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元
摘 要:以實現(xiàn)學生健康成長為前提,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針對中學潛能生轉化,分析了形成原因、解決策略以及今后教育工作的啟示,從而明確了潛能生轉化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以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互聯(lián)網(wǎng)+”;潛能生;轉化
“潛能生”即后進生,因為其本身在學習、素質水平提升上存在發(fā)展空間,需要在正確方法的帶領下實現(xiàn)進步。當前中學的潛能生主要分為三個類型,思想潛能、行為潛能、學習潛能。其實,這三種類型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主要是受潛能生自身思想的影響,導致其成績下滑,影響在學校的行為,并以此形成不良循環(huán)。尤其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更需要借助網(wǎng)絡,采用先進的教學方式,加快實現(xiàn)潛能生轉化。
一、潛能生的形成
1.學習基礎不扎實
在班級中難免有一些基礎不扎實的學生,這一類學生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對于知識的學習也不夠專注,進而導致數(shù)學、語文等重要課程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給后期學習造成影響。
2.學生不適應中學生活
中學階段的學習和之前有很大區(qū)別,當學生進入中學之后, 也會因為無法快速適應學習模式對學習成績造成影響。在知識掌握方面,中學階段知識難度更大,學生需要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才可以。在課堂學習方面,中學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更快,很多學生無法快速轉變自身角色,進而成為潛能生。
3.缺乏上進心
學生一旦進入中學,便需要確定自己的前進目標,這就需要有上進心。但是有很多學生上進心不足,不認真聽講,沒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加之自我管理意識缺失,經(jīng)常出現(xiàn)遲到、曠課等不良行為,長此以往便會成為潛能生。
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潛能生”轉化的有效策略
1.扎實學生基礎教育,養(yǎng)成正確學習習慣
當學生進入中學之后,教師首先需要對其進行新生入學教育,這也是進入中學的第一門課程。在新生教育時,需要普及中學生需要做什么,幫助其盡快轉變角色。其次,在實際教學中,重點扎實基礎知識。對于中學生來說,基礎知識對于其日后相關學科知識的掌握非常重要,這也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對其的重視。例如,在教學中學人教版七年級《古代詩歌四首》中《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時,首先,教師需要借助網(wǎng)絡,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搜索與這首古詩相關的資料,對其進行古詩基礎知識的引導,將古詩中的一些重點詞語進行講解,如題目中的“聞”“左遷”“龍標”。其次,帶領學生朗讀古詩,初步體會古詩內容與意境。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體會李白蘊含在其中的精神思想。最后,對古詩進行講解,重點介紹古詩中重要的詞語,如“楊花”“子規(guī)”等,分析作者為何要寫這兩種事物。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可以扎實掌握基礎知識,提高語文成績,避免成為潛能生。
2.展開針對性輔導,幫助潛能生轉化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如果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班級中一些思維跟不上的學生就會出現(xiàn)知識點理解不夠深入的現(xiàn)象,這就需要教師對這些潛能生展開針對性輔導,對其心理、情感、思想、學業(yè)進行深入的指導。其一,教師要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形式,針對一些課堂上難以理解的知識進行在線輔導;其二,充分了解學生存在的疑惑,并對其展開在線輔導,幫助其梳理心結,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例如,班級中某學生因為家庭原因導致學習成績下滑,教師在聊天過程中了解情況之后,便對該名學生進行家訪,與家長探討學生當前存在的問題,并且共同制定解決策略,為其今后健康成長提供幫助。這樣一來,也能盡快實現(xiàn)潛能生的轉化。
3.集合多方力量,展開互幫互助
進行潛能生轉化期間,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家長、任課教師以及班級學生等,將各方力量組成一股合力,盡快實現(xiàn)潛能生轉化。其一,教師要積極與家長展開合作。作為學生家長,需要詳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并且在共同努力下提高學習成績。所以,家長要與孩子溝通,及時掌握其思想動態(tài),學會溝通和交流。其二,教師要與任課教師展開合作。任課教師也要對班級中的潛能生多多關注,并且將其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予以反饋,在多方努力下幫助實現(xiàn)潛能生的轉化。其三,要積極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教師需要借助網(wǎng)絡的力量,創(chuàng)建交流平臺,組織學生進行互幫互助。一方面,可以在網(wǎng)絡平臺中分享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學生中組織“1+1”合作活動,使優(yōu)秀生幫助潛能生,完成潛能生轉化。
三、啟示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中學教學得到了一些發(fā)展機遇,也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潛能生轉化。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一方面,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優(yōu)勢,利用網(wǎng)絡資源展開教學,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鞏固。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網(wǎng)絡與學生家長展開積極的溝通,了解學生情況,從而開展針對性的幫助、教育工作,盡快實現(xiàn)潛能生向優(yōu)秀生的轉化。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中學潛能生轉化也面臨一些挑戰(zhàn),教師需要全面了解潛能生存在的問題,并與其展開溝通,了解其內心需求,扎實其基礎知識。只有如此才能夠實現(xiàn)潛能生的轉化,推動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薛淑娟.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學生:談對潛能生的轉化[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74-75.
[2]李金鳳.生命需要用愛心去“激活”:淺談對潛能生的管理[J].學周刊,2015(5):7.
[3]饒伶俐.轉化潛能生要在“更”字上下功夫[J].教育教學論壇,2012(12):183-184.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潛能生”轉化的行動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文號:GS[2017]GHB1410。
編輯 高 瓊