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原始宗教信仰在《闕特勤碑》中的痕跡

      2018-03-07 05:13:51任仲夷
      文化學(xué)刊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薩滿教游牧民族突厥

      任仲夷

      (中央民族大學(xué)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xué)系,北京 100081)

      “闕特勤碑,于1889年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和額爾渾河支流河谷和碩柴達(dá)木地方發(fā)現(xiàn)。該碑現(xiàn)在仍在原地。碑為大理石刻成,上刻漢文和古代突厥文兩種文字語言。碑文為紀(jì)念第二突厥汗國重要人物闕特勤而立。碑高335厘米,東西寬132厘米,南北寬46厘米;古代突厥文共66行,刻在大、小兩塊石碑上,大碑(東面)寫40行,小碑南北兩面各寫13行,應(yīng)為碑文的開頭和結(jié)尾部分;其余部分刻在碑的邊上。背面(西面)為漢文部分,為唐玄宗開元20年(732)親筆書寫。古代突厥文部分由藥利特勤書寫?!盵1]

      一、對“天”的崇拜

      “闕特勤碑南面:

      我,像天一樣的,從天所生的突厥毗伽可汗,這時坐上了汗位。(南面第1行)

      由于上天保佑,由于我自己有福分,我登基了。(南面第9行)

      闕特勤碑東面:

      當(dāng)上面藍(lán)天,下面褐色大地造成時,在二者之間(也)創(chuàng)造了人類之子。(東面第1行)

      上面是突厥的上天,下面是突厥的圣土。(東面第10行)

      為了不使突厥民族毀滅,為了再建獨立國家,他們簇?fù)碇业母负诡R跌利施可汗以及我母頡利毗伽可敦,高踞天頂,向上抬起。(東面第11行)

      由于上天給予我父可汗力量,其軍隊像狼一般。(東面第12行)

      由于上天保佑。(東面第15行)

      為了使突厥人的名聲不沒落,上天使我父成為可汗,使我母成為可敦,賜予他們國家。(東面第25行)

      上天保佑。(東面第29行)

      闕特勤碑北面:

      由于天地混亂成了敵人(北面第4行)

      上天決定壽命。(北面第10行)

      闕特勤碑東面:

      在天上,活著/////(東面第1行)

      闕特勤碑西南面:

      我的官特勤向上天 ///碑石我寫了?!盵2]

      在《闕特勤碑》中,“天”這個詞語出現(xiàn)了15次,在較知名的突厥碑文中,如《暾欲谷碑》《毗伽可汗碑》中,“天”這個詞語出現(xiàn)的頻率也是很高的,可見“天”一詞對于人們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本文將“天”所表達(dá)的意義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在天地之間創(chuàng)造了人類?!蛾I特勤碑》東面第一行寫到“當(dāng)上面藍(lán)天、下面褐色大地造成時,在二者之間(也)創(chuàng)造了人類之子”[3],南面第一行“我,像天一樣的,從天所生的突厥毗伽可汗,這時坐上了汗位”[4]。與《闕特勤碑》同時同地發(fā)現(xiàn)的《毗伽可汗碑》中,也有這樣的句子“像天一樣的,天作的突厥毗伽可汗”[5],天地之間創(chuàng)造了人類,那么人的生命也由天決定,并且上天賦予人以崇高的權(quán)力。第二,天能夠賦予人無窮的力量。如,《闕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中都有這樣的語句:上天賦予了人類力量,我父親可汗的軍隊像狼一樣勇猛,敵人的軍隊像羊一樣軟弱,《毗伽可汗碑》中“烏古斯,敵人,由于上天的幫助,我們在那里把他們擊潰了”[6]。第三,上天保佑?!蛾I特勤碑》中東面第15行,東面第29行,即“上天保佑”“由于上天保佑”。其實,關(guān)于上天保佑的這種說法,不僅存在于《闕特勤碑》中,在古代突厥的其他碑文中也有相關(guān)的敘述,如《鐵爾痕碑》中“由于上面藍(lán)天的保佑,下面褐色大地養(yǎng)育,我的國家和法制建立了,在我們的前面是日出之方的人們,在我們的背后是月升之方的人們,以及所有四方的人民都為我出力”[7]和“由于上天保佑和由于我的努力,突厥人民勝利了”[8]。也就是說,對天的這些表述,在當(dāng)時的時代背景下,不是一個偶然的現(xiàn)象,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因為從《闕特勤碑》《毗伽可汗碑》以及當(dāng)時其他的一些碑文的內(nèi)容中可以看出當(dāng)時突厥人與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及唐朝發(fā)生了很多戰(zhàn)爭,由于人們都想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所以總是祈禱“天”的庇護(hù)而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梢哉f,“天”在突厥人的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天”能主宰人間的一切。在漢文的典籍中,記載古代突厥人崇拜天的史料較少,其對天的崇拜主要體現(xiàn)在祭祀活動中。如《周書·突厥傳》載:“牙帳東開,蓋敬日之所出也。每歲率諸貴人,祭其先窟,又以五月中旬,集他人水,拜祭天神。”[9]古代突厥人祭拜天神,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也是對天崇拜的一種表現(xiàn)。薩滿教是北方游牧民族普遍信仰的宗教之一,其崇拜天。而突厥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顯然會受薩滿教的影響,所以在《闕特勤碑》中出現(xiàn)崇拜天的這種信仰,就不足為奇了。

      二、崇尚東方

      古代突厥人崇尚“天”,自然也有崇拜日月的傾向。在遼闊的草原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太陽是萬物生長之源,給人們帶來溫暖和光明。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馳騁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崇拜太陽,進(jìn)而會崇尚太陽升起的方位—東方,“《闕特勤碑》碑文共66行,刻在大小兩塊石碑上,大碑(東面)寫40行,小碑南北兩面各寫13行,應(yīng)為碑文的開頭和結(jié)尾部分,其余部分分別刻在碑的邊上”[10],正面是向東的(即1-40行東面正文的部分)。一般來說,碑是立于祭祀宗廟的門口,碑的方向朝東,那么廟門的方向也是向東的。古代突厥人對東方很重視,在漢文的典籍中也能夠找到相應(yīng)的依據(jù),如《周書·突厥傳》中,“牙帳東開,蓋敬日之所出也”[11],這說明東方對于古代突厥人來說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在其他少數(shù)民族文獻(xiàn)中,如《烏古斯史詩》記載,烏古斯可汗舉行盛大儀式時坐在東面。由此可見,突厥人也以東為尊。

      三、顏色

      “闕特勤騎拔野古的白馬(東面第35行),

      闕特勤騎白馬進(jìn)攻,殺死了六個人。(北面第5行)

      第三次,我們在勃勒齊與烏古斯交戰(zhàn)了,闕特勤騎白馬進(jìn)攻。(北6行)

      騎白馬?gsüz,刺殺了九人并守住了漢庭。(北面第9行)”[12]

      我們知道,薩滿教是游牧民族早期信仰的宗教之一,它深深地影響了古代突厥人。作為北方的游牧民族,古代突厥人信仰薩滿教,突厥人崇敬天,同時也崇敬天上的太陽,而太陽是白色的。由崇敬太陽,進(jìn)而演變?yōu)槌绨莅咨?,《闕特勤碑》中,主要記錄了闕特勤個人的戰(zhàn)功,闕特勤作為古代突厥人的領(lǐng)袖人物,多次選擇以白色的馬進(jìn)攻敵人。在古代突厥人的意識形態(tài)中,白色象征著吉祥、光明和順利。所以人們在戰(zhàn)爭中選擇代表著吉祥顏色的馬去作戰(zhàn),預(yù)示著吉祥、順利。突厥之后,蒙古族入主了蒙古高原,成吉思汗的馬也是白色的。此外,祭祀中,選擇祭祀的犧牲是純色的,最好是白色的,大概也是因為白色象征著純潔。漢文典籍中記載有白龍馬的故事,這主要還是因為“白馬”在佛教中是最純潔高貴的馬,佛教在東傳過程中,在我國建立的第一座寺院就是洛陽白馬寺。所以從整體上看,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shù)民族,白色都是人們崇尚和喜好的顏色。

      四、數(shù)字

      在《闕特勤碑》的碑文中,十三、十七和七百這樣的數(shù)詞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如,

      “我父可汗同十七人離開。(東面第12行)

      聽到外出的消息后,城中的人上了山,山上的人下來了,聚集起來是七十人。

      由于上天賦予了力量,我父汗的戰(zhàn)士們?nèi)缋且话?,他們的敵人似綿羊。經(jīng)過向著前方與后方的征戰(zhàn),他將人們召集起來,總共是七百人。(東面第13行)

      他出征了四十七次,參加了二十次戰(zhàn)斗(東面第15行)

      他一共出征了二十五次,參加了十三次戰(zhàn)斗(東面第18行)”[13]

      中國古代,帝王封禪泰山的例子比比皆是,如秦始皇、漢武帝、唐玄宗等。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朝代的更迭,封禪逐漸演變?yōu)榧漓?,對巍峨高山的這種崇敬之情逐漸擴(kuò)大到了民間,黎民百姓沒有不知曉神山泰山的。此外,中國古代就已經(jīng)有了“三山”“五岳”“九山”“十山”等說法。《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盵14]由于人們對山川的崇拜,便有了“三山”“五岳”的說法,賦予了山川、河流等神秘色彩。同理,古代突厥人信仰薩滿教,在薩滿教的觀念中,“三”和“七”這兩個數(shù)字同樣具有神秘色彩,并被賦予了特殊的功能?!霸谕回收Z民族當(dāng)中,三被看作是具有強(qiáng)大巫術(shù)力量的數(shù)字。因此,民間諺語里說:好漢事不過三。在三兄弟故事里總是老大為惡,老三為善,老二或與老大為惡,或與老三從善,最后善要戰(zhàn)勝惡,老三要戰(zhàn)勝老大……認(rèn)為三具有強(qiáng)大的巫術(shù)力,成為人們普遍的潛在社會心理意識。于是,凡諾言、誓言重復(fù)三遍不得反悔,并且才更有效力,而祝福、咒語重復(fù)三遍才更靈驗。”[15]《闕特勤碑》中,多次出現(xiàn)了三、十三等詞語。不僅如此,在古代突厥的其他碑文中,也能見到這種現(xiàn)象。也就是說古代突厥人將“三”看作是具有神秘力量的數(shù)字,而且他們不注重三之前的基數(shù),對基數(shù)神秘化是從三的神秘化開始的。

      古代突厥人對“七”這個數(shù)字也情有獨鐘,實質(zhì)上是他們對天的崇拜。由于早期的人們無法對自然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解釋,所以在原始思維的作用之下,“七”成為了一個神秘的數(shù)字。同時,作為北方游牧民族之一的古代突厥族,受到薩滿教的影響,將七與北斗星聯(lián)系起來。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在遼闊的草原上,人們常常以北斗星作為參照物來確定方向?!蛾I特勤碑》中,與“七”相關(guān)的數(shù)字也出現(xiàn)了很多次,用這些數(shù)字記錄戰(zhàn)斗的次數(shù),說明了闕特勤的英勇善戰(zhàn)??傊?,《闕特勤碑》文體現(xiàn)了突厥先民的原始信仰和原始文化。

      綜上所述,以上為原始宗信仰在《闕特勤碑》中的體現(xiàn)。原始宗教是北方游牧民族普遍信仰的宗教,無論是早期的匈奴、突厥,還是后來的蒙古族,原始宗教影響了他們的方方面面,可以說,原始宗教是北方游牧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1][2][3][4][5][6][7][8][10][12][13]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銘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2005.115.115-137.121.116.149.161.208.162.115.123-125.148.

      [9][11]岑仲勉.突厥集史[M].北京:中華書局,1958.775.776.

      [14]趙成.甲骨文與商代文化[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61.

      [15]色音.中國薩滿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194.

      猜你喜歡
      薩滿教游牧民族突厥
      “共同性擴(kuò)大”:北方游牧民族歷史演進(jìn)規(guī)律再認(rèn)識
      Or.8212/76突厥魯尼文文書譯注
      薩滿教研究概述
      新疆農(nóng)耕與游牧民族的飲食禮儀探析
      關(guān)于麻扎文化形式的研究綜述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18:00:06
      清宮信仰與盛京宮殿
      中國內(nèi)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巖畫考察
      自我的游牧民族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5:00:28
      古突厥文碑銘中ik芻議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
      永吉县| 于都县| 赤壁市| 林州市| 龙山县| 普安县| 福泉市| 沅陵县| 乌拉特后旗| 西乌珠穆沁旗| 乌鲁木齐市| 仙游县| 托里县| 宁远县| 柳林县| 永福县| 宝应县| 班戈县| 沈阳市| 雅安市| 凤台县| 萨迦县| 进贤县| 三原县| 彩票| 彭泽县| 富宁县| 乌鲁木齐市| 吉林省| 怀仁县| 稻城县| 桦川县| 东至县| 什邡市| 荔浦县| 康马县| 乾安县| 武定县| 台东市| 抚州市| 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