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懷青
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發(fā)展進程中,評價的作用不斷突顯,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在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學習處于起步階段的初中生來說,如何更好地利用課堂教學評價,已然成為調動初中生學習積極性的決定性因素,初中語文更是如此。在此,嘗試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找到對應的解決之策。
一、評價的概念
評價就是通過對事物或人進行判斷、分析后產(chǎn)生的結論。它具有普遍性、實用性和準確性,因此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目標。評價也是評價主體對評價對象進行的一種價值評判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發(fā)起者就是評價主體,評價對象可以是人或事物。由于很難確定客觀而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因此評價者在評價過程中會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會朝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傾斜。在此所說的課堂評價,分為口頭評價和書面評價兩種方式。在課堂教學中以口頭評價為主,在學生作業(yè)中以書面評價為主。
二、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現(xiàn)存的主要問題
評價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但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實踐中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教師評價意識淡薄
想要學好語文,首先要學會傾聽。在語文課堂上,一堂好課離不開學生與教師的配合。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新的問題與思考,當他們希望說出自己的想法時,教師就要給他們表達的機會,并對其想法給予積極的引導。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教學過程不被打斷,或面對自己無法駕馭的突發(fā)狀況時,對學生想表達的意愿視而不見,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這說明教師的評價意識淡薄或還沒有形成。
2.評價缺乏引導性或過于專斷
課堂教學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且學生存在較大個體差異。因此有些教師在進行評價時僅注重學生對授課內(nèi)容的理解,而對學生的某些獨特想法卻給予否定。比如,在《竇娥冤》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分析竇娥臨死之前發(fā)的三個誓言——“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明知道不可能實現(xiàn),作者為何還要這樣寫?有一位學生分析說:“說明竇娥死的冤枉,想報仇,讓貴族宦官也要餓死?!碑斀處熉牭竭@個離標準答案相差很遠的說法時,武斷地評價為“瞎胡扯”,這就是沒有給予學生適當、客觀、正面的評價。這種評價會導致學生以后不敢發(fā)言,也不愿意再參與語文教學活動。
3.評價過于注重目標達成度
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后,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想法,當他們的想法符合標準答案時,教師就給予評價,并大加褒獎,否則不予評價或說明。這會給學生造成一種錯覺,即只有標準答案才是正確的,其他的答案都是錯誤的。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一個問題往往會有多種解決方案。這種只關注教學目標達成度的評價,沒有充分考慮學生想法的差異,也挫敗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少部分學生占據(jù)大部分評價資源
每個班級都有優(yōu)秀生,他們往往是教師的得意弟子,是同學們羨慕的榜樣。所以,在課堂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優(yōu)生效應”,他們有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即使說得不對,教師也會采用很委婉的方式為他們解釋或更耐心地引導。這會讓其他反應沒那么快的學生失去表達的意愿,上課就更沒有熱情,也沒有了自信,甚至有些學生沒有了自己的想法,認為成績好的學生說的就對。這與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初衷不相符,甚至是背道而馳。
三、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改進策略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作用,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可參考以下改進策略。
1.加強教師對學生評價意識的養(yǎng)成
要解決教師對某些學生想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被關注的情況,最重要的就是加強教師評價意識的養(yǎng)成。教師要了解評價的意義和作用,相比課堂的完整性,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給予恰當?shù)脑u價才是更重要的。在初中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欲比較強烈,教師應利用評價給予他們反饋和鼓勵。一旦教師養(yǎng)成了這種意識,便不會忽視任何一位學生的表達愿望,會更加重視評價對語文課堂教學所起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堅持與實踐多層次的評價,會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加強評價過程中對發(fā)散思維的肯定
在語文教學評價過程中要尊重個體差異。允許學生有自己獨特的理解,當學生的觀點與主題或“標準答案”存在偏差時,教師首先要對學生敢于表達不同見解給予肯定,接著要對學生的說法給予中肯的評價,對可取之處給予表揚,對相左之處可從不同角度進行引導,這樣既可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發(fā)散,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3.評價時不僅關注目標達成度
語文課堂教學的銜接性很強,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學生的配合。當學生能說出標準答案時,課堂會更順暢,教師理應稱贊;但當學生提出不夠標準的答案,教師也不要忽略,因為這樣的答案也是學生思考的結果,同樣應給予積極的評價或反饋,解除學生的疑惑,增加他們的信心。即教師不必為了保證完成課堂預定教學目標而忽略那些學生“跑偏”的答案。
4.注重評價資源的平均分配
課堂教學是面向每一位學生的,因此在教學中絕不能因為有些學生更優(yōu)秀,就將評價的重點只放在他們身上。評價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給所有的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對于那些不善言詞的學生或羞于表達的學生,更應通過鼓勵性評價讓他們獲得信心,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此外,評價還要注重個體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提供恰當?shù)?、發(fā)展性的評價,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結論
課堂教學是個需要師生不斷磨合的過程,只靠教師或學生單方面的努力并不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能夠運用好評價這個工具,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需要教師及時轉變觀念,形成評價意識,注重評價的作用,推進評價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要在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評價對象的個體差異,注重評價內(nèi)容、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并要面向全體學生提供科學、客觀和動態(tài)的評價,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宗旨,不斷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 郭向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