯的孩子,只要能多吃一點,吃快一點,都應該給予鼓勵,可以是一個表揚,一個貼畫,都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促使孩子改成偏食的不良習慣
(2)座位安排,是幼兒進餐得到興趣
班里為了便于管理,會根據(jù)座位組進行進餐,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我們可以嘗試改變方法,給桌子起名字,讓孩子根據(jù)桌子名字自由選擇在那組吃飯。每天孩子都可以自由選擇,這樣一來,吃飯變得有趣多了。
(3)逐漸加量,使孩子信心增加
在家從小養(yǎng)成挑食不吃某種食物的習慣,要孩子一下子改過來不太可能。對這類孩子,可以開始燒給,逐漸增加,幫助幼兒逐漸適應,不會感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