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軍
二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和往年一樣回老家秋收。由于當(dāng)時沒有機動車,我便趕著牛車拉玉米穗。老牛已“服役”多年,尤其熟悉家和田地之間的路線。幾次往返后,我覺得老?!白R途”得很,便放松了“監(jiān)管”,丟掉了鞭子,更不再吆喝,悠哉游哉地躺在了車板上。出人意料的是,老牛突然“偏軌下道”,直奔水塘去喝水。最后,牛勁終于抵不過車的慣性,以致連人帶車滑入水塘。
牛為何沒了監(jiān)管就自主“下道”?因為它沒有人的慎獨意識。
何謂“慎獨”?“慎”即謹慎,“獨”即單獨,是指人在獨處或無人注意之時,也能嚴于律己、潔身自好,不逾矩,不越軌,在欲望前緊鎖心扉,在誘惑前不動貪心。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每個階段都存在利誘之“塘”、欲念之“塘”、困惑之“塘”,因此,做到慎獨至關(guān)重要?,F(xiàn)實中,很多黨員干部,尤其是領(lǐng)導(dǎo)干部,都深知自己的初心是什么。然而,隨著資歷的積累、經(jīng)驗的豐富,許多人的理想信念開始動搖,政治方向逐漸偏離,久而久之,一些人便滑向信仰喪失、貪贓枉法的泥潭。
《禮記》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對于黨員干部來說,慎獨是一種基本要求。習(xí)近平總書記曾強調(diào),黨員干部要“不斷加強自律,做到臺上臺下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尤其是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舉案三尺有綱紀,黨紀國法并不會因為沒人看見而不在場。時刻慎獨慎微,才能防止繩從細處斷,真正做到“誠于中”“形于外”。
慎獨,提出了一個怎么“做好自己”的問題。需要回答的是,當(dāng)把個人放置在一個缺少監(jiān)管、免于負責(zé)的狀態(tài)時,該如何“自處與自守”?在這兩種頗為極端的道德情境下,如果還能把握住自身,才算是真正接受住了拷問。
黨員干部真正應(yīng)該敬畏的,不是利益的算計、外在的壓力、制度的約束或者他人的評價,而是道德的信仰、內(nèi)心的律令,這是守德的最高境界。
慎獨,說到底,還是一個修身、修心的過程。有了堅定的內(nèi)心、堅強的自我,無論外界是嘈雜還是幽暗,就都能秉承道德原則,守住本心、做好自己。“黨性教育是共產(chǎn)黨人的‘心學(xué)”,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唯有保持理想、堅守信仰,才能在獨處時不愧屋漏、不欺室暗,從“不能腐”“不敢腐”自覺升級為“不想腐”,最終“從心所欲不逾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