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qū)劉灣街道辦事處商丹高新學校 張文超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睂W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言下之義,就是要告訴我們,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僅限于課內(nèi)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要求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重視課外閱讀,把課內(nèi)外閱讀有意識、有系統(tǒng)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有一位教育家說過:“興趣意味著自我活動。”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兒童主動積極閱讀的基礎。兩千年前的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樂之者?!迸囵B(yǎng)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只有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讓學生接觸到能真正吸引他們的讀物,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讓學生樂于讀,自愿讀,把課外閱讀作為自己學習、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為了使學生樂讀,通過在班級中營造積極的讀書氛圍,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并把課外閱讀作為自己學習生活的需要。
要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學生必須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不斷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教學中首先應注重朗讀與默讀相結合,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能力和習慣,課堂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來進行朗讀和默讀,讓學生用默讀來提高閱讀速度,用朗讀來體驗情感,體驗不同閱讀方法的功效。同時,注重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在學生具備一定默讀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快速瀏覽,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文章內(nèi)容梗概,再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細細品讀:對文中的人物感興趣就著重品讀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以及所處環(huán)境和細節(jié)描寫;對事情感興趣就弄清事情經(jīng)過,弄清高潮情節(jié),分析環(huán)境場所,分析相關人物;對文中的景物感興趣,就抓住景物特點的細膩描寫,身臨其境體會意境,體驗語言的豐富妙用,從而品味積累吸收。這樣學生就有較多的時間去接觸更多的自己感興趣的閱讀內(nèi)容。其次,閱讀與思考相結合。子曰:學而不思則罔。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只能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以我們主張閱讀要邊讀邊想,帶著問題去閱讀。比如,教學《燕子》時,就先讓學生看題質疑,從中梳理出“文中寫了燕子的哪些方面?”“作者如何去寫的?”讓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去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更快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最后,閱讀與想象相結合,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展開想象的雙翼,一定會給文本帶來更多獨具特色的個性化解讀。
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盡可能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教師應從多個方面積極指導。
教學中,我依據(jù)教材,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要學會邊看邊想,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不懂之處畫上相應的符號,作上批注。閱讀時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要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對于一些欣賞精彩片段,還要體會作者怎樣觀察事物、積累材料、合理表達。同時,引導學生將學會的方法運用于課外閱讀。
“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是知識的積累過程,閱讀對學生語言的表現(xiàn)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讀是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認識能力的過程。讀是寫的基礎,寫以讀為前提。同時寫又加深學生對所閱讀的內(nèi)容的認識,因此,重視讀寫結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和閱讀的能力。
語文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學習進行仿寫和續(xù)寫,讓他們用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或真實的感受,借鑒別人的某些寫法,寫出富有個性的文章。在學生讀懂課文,體會到文章主要內(nèi)容,弄清文章所表達的中心后,指導學生學習文章中語言的運用以及表達方法的突出特點,找出自己生活中與范文相類似的人或事進行仿寫,寫出自己實際生活中的真情實感,從而逐步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好表現(xiàn)”是小學生的天性。展示閱讀成果可以是帶著一本好書,大方地向同學們推薦;可以是師生就一部或一系列作品交流最感興趣的人物形象或故事情節(jié);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讀一段最喜歡的閱讀摘抄;可以是把讀后的真情實感寫成讀后感;可以是為閱讀的文本配上美麗的圖畫……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作出正確的評價,尤其是表揚和鼓勵,可是增強學生內(nèi)心的成就感,從而更好的提供發(fā)學生積極學習和主動閱讀的動力。教學中經(jīng)常組織學生進行讀書交流。閱讀成果的展示既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也燃起了更多同學主動課外閱讀的激情,而且展示的形式越是豐富多彩,就越能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生有了課外閱讀興趣,自然就如花香引來了蜜蜂一樣,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信息,得到閱讀滿足,產(chǎn)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得到的知識和愉快的體驗又會增加閱讀的興趣。在新課程改革后的閱讀教學更加注重了課內(nèi)學習內(nèi)容的拓展與延伸,老師們更要要樹立“大語文”觀,突破僵化的思維模式,突破課堂的禁錮,突破課本的約束,強化課內(nèi)外聯(lián)系,引導學生挖掘開辟閱讀內(nèi)容,豐富閱讀信息,把學生的閱讀從課內(nèi)輻射到課外。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鋪墊式閱讀、課中推薦式閱讀、課后延伸式閱讀。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體驗到讀書的樂趣,讀書自然成為他們生活、學習的一種需要。
綜上所述,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之間是相互補充的,教師應該著眼于“課內(nèi)”,放眼于“課外”,引領學生積極拓寬語文學習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