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民族實驗小學 韋世燁
誠信是人類共同追求的一種美德,在經(jīng)濟全球化及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學生誠信教育、如何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團結合作,如何培養(yǎng)出既具有誠信美德又能為建設誠信社會做出貢獻的優(yōu)秀學校已成為一項迫切的要求和嚴峻的課題。
語文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工具性很強,人文精神最豐富的學科,其主要任務有兩方面:一是傳播語文知識,二是滲透德育。我認為小學階段就“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誠信教育”應該把握好以下幾點: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關于開展社會誠信宣傳教育的工作意見》,突出抓好誠實教育和守信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使學生了解誠信的基本內容,懂得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提高守法、守紀的自覺性,牢固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從小立志作講誠信、講道德的人。充分認識誠實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須從小培養(yǎng),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
“人無信不誠,民無信不立,商無信不通,國無信不興。”誠信作為一種基本價值觀和道德觀,是立身之本、處世之道,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和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誠信是實現(xiàn)自我和民族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舍棄誠實只會導致個人的失敗和民族的毀滅。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進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
多一份誠信,就會少一份丑惡,多一份美好,多一份誠信,就會少一份低劣,多一份和諧;多一份誠信,就會少一份黑暗,多一份陽光。誠信是立國之本,是寶貴的社會民族財富,也是個人完備人格的必備品質,是一個人做學問、成才干、謀事業(yè)的根本。
我們都知道“誠實”,即忠誠老實,就是忠于事物的本來面貌,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思想,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感情,不說謊,不作假,不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瞞別人。“守信”,就是講信用,講信譽,信守承諾,忠實于自己承擔的義務,答應了別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誠地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是每一個現(xiàn)代公民應有的職業(yè)品質。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一個重要規(guī)范也是革命傳統(tǒng)道德的一個重要內容。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和變化“誠實守信”也不斷賦予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新內涵。
1.在先秦所謂“誠”主要是指“誠實”“真誠”和“忠誠”要心里想的和實際做的一致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誠于中、形于外”就是要“勿自欺”“勿欺人”。所謂“信”主要是“真實”“誠實”和“信守諾言”強調一個人要“言必信”要“言而有信”等。后來思想家們往往把“誠”和“信”相互通用。東漢的許慎在他所著的《說文解字》中說“誠信也”又說“信誠也”。由此可見“誠”和“信”不論是單獨使用或相連使用在古代表示的大體是同一個意思。
2.孔子作為著名的教育家他認為在社會生活中“信”是一個人立身之本如果沒有誠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條件。在談到統(tǒng)治者怎樣才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時說“民無信不立”如果一個國家對老百姓不講誠信就必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對老百姓講誠信才能夠樹立起自己的“威信”。
3.宋明道學家們對“誠”賦予了更重要的地位。周敦頤把“誠”提到“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的高度朱熹說“誠者至實而無妄之謂?!标懴笊絼t強調“忠信”認為“忠者何不欺之謂也信者何不妄之謂也”“人而不忠信何以異于禽獸者乎”從上述這些思想家的言論可以看到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道德中“誠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4.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在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進一步加深和豐富了對“誠信”的認識把“誠信”提高到黨的建設的高度。毛澤東同志提出“實事求是”之后在《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一文中還提出我國人民要努力工作要“老老實實勤勤懇懇互勉互勵力戒任何的虛夸和驕傲”。周恩來同志強調要“老老實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穩(wěn)步而又勇敢地前進”。劉少奇同志多次強調“大力提倡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當老實人堅決反對弄虛作假”。鄧小平同志也著重指出要“實事求是”“老老實實”反對“說空話、說假話、說大話”要求必須杜絕這種“惡習”。這一切都充分說明“誠實守信”“老老實實”“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不但是傳統(tǒng)美德的要求也是革命傳統(tǒng)的重要要求。在革命和建設時期“誠實守信”具有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新內容其現(xiàn)實意義更加重要。胡錦濤總書記講的“八榮八恥”中就說到“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闭\實守信是社會主義新時期的需要人人都應以誠實守信為榮。
通過春秋戰(zhàn)國時秦國的商鞅“立木為信”一諾千金,與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對比,讓學生明白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誠實守信”既是一種道德品質更是一種高尚人格,每一個教師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識、智慧和才能來教育學生,而且要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來感化學生,以“誠實守信”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來啟迪學生,通過自身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教育學生,使之成為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