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學習英語在聽和說兩個方面應達到能在圖片、圖像、手勢的幫助下,聽懂簡單的話語或錄音材料……反映了英語教學改革的趨勢,然而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卻是:有的學生筆試成績很好,口語卻很糟;在交際活動中,不少學生不愿開口或不敢開口;有的學生心里想得不錯,一要開口表達,就抓耳撓腮,表達不完整;還有的學生小組自由會話時語言流暢,可一到正式發(fā)言就吞吞吐吐……加強英語口語教學,提高學生交際能力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呢?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就小學英語口語教學談幾點個人的見解,旨在拋磚引玉,與同行們切磋。
一、口語組織,引發(fā)興趣
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成敗的關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有利于向學生提供大量說英語的示范,便于學生口頭模仿,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說英語的欲望,并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一開始學生可能不習慣,也聽不懂,教師可以借助實物、圖片、模型,配以手勢、動作、表情等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關鍵是一定要堅持說下去,只要教師堅持說英語,學生就會逐漸提高聽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漸漸聽懂了,不熟悉的話語漸漸聽熟悉了,不清楚的詞語漸漸聽清楚了;聽力理解提高了,開口說就有了依據(jù)和保證。
二、氛圍營造,默化興趣
營造校園英語學習氛圍,如精心設計布置各班教室,將諺語、名人名言用英語表達,貼在教室的墻壁、窗戶上;利用學校的廣播每天播放英語故事、英語新聞、英語歌曲等;在校園及各課室建立英語角;安排專人負責組織定期和不定期的活動;給學生提供課后用英語交流的場地;將學校的各種指示牌、標語牌用中、英兩種語言表達,讓學生隨時隨地看到英語,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氛圍等。
三、授之以漁,培養(yǎng)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敝挥屑ぐl(fā)學生對口語表達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教師的教學與訓練有所起色。教學中可采取創(chuàng)設情境、短劇表演、小組對話、講故事、學唱歌曲等多種活動,不斷給學生表達的機會,給學生新的挑戰(zhàn),激發(fā)他們對口語表達的濃厚興趣。另外,在教學當中,英語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幽默,如教學形容詞比較等級時,叫兩個學生到講臺來,進行比較:He is fatter than she,I am the fattest ofthe three.I must keep fit.But its toohard for me.I like eating favourite foodvery much,What shall I do?學生感到有趣、有奇、有感,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開口欲望。
四、口語練習,發(fā)展興趣
我們可以把課堂作為教學的主戰(zhàn)場,把口語訓練貫串在課堂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如:在課前熱身活動中訓練口語。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自選主題,每天輪流進行五分鐘的free talk,在這五分鐘里學生可以簡單地談論天氣、日期,也可以講故事,說新聞,描述自己所喜愛的圖片和照片,講述校園生活、英語學習、個人軼事、班級活動及地區(qū)氣候等等。在學生講完以后,我們就他(她)所講的內容,組織進行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此項活動不僅使學生們敢于開口講英語,還培養(yǎng)了學生英語即興表達的能力,能在真實的情景中應用英語接受和傳遞信息,對所聽到的語言迅速做出反應,脫口而出。
再如:課文是一切領會性學習和表達性學習的基礎。因此,口語教學的落腳點應以課文為依托,結合課文所提供的詞組、語境、句型和話題等內容進行重新組織并加以發(fā)展,把課文讀短、學透,方式有:結合課文詞組句型,即興口頭造句;用課文詞組提供有條理的線索,復述課文;就課文內容設置情景,發(fā)表看法;根據(jù)所學內容編對話;選擇精彩語篇讓學生熟讀成誦,增強語感等等。
五、聽說結合,延續(xù)興趣
口語包含聽和說兩個方面,我們要做到以聽帶說、以說促聽、聽說結合,加大語言的輸入和輸出量,要指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上尋找一切機會,有意識、有目的地鍛煉自己的聽說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用英語組織教學,提供學生聽的機會;充分利用與教材配套的材料,如錄音帶、同步聽力練習冊及目標測試中的聽力練習等,堅持隨教學進行訓練;指導學生收看英語電視節(jié)目和電臺節(jié)目,培養(yǎng)其對語言的敏感性,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六、糾錯得法,保持興趣
教師的鼓勵和肯定對培養(yǎng)學生開口說英語非常重要。學生初學說英語,難免緊張、害怕,因此,我們首先要幫助學生明白,語言練習本身就是一個犯錯、糾錯、不斷反復的過程,應放大膽子,“厚著臉皮”開口說,不怕別人笑話,克服自卑和恐懼感。在課堂上,對他們的積極參與要給予肯定,適當引導,及時幫助,加以表揚;在面對全體中要有所側重,把側重點放在有心理障礙的同學身上,除了鼓勵、指導外,應給他們較多的鍛煉機會,使他們逐漸由羞怯變?yōu)楦艺f。
學生出錯是難免的,教師對學生交際中的語言錯誤的糾正,應以不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不挫傷其積極性為原則,盡量忽略學生的錯誤,采取鼓勵、肯定的態(tài)度糾正其錯誤,消除學生的心理焦慮,使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功的愉快的體驗,增強口語表達的自信心和愿望。例如,學生說出I go to see a friend of mine yes-terday after breakfast.……這個錯句時,教師可以若無其事地說:Oh,yes,youwent to see afriend of yours,right?……這就間接地糾正了學生的時態(tài)錯誤,同時又保全了學生的自尊心,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地繼續(xù)口頭敘述;教師宜多鼓勵、期待、暗示,不宜時常停下來糾錯。糾錯的講究有:mistakes無處不在,可不予指正;具有普遍性的errors,宜在總結時集中糾正,其余一概不問??傊?,要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真正感到鼓舞和愉快,消除心理障礙并產生自信心和主動性,從而進一步努力想方設法提高聽說的能力。
總之,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設計教學活動,就能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口語實踐能力的提高。
(本文為宿遷市教育學會“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小學中年級學生英語口語教學與學生素養(yǎng)關系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